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深夜11點,賣菜奶奶因記錯末班車時間,蜷縮在寒風里守著沒賣完的菜露宿街頭。市民歐陽先生見狀拍圖發(fā)朋友圈,沒想到竟觸發(fā)“愛心連鎖反應(yīng)”:網(wǎng)友紛紛留言關(guān)切,一位好心人不僅包下所有剩菜,還開車送奶奶回家。這場溫暖接力不僅讓“濟南很暖”沖上熱議,更藏著普通人該懂的法律細節(jié),網(wǎng)友們的討論也戳中了不少人的心。
一、事件還原:寒風中的買菜奶奶,被一條朋友圈“點亮”
這事就發(fā)生在濟南二環(huán)東路和窯頭路的交叉口,晚上11點多,街上早就沒了白天的熱鬧,冷風刮得人直縮脖子。
市民歐陽先生路過時,突然看見路沿上縮著個身影——是位賣菜的老奶奶,臉埋在單薄的外套里,身子還在輕輕發(fā)抖。她面前擺著幾捆沒賣完的菜,在路燈下看著特別孤單。
歐陽先生趕緊上前問,奶奶才無奈地說:“記錯末班車時間了,回不了西營老家,只能在這兒熬到天亮,菜沒賣完,明天還得過來。”這話聽得歐陽先生心里發(fā)酸,隨手拍了張照片發(fā)了朋友圈,想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沒想到,這條朋友圈像“暖寶寶”一樣迅速傳開。朋友們紛紛留言:“奶奶現(xiàn)在在哪兒?”“需要幫忙聯(lián)系車嗎?”還有位好心人,因為自己也是奶奶帶大的,看到照片后特別共情,直接開車去找老人。找到后,他蹲在奶奶身邊說:“沒事兒,這些菜我都要了,我送你回家。”奶奶當時又驚又感動,嘴唇都顫了,話都說不完整。最后,好心人真的把奶奶安全送回了家,這場深夜的小插曲,也有了個暖乎乎的結(jié)局。
![]()
二、法律科普:隨手幫人有講究,這些“常識”要記牢
可能有人覺得,這就是件普通的暖心小事,但里面藏著幾個容易被忽略的法律點,搞清楚了,既能放心幫人,也能保護自己。
1. 拍別人發(fā)朋友圈,會不會侵犯隱私?
歐陽先生拍了奶奶的照片發(fā)朋友圈,很多人會問:“這算不算侵犯隱私啊?”其實關(guān)鍵看“目的”和“內(nèi)容”。根據(jù)《民法典》,侵犯隱私通常是指“以私密方式收集、公開他人不愿被知曉的信息”。歐陽先生拍的是奶奶在街頭的公開場景,而且目的是幫奶奶求助,沒有泄露她的家庭住址、電話等私密信息,也沒有丑化、惡搞,這種“善意的公開”,不僅不侵權(quán),反而符合“互幫互助”的社會公德。
但要注意,如果拍的是別人的私人生活場景(比如家里、醫(yī)院病房),或者為了博眼球故意暴露他人隱私,就算侵權(quán)了,可能還要承擔賠償責任。
2. 好心人送奶奶回家,出意外要擔責嗎?
還有人會擔心:“萬一送奶奶回家的路上,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好心人要負責嗎?”這點法律早就考慮到了。《民法典》里有“好人條款”——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簡單說,只要好心人是真心幫忙,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比如開車時玩手機、超速),就算過程中出了意外,也不用擔責。
這個條款就是為了打消“好人難做”的顧慮,鼓勵大家放心幫人。所以遇到類似情況,只要心懷善意、注意基本安全,就大膽伸出援手。
3. 要是有人借“幫人”騙錢,該怎么辦?
雖然這次是暖心結(jié)局,但也有人會擔心“遇到騙子”。比如有人假裝困難博同情,騙錢騙物。這時大家可以這樣做:一是盡量核實情況,比如像歐陽先生那樣,先和老人溝通,了解清楚原因;二是如果涉及金錢幫助,盡量通過正規(guī)公益平臺,或者和社區(qū)、派出所一起協(xié)助,避免直接轉(zhuǎn)賬給陌生人;三是如果發(fā)現(xiàn)被騙,保存好聊天記錄、轉(zhuǎn)賬憑證,及時報警,警方會依法處理。
![]()
三、網(wǎng)友熱評:暖心背后的討論,藏著大家的“心里話”
這事傳開后,評論區(qū)里全是“暖評”,但也有不少理性討論,大概能分成三類:
點贊“濟南溫度”派:“果然山東人骨子里有善良!之前看濟南交警給急救車帶路,現(xiàn)在又有好心人送奶奶,濟南太暖了!”“一條朋友圈就能掀起愛心接力,說明好人真的很多,心里特別暖。”這類網(wǎng)友大多被事件本身打動,覺得這種“陌生人之間的善意”特別珍貴。
心疼老人處境派:“這么大歲數(shù)還得深夜賣菜,沒趕上末班車只能露宿街頭,背后得有多難啊!”“肯定還有很多這樣的老人,只是沒被拍到,希望能有更多人關(guān)注到他們。”這些網(wǎng)友更關(guān)注老人背后的生計問題,希望能有更完善的幫扶措施。
理性提醒“幫人技巧”派:“為歐陽先生和好心人點贊,但拍別人發(fā)圈前最好先跟對方說一聲,更穩(wěn)妥。”“送老人回家時,可以跟家人或朋友說一聲路線,既保護老人也保護自己。”這類網(wǎng)友既認可善意,也提醒大家在幫人時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
結(jié)論:溫暖不該只靠“偶然”,你覺得還能做些什么?
這場愛心接力確實讓人感動,也讓我們看到,普通人的一個小舉動,就能給別人帶來大溫暖。但反過來想,要是歐陽先生沒看到奶奶,要是沒人愿意開車送她,奶奶可能就要在寒風里熬一整夜。
所以問題來了:你覺得,除了“偶然的善意”,還能做些什么,讓像賣菜奶奶這樣的人,少些“深夜無助”?是建議社區(qū)多關(guān)注高齡攤主,還是呼吁公交部門加開晚班車?又或者,我們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還有哪些更穩(wěn)妥的幫忙方式?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