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最好的友誼,大抵就是千里迢迢,你我相聚吧?
定居遼寧大連的好朋友老同學耿坤(耿乙歌),前日無意間翻騰到一張2002年他從大連部隊回鄉邳州探親時候拍的我,耿坤(耿乙歌),李少峰(小燕)三人合影的老照片,并且發給了我們。大家一起打開了回憶的閥門,如滔滔之江水,勾起了濃濃的萬千思緒……近四十年的情誼,因地遠天長,山南海北,僅僅二十三年前那次小聚之后,我們當初的“鐵三角”,一直未曾再次聚齊。說啥不能再拖了,趁熱打鐵,當機立斷,擇期返鄉。耿坤(乙歌)從遼寧大連飛來,李少峰(小燕)從蘇州昆山趕回,集結我們仨的老家岱山,一起回憶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過往,我們深深的思念…… 三十八年前的那個夏天,1987年9月1日開學季,從坐落我老家村子的僅有初一初二兩個班級的練灘聯中,我升級初三,于是,就來到了岱山鄉位于桑園村的岱山中學初三(1)班就讀。時任校長張步松,主任李福田,我的班主任伏立元老師。在那開始認識了我的同桌耿乙歌,一次相遇,終生朋友,從此拉開了我們近四十年的友情序幕。
耿乙歌,家住岱山街北,家境殷實,家風淳樸,父母親年輕洋氣,顏值高,且文藝細胞豐富。遺傳基因強大的原因吧,初三那年,耿乙歌才不到十六歲,就出落成了一個帥氣英俊,瀟灑倜儻,玉樹臨風的美少年。那年那月,熱愛文藝,喜歡浪漫的耿乙歌,青澀懵懂的年齡,成了情竇初開,花季少女們夢里的主角。說實話,修長的身材,紅暈的臉龐,不急不緩的語速,天生的一副好嗓子,浪漫情歌像一陣溫柔的風刮進青春少年的耳畔,響徹整個岱山中學的校園。于是乎,他理所當然就成了岱山中學的浪漫小王子。
當年最流行的校園歌曲《遲到》、《我想唱歌不敢唱》、《男朋友》等,對于他來說,信手拈來,游刃有余,不費吹灰之力。尤其元旦露天聯歡會上耿乙歌演唱的那首《問斜陽》,轟動全場,響徹校園。我分明還記得,這首歌當時他唱著唱著,麥克風故障不擴音了,耿乙歌依然從容不迫,處變不驚,清唱著堅持把這首歌唱完。我們當時都還替他揪心著如何收場,結果看到他唱完后優雅鞠躬退場,大家懸著的心才落了下來,全場老師同學們都報以雷鳴般經久不息的掌聲。耿乙歌也是因為這次聯歡會出色演唱,得到了一張蓋著學校鮮紅公章的獎狀還有一個筆記本。呵呵,這可能也是初中階段他唯一的一次獲獎吧。當然了,我羨慕嫉妒一點都不恨,我有自知之明,關于獎狀,那是我從未敢想的奢望。得獎后,他還專門花兩毛錢買了包瓜子我們一起慶祝,上自習課的時候我們磕著瓜子的同時,我還兼顧著幫他手抄著校園流行歌詞的重托,忙得不亦樂乎,悠哉樂哉。
我、耿乙歌和李小燕的交集,是偶然,也是必然。偌大的岱山中學,李小燕只是初一年級的學生,我們已經是初三的畢業生了。趣味相投也好,臭味相投也罷,終將在這個青春的校園里,循著氣息,走到了一起,就如豆腐和榴蓮開派對,我們一拍即合,成了岱山中學矚目的“鐵三角”。于是,李小燕也就心甘情愿做了我和耿乙歌的跟班小迷弟,那年他僅僅十三歲,但身上流露著與他小小年紀不符的桀驁不馴的痞帥和唯我獨尊的冷酷。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情感豐富,任性且灑脫,在班級、在學校,硬氣而不尖銳,多情而不拖沓,看似有點另類,但卻是一個人氣爆棚的寶藏男生。
![]()
從那以后,我們出入成仨,一起逃課,一起逛街,一起追逐著發光的夢想。每到周末,學校放學,我們都相約一起,要么去岱山耿乙歌家過一日,要么去宗廟李小燕家玩一天,當然了,按照常規,周末根據地活動范圍,基本還是我的老家練灘附近。我家老母親做的鍋烤魚炒尖辣椒,配上手工烙的新煎餅,他倆大快朵頤,贊不絕口,直呼過癮。這道菜,成為了我們仨一輩子的話題;我家門口隴海鐵道留下了我們仨青春的印跡;周末我們沿著隴海鐵道撿煙盒,一起給路過的火車司機敬禮;我家門口大汪里的菱角雞頭米,也叫他倆大快朵頤;耿乙歌過道屋的1米2的臥榻,另外地上鋪著一張涼席,成了我們哥仨早起晚歸港灣的棲息;他家門口海拔8.88米的岱山,我們撒歡奔跑,“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我和耿乙歌裝模作樣,手拿筆記本,校園里,操場畔、池塘邊,一起采風綠草地;李小燕戴著變色墨鏡,蜷鉤燙染的發潮流卷發,跟著我倆身后,懵懂青澀的小眼神,如癡如醉眼迷離……
李小燕是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小伙子,一身隨性裝扮,在校園里,卻難掩他那與眾不同的帥氣光芒,于是,他也成為岱山中學一個亦正亦邪,非主流,自信,強勢又同時具有侵略性的男生。因為天生厭學,他就及早參加了工作,當時,我們都挺羨慕他的。九十年代初,他那輛玉河牌摩托車,就是岱山街一道風景線,他身姿矯健,戴著墨鏡,一身名牌,仿佛是經過歲月沉淀的工藝品,騎著摩托車,渾身散發著一種瀟灑而不羈的氣質,既神秘又魅力四溢。那從骨子里透出的不羈和率性,為他賦予了一種獨特的痞帥魅力。他的眼神深邃又玩味,仿佛能洞察人心底的秘密。當年,這也是他備受美女們青睞和喜歡的原因吧。
其實,李小燕他的人生規劃很清晰,他的思想很前衛,不甘平庸,他的眼界和世界不像我們就井口那么點。多少歲存多少錢,多少歲買多大的房子,多少歲出去闖蕩,多少歲周游世界,甚至在九十年代他都說過,要求他兒子將來有條件有機會鼓勵他出國發展,甚至要求兒子給他帶來一個金發碧眼的兒媳婦。后來,陽光自信的李小燕,得遂所愿,去了蘇南發展,不怨天尤人,不甘平庸,注定著他會成功涅盤,善于發揮他的過人之處,勇于展示自己的亮點,生意越做越大,最終在蘇州擁有了自己的公司。
相聚的日子如期而至,2025年10月18日,周六上午,我們仨準時回到了魂牽夢縈的岱山六組耿坤(乙歌)的老家,二十三年未見面,再見雖然沒有相擁而泣,但是少不了的相互擁抱和彼此的仔細端詳,然后嘻嘻哈哈,畫面迅速回到青春年少的時光里……那種少時的友誼,就算不經常見,那也是刻在彼此刻在骨子里的DNA。
兄弟見面,相聊甚歡,回憶起我們曾經用火紅的青春一起走過那段黃金般的時光,還有后來的片段……
在岱山中學我們初三畢業,1988年的秋天我和耿坤一起到了八義集中學讀高中,我在高一(3),耿坤在高一(4),后來我讀文科,他讀理科,在高三那年,我因為數學偏科,肄業;他也沒考上大學,高三畢業后應征入伍,在盧溝橋某坦克部隊當了一名光榮的坦克兵,后來考上了空軍某知名軍醫學院,成為一名軍醫軍官,分配在大連某空軍軍醫醫院工作,一直至團級轉業,定居東三省最美麗的城市——大連。
一個上學時候不怎么用功的學生,在軍營里鉚足了勁,一路油門。不但在軍醫的領域里頗有建樹,而且在轉業后一直鉆研國粹中醫,自學不輟,有心人,天不負,歷經數載,自學成才,過五關斬六將,前陣子又拿到了中醫執業資格證書。人過中年努力起來,就像一只拼命想飛上天的老母雞,撲騰著翅膀,雖然看著有點滑稽,但那股子向上的勁兒可一點不比年輕的雄鷹羸弱。其實,擁有了體面的工作,優越的生活,善良賢淑的妻子,聰明伶俐的女兒,換作我們早就選擇了躺平享受。可是耿坤卻沒有坐享其成,一直在追求學識學問的路上,從未停歇。如此看來,人一旦堅定了一個信念,哪怕五十多歲,就像是一把快禿了的掃帚了,他還在角落里使勁清掃灰塵,妄圖把生活中的所有雜亂都清理干凈,哪怕自己已經沒剩幾根毛了,也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業。這可能就是作為一個醫者學者的終極追求吧,我們無法理解,但最終理解。
一句話概括,先生卓爾不凡,我等望塵莫及……
![]()
相聚的午后,耿坤,李小燕兩個特意要求我帶他倆回了一趟我的老家練灘褚莊,專程看望了我的老父親和老母親。三十多年未見,老人家拉著他們的手,和他倆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道不完的叮囑……最后依依惜別,透過車窗,村口的路上,冷風中老人家蹣跚佝僂著身子,依然揮著手的身影,越來越遠……我們三人在車里,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由,淚目!!!
相聚的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滿滿的都是回憶的快樂。不輸給時間,也不敗給距離,相離不忘,相見甚歡,縱有百般不舍,也抵不過萬般無奈。我們像候鳥般的短暫停駐,交換了彼此世界的天氣和溫度。此刻的告別不是句點,而是我們的回憶錄里折起來的頁角,下次再見,便是重逢章節,有我,有你,有他,有我們。
保重!!!我的老伙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