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找靠譜家政得托熟人,現在社區引進專業機構,手機上就能約,收費透明還放心!”近日,沙雅縣沙雅鎮朝陽社區居民瑪麗艷·艾買爾拿著剛在社區“云端議事群”約好的家政訂單,笑得格外開心。這正是沙雅鎮深耕“胡楊魂——黨建引領·民呼我應”品牌,讓基層治理更貼心的生動縮影。自打造該黨建品牌以來,沙雅鎮聚焦社區治理難點與群眾煩心事,通過創新宣傳、構建治理閉環、推進民生項目,讓黨建從“看得見”變為“真管用”,切實幫居民解難題。
![]()
樓棟長組織開展“鄰里茶話會”。 努爾比也古麗·吾甫爾攝
“以前群眾反映事,要跑好幾趟、說好多遍,現在靠‘探需—賦能—共治’三步,就能把問題掐在萌芽里。”沙雅鎮黨委副書記王統亮說,這套機制的核心是精準對接群眾需求與服務資源。
在“探需”環節,420名網格員組成“民情收集隊”,通過入戶走訪加“云端議事群”互動,全方位收集需求。今年上半年就收集到生活服務、特殊關懷等需求1500余條,據此引進了理發店、手工坊、康復理療中心、家政服務等5家便民機構,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頻服務;“賦能”環節,社區為這些便民機構免費提供場地,通過公告欄、微信群、線下活動宣傳,以“政府搭臺、機構唱戲”的模式保障服務可持續;而“共治”環節則專門聚焦特殊群體,至今已組織這些機構為獨居老人、殘疾人開展公益服務120余次,形成“收集需求—培育機構—落地服務”的完整閉環,讓群眾需求快速得到回應。
![]()
沙雅鎮網格員入戶走訪收集民情。 努爾比也古麗·吾甫爾攝
在做好需求對接與服務落地的同時,沙雅鎮還通過“三張清單”織密治理網絡,努力把陌生社區變成“熟人大家庭”。“三張清單”以樓棟(巷道)為最小單元,由網格員入戶摸清“需求清單”,收集生活幫扶、文化活動、鄰里互動等需求并建立動態臺賬;再整理“資源清單”,梳理出黨員志愿者、退休教師、技能達人等80余名本土人才,以及社區場地、便民設施等23處公共資源,形成可共享的資源目錄;最后落地“項目清單”,通過需求與資源的精準匹配,打造出“最美青蓮樓道”“最美紅色樓道”等40個特色“最美樓道”。
![]()
工作人員向求職者介紹崗位信息。 努爾比也古麗·吾甫爾 攝
與此同時,每個樓棟都安排樓棟長擔任“愛心聯絡員”,牽頭組織鄰里茶話會、技能互助等活動。“我們每月都會辦‘鄰里廚藝大賽’,大家帶著自家做的菜一起分享,感情近了還能學特色菜!”沙雅鎮明珠苑小區樓棟長任麗娟說。至今全鎮已舉辦鄰里活動80余場,1200多人次居民參與,有效破解了城鎮社區“鄰里陌生”的問題,讓社區里滿是人情味。
![]()
沙雅鎮朝陽社區就業驛站休息區。努爾比也古麗·吾甫爾 攝
除了服務社區居民,沙雅鎮還關注到零散務工人員的需求,針對他們“歇腳難、尋崗難、問政策難”的痛點,以朝陽社區為試點,依托“探需—賦能—共治”機制打造了“紅色戶外勞動者驛站”。“我們先通過調研摸清務工人員的需求,再聯系同福市場免費提供場地,才有了這個驛站。”沙雅鎮朝陽社區黨委書記王興帥說。
驛站里不僅設有崗位信息欄、便民區(提供熱水、充電、應急藥品)和休息區,還聯合周邊早餐店設點提供平價餐飲,實現“就業、休息、政策宣傳”一站式服務。“每天都會更新家政、建筑、餐飲等領域的崗位信息,至今已幫50名務工人員找到合適工作。”王興帥說。
![]()
沙雅鎮康泰社區醫療健康志愿服務隊為獨居老人測量血壓。 努爾比也古麗·吾甫爾 攝
為了確保驛站服務長效化,沙雅鎮還建立了“務工人員動態信息分析機制”,發展早餐店經營者為“民情信息員”,累計收集民情民意80余條;同時聯動政府就業培訓等資源,開展8期技能培訓,幫助150余名零散務工人員提升技能、穩定增收。(沙雅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水江 通訊員 向珍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