![]()
“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在今年9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說。
當產量不斷增加,公司規模會越來越大。
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中國有130家公司入選。可以說,中國已經步入了“強大公司的時代”。
當公司越來越強大,社會對于公司的期待也會更多。
彼得·德魯克在《公司的概念》一書中寫道:“我們社會的特征是由大公司的組織結構、大規模生產的工廠技術,以及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通過大公司來實現社會的信念和希望所決定和塑造的。”
強大的中國公司無疑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競爭性內卷下的諸多動作變形,也是不少大公司的側影。它們的力量讓人生畏,但并不讓人感到可愛。它們在世界品牌榜上的地位也遠遠不如在規模方面的地位。
所有這些,并不是社會的希望。
強大的中國公司很多,快樂的中國公司很少。這是我多年的感受。我在不少商學院和企業家論壇上都問過這樣的問題:誰是中國的快樂公司?
很少有答案,偶爾會聽到某個IP公司或游戲公司的名字。
中國能否涌現出一批快樂公司,讓強大與快樂可兼容?
從現在起,這個問題會越來越重要。無論大而不強,還是強而不樂,都不是社會發展到今天所需要的大公司形象。
快樂公司有三個基本標準
快樂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心靈的滿足,由內而外的輕松、安定、舒適的狀態的體驗。
從商業視角看,快樂公司有三個基本標準——
首先,快樂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能給消費者帶來快樂健康體驗。
其次,快樂公司能為員工創造一個有利于全面發展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快樂公司能令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受益、滿意,包括股東、合作伙伴,也包括環境與社區。
從業務類型看,無論toB(Business)還是toC(Consumer)業務,都能產生快樂公司。我曾去過一家做全自動包裝解決方案的公司,其經營理念是“讓顧客的顧客滿意”。公司每年都派人去很多國際大都市,到零售店看各種終端產品的包裝,并站在“消費者喜歡什么包裝”的角度為B端顧客提出建議,顧客經常喜出望外。
由于toC的公司和廣大消費者直接接觸,一般會被認為更具快樂色彩,如創造精神體驗的迪士尼、樂高等等。
最近幾十年,消費電子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智能硬件產品和科技社交產品成為消費者快樂的重要來源。它們在應用體驗、設計美學等方面不斷創新,不僅極具功能價值,也有越來越多的時尚、藝術氣質。
據最新數據,中國移動互聯網全網用戶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已接近8小時,相當于每天有近1/3時間花在智能手機等產品上。
品牌是消費者感受的總和。當消費者對科技產品的體驗是如此剛需和高頻,科技公司必然會在品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例如,在2025年凱度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中,蘋果和谷歌位居前二。
那些為消費者源源不斷提供卓越產品的科技公司,都有一些獨特的文化。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曾說,“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里的人動力十足地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當然,能賺錢很棒,因為那樣你才能夠制造偉大的產品。但是動力來自產品,而不是利潤。”
他的接班人庫克2017年10月在牛津大學接受采訪時說,“喬布斯告訴我,快樂在于過程,而非結果。快樂是每天日常的東西。他教會我‘專注’的重要性”。
把快樂作為公司存在的基石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國科技公司,無論是智能硬件,還是互聯網服務,為中國乃至全球消費者創造了很多價值,帶來了很多快樂。
而如果以快樂公司的標準作為尺度,vivo是中國科技公司中非常獨特的一個樣本。因為它把快樂作為公司存在的基石。如此重視快樂,極為少見。
![]()
以下是vivo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沈煒多年來的一些講話內容——
“企業存在的價值首先就是要為人們創造快樂。快樂這個詞在vivo是一個非常核心的關鍵詞,我們希望快樂是持久的,而不是曇花一現。”
作為
CEO,我一直認為我最大的使命,就是讓
消費者、員工、
合作伙伴
、股東這四個
利益相關方
永遠快樂,
這是
我認為我
最核心的事情。
利潤是企業活著的前提,但企業的目的不可能是利潤,否則就是唯利是圖。如果是以犧牲企業長期發展為代價的錢是不能掙的,健康長久最重要。
“人的快樂,在于為了目標的過程!
vivo的三大夢想是:建立世界一流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
為用戶創造世界一流的偉大產品和服務
打造世界一流的、令人心動和熱愛的偉大品牌
vivo創造快樂的方式是用科技照亮美好未來。”
在這位創始人看來,“快樂并不首先是自己的獨樂,在眾樂前提下,自己才會擁有可持續、健康的真快樂。我們追求眾樂,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想他人所想,胸懷利他之心”。
而要做到眾樂,vivo認為,“只有提供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的極致產品與服務,才是唯一一條路”。如果產品不能真正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需求,不能帶來極致體驗,那就只能打價格戰,只能使用比較一般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對供應商也會“能拖就拖”“能欠就欠”,那么誰都不快樂。
vivo做手機最初是從Hi-Fi切入的。因為要裝Hi-Fi芯片,每臺機的材料成本比別人高幾十塊錢。但消費者愿意為有差異化的產品體驗付出一定溢價。這就構成了一個好的循環——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很快樂;員工、合作伙伴、股東也很開心。
vivo也有過困難。最難是2011年到2012年遭遇轉型危機,積壓了大量功能機庫存,甚至定下了“半年搞不定就關門”的期限。此時vivo公司的底線是,不拖欠員工工資,不讓股東虧本,支付原材料采購費用,預留3年的售后儲備金,哪怕關門也要讓現有用戶在三年內售后無憂。
從Hi-Fi切入的例子,預留3年的售后儲備金的例子,從不同角度反映了vivo對消費者的在乎。這背后蘊含著vivo對商業邏輯的理解和對消費者的真心。
![]()
把快樂落實到方方面面
“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這是上世紀90年代步步高央視電視廣告的廣告語。vivo延續了這種氣質。
追求快樂,在vivo不是口號,是點點滴滴的長期堅持。
為了讓消費者快樂,2012年vivo的研發和供應鏈團隊曾經10天飛了9個國際航班,在美國、加拿大和一眾供應商洽談,因行程太緊,幾個人的箱子都差點丟了;2018年X20屏幕指紋版量產前,團隊發現如果把芯片旋轉15度,指紋的性能體驗還能提升一點,但需要大幅度改結構,既增加成本又延誤工期,但大家認為,能給用戶帶來哪怕1%的指紋解鎖體驗,就值得,于是推倒重來。
為了讓消費者快樂,vivo堅持在設計、影像、系統、性能四條長賽道上投資,厚積薄發。當vivo X Fold3系列與中國科考隊員一起破冰南極,當演唱會發燒友們拿著X200 Ultra在現場體驗“山頂也是VIP”的感覺,當輕量化設計、本土化適配的vivo Vision頭顯一鳴驚人,正是對用戶的熱愛贏得了用戶的偏心,也讓vivo無懼挑戰,始終樂在其中,“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好一點變成好很多”。

|圖源 新華社
讓消費者快樂,歸根結底靠產品,產品背后則是人。日本松下的理念是“造物之先必先造人”,vivo的說法則是“快樂是人的終極追求,為員工營造快樂進取的氛圍是我們企業的使命”。
vivo尊重員工,關懷員工,激勵員工,為員工提供了良好的薪酬、廣闊的平臺和發展的通道。
作為制造企業,vivo有完備的員工職業健康保障措施——2024年職業危害崗位健康體檢覆蓋率達100%,職業病事件為0;公司常態化關注員工身心健康,構建全方位溝通機制,讓每位員工的訴求都能被充分傾聽、高效響應,vivo每兩年一次的3S(Say、Stay、Strive)模型敬業度調研及滿意度調研覆蓋到了每一個員工。
作為技術創新企業,vivo搭建了完善的創新激勵機制,從2006年就設立了年度創新貢獻獎,圍繞產品、技術、方法工具及管理等多維度創新實踐進行評審;vivo將專利成果納入員工績效評估的關鍵指標,將專利數量與研發員工的職業晉升掛鉤,持續激發員工研發活力。
在這樣的環境中,富有理想、追求極致的vivo人,把為用戶創造快樂驚喜作為天職。
2020年vivo全新的OriginOS系統推出,為了讓行為壁紙的呈現更加完美優雅,設計團隊每隔15分鐘就拍一次牡丹花,一天拍攝約100次,捕捉了將近3000個生長的細節畫面,最終將近千個小時的牡丹花綻放過程,濃縮為短短十幾秒。
由于長期關注消費者的場景需求,vivo的產品經理們養成了某種“潛意識”。有一次,一位女性產品經理無意中看到一則新聞,一位聽障媽媽在二樓曬衣服,沒發現一樓失火。因聽不到孩子的哭聲,她沒能及時做出反應,結果孩子嚴重燒傷。她感到非常難過,便立項開發了嬰兒哭聲識別的產品。當識別到孩子哭聲時,vivo手機配合手上佩戴的vivo手表,會不斷振動,提醒家人孩子哭了。之后,vivo又不斷擴寬場景,在嬰兒哭聲、汽車喇叭聲、煙霧報警聲識別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對孩子呼喚父母聲、敲門聲、門鈴聲及火災警報聲的識別能力,為聽障用戶的日常生活提供安全和便利保障。
![]()
vivo高度重視合作伙伴的利益,努力讓他們快樂。這也是有文化傳承的。上世紀90年代產品熱銷時,有經銷商愿意把錢先放在公司,一個月后來提貨。要是一個月后還是沒貨,這時公司財務會把錢加上一個月的利息全還給他。“不占便宜”,這一原則后來寫進了vivo的文化行為守則。
vivo從不拖欠供應商的賬款,在業界有口皆碑。我在調研中還得知,vivo給員工發工資,如果發薪日剛好是周六日,一直都只提前,不拖后。在vivo看來,遲發工資就是占員工便宜,占一兩天利息的便宜,同時也剝奪了員工本想拿錢去happy的權利。
企業做好了,能力提升了,就會在更大的范圍內,為社會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vivo有四大方向:科技共享、綠色共生、價值共創、社會共益。
例如,2019年起,vivo攜手合作伙伴開展生物基材料的研發,聚焦以玉米、甘蔗和蓖麻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聚酰胺(PA)和聚碳酸酯(PC)材料。它們相比傳統塑料在制造過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更少。2024年,vivo產品中PA材料的年度使用量達到74.76噸,較2023年提升7.4倍,應用范圍從高端系列拓展到更多中端產品系列。
又如,vivo積極推動再生(PCR32)玻璃回收體系建設,2024年再生玻璃已應用于所有款型號的屏幕蓋板及玻璃后蓋,占玻璃材料總用量的30%,有效減少了高能耗原料(如二氧化硅、碳酸鈉)的開采與加工,緩解了玻璃廢棄物對環境的潛在影響。
對消費者,對員工,對合作伙伴,對社會,vivo的立場和做法是內在一致的,就是真心希望并助力大家都快樂。
![]()
為什么是vivo?
在中國科技公司中,為什么vivo能成為一家快樂公司?為什么“追求快樂、追求眾樂”是vivo的一種獨特氣質?
首先,這是“本分”的文化價值觀的作用。在vivo,這些觀念不是墻上的標語,寫給別人看的,而是在血液中流淌,在一切行為中踐行。
沈煒說,vivo是一個特別注重“因”和“果”的企業,我們認為“果”是因的必然,只需要埋頭種“因”,“果”就會水到渠成。“果”不可求,也無須求,我們只需要明白“因”是什么,然后持續地、努力地去做好“因”。
那么,到底什么是“因”呢?“因”就是做正確的事,并力求把事情做正確。在vivo,極致的用戶導向和極致的科技創新是一切結果的“因”,這個“因”通向“讓四個利益相關方共同Happy”的“果”。
其次,vivo的快樂之道,有著濃厚的本土文化浸潤。
和不少科技公司不同,vivo在工程師文化和冷冰冰的參數之外,有強烈的人文氣息。尤其是創始人和核心高管,都很崇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崇尚“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態度,崇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的長期主義。
《道德經》有云,“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在喧囂的市場上,vivo也屬于“不爭”“不言”的一類。2007年,vivo就在“不占人便宜”這條準則下明確,“嚴禁用不正當的手段攻擊競爭對手”。vivo把注意力都用在了“向內求”。
在踐行“用戶價值最大化”理念方面,vivo有“四問”,即:用戶是誰?場景是什么?理性或感性的痛點或需求如何?黃金體驗標準是怎樣的?追問不斷,追求不止,就能給用戶帶來“不一樣、好很多”的超預期體驗。
在穩健經營方面,vivo有“三閉環”,即體驗閉環、商業閉環、心智閉環。體驗閉環,始于用戶痛點,終于極致體驗;商業閉環,確保創新可持續,將價值轉化為健康增長;心智閉環,目的是贏得用戶信任與品牌認同,反哺體驗與商業。每個閉環的突破都在為下一個階段積蓄勢能,推動螺旋上升,構筑基業長青的正向循環。
所以vivo的“不爭”“不言”,道法自然,不是主觀妄為,也不是消極無為,還是凡事回到事物本原,遵循自然規律,按照本分和平常心,反求諸己,精進自我。
最后,vivo能一直堅持快樂之道,也是時代的正向激勵的產物。
vivo扎根于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的珠三角熱土,這里的開放、創新、活力的市場化特質,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研究生,點燃奮斗人生,揮灑青春年華。從步步高到vivo,三十年風雨兼程,置身消費電子這一中國具有諸多優勢的黃金賽道,時代給了這代人豐厚的饋贈,也讓他們真實體驗到,熱愛用戶、堅守本分、堅持創新是有回報的,正道就是大道。
當追求快樂的vivo,一路之上不斷為四個利益相關方創造快樂,它就更加相信自己的初心,堅定朝前走。
結語
中國并不缺乏產生快樂公司的土壤。
vivo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存在,本分純粹,健康快樂。
“真正發自內心的開心,是消費者對我們產品的認可,這是最大的成就。我們很清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偉大的產品,需要強有力的創新大團隊,需要優秀的、世界一流的合作伙伴。有這樣的團隊和伙伴,把我們的文化代代相傳,我們就能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沈煒說。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從強大公司到快樂公司,從新質生產力到快樂生產力,這是新時代的呼喚,而今邁步從頭越。
相信更多的中國公司會走上快樂可愛之路,與廣大消費者和合作伙伴共創屬于中國的快樂公司。
No.6590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秦朔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