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沙雅縣的棉花迎來集中采收期,各鄉鎮搶抓晴好天氣,投入大型采棉機械全力推進采收作業,田間地頭呈現出“機聲隆隆采棉忙、豐產豐收正當時”的喜人景象,科技賦能讓棉農豐收更有底氣。
![]()
紅色的棉花收割機正在田間作業。古麗則巴 攝
10月19日,在沙雅縣古勒巴格鎮先鋒村的棉田里,雪白的棉朵飽滿地綴滿棉枝,采棉機穿梭在棉田之間,伴隨著陣陣轟鳴聲,飽滿的棉絮被源源不斷吸入機身,不一會兒,一個個緊實的圓柱形棉包便從采棉機尾部滾落,整齊地排列在田間。棉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整個棉田充滿了忙碌而有序的豐收氣息。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先鋒村村民麥吾蘭·艾合買提說:“我現在專門負責開采棉機,收入又高,以前老板找拾花工特別難,而且人工的效率也非常低,遠比不上現在采棉機方便。”
比起傳統的人工采收,機械采棉不僅大幅提升了效率,一臺采棉機一天的工作量相當于數十名拾花工的工作量,大幅縮短了采收周期。更能通過精準的機械操作,減少棉朵在采摘、搬運過程中的擠壓、破損,有效保障棉花纖維品質,幫助棉農實現“豐產又優質”。
![]()
一個個緊實的圓柱形棉包。古麗則巴 攝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先鋒村種植戶任成林說:“現在采棉機采收效率比較高,一般一天一臺采棉機能收150畝地,如果是人工采收,時間比較長,大概11月底到12月初才能收完,而且人工的保險,住宿、交通以及伙食等都得是額外的開銷。”
隨著機械化采收技術在沙雅縣棉花種植領域的廣泛普及,不僅讓大量勞動力從繁重的田間勞作中解放出來,轉向二三產業就業增收,更大幅縮短了秋收作業時長,為后續的農田管理和來年春播贏得了寶貴時間,為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干部溫少康說:“通過科學化管理指導和機械化作業推廣,目前,全鎮棉花已進入機械化集中采收期,機械化采收率達95%以上。接下來,我們將在棉花采收結束后,有序推進殘膜和滴灌帶回收等工作,同步組織開展冬灌作業,全方位做好土地養護,為明年春播筑牢基礎。”(沙雅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記者祖麗皮耶 實習記者 古麗則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