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簡稱“云”、“滇”,菜系稱“滇菜”,代表文化為“滇文化”。東與黔、桂為鄰,北與川蜀相連,西北緊依西藏,西與緬甸接壤,南部和老撾、越南緊毗鄰,素有“動植物王國”之稱,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中國的“旅游天堂”。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絢麗,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文化獨特且多樣,自古有元謀文化、古滇國文化、南詔國文化、大理國文化、普洱茶文化、多民族文化、茶馬文化、滇劇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多民族飲食文化等等。
歷史上形成的“南人做米,北人做面”的格局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南方人大多“以米粉做面”。“大雜居,小聚集”的多民族形態讓云南的飲食文化更具多樣性,更為豐富多彩。云南人愛吃的面,雖然沒有北方面食的粗獷和筋道,但也有自己軟滑柔韌的鮮明特點。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云南的十大名面,打卡云南,不容錯過的美味!
![]()
過橋米線,云南最具代表性面食之一,云南王牌特色小吃。米線是一種廣受大家喜愛的風味小吃,以其制湯考究,滋味鮮甜清香,咸淡相宜,而廣受大眾青睞。米線在廣東叫米粉,在廣西叫線粉,選用優質大米經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煮制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米線細長、潔白、柔韌,且吃法多樣。
云南招牌過橋米線,以其制湯考究,做法特別,滋味鮮甜清香,咸淡相宜適口,而成為云南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吃的時候用大湯碗盛雞豬骨熬成的濃湯,湯表面有一層油,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然后將切得極薄的豬脊肉片,豬肝片,魷魚片,鯉魚片等放入湯內,用筷子輕輕攪動,使之燙熟,再放入豌豆尖兒、韭菜、豆腐皮等,最后放入提前汆燙好的米線,就可以得到一碗家常版的過橋米線了。
米線為何要加“過橋”二字?過橋又是由何而來?相傳在清朝時,云南滇南蒙自縣的南湖之中有一個小島,環境清幽,有一秀才為了趕考,專門在此讀書。秀才有一個賢慧又勤勞的妻子,經常煮他愛吃的米線,并親自給他送去。但因為他家離小島比較遠,而且必須走過一道長長的橋才能到達,所以妻子每次送來的米線都因為路途較遠,到地方就涼了,不僅影響口感,也容易發漲起坨。
有天中午,妻子念秀才讀書之苦,就頓了一只又肥又壯的母雞。母雞燉好后,一層厚厚的雞油覆蓋在湯上,十分鮮香,妻子把雞肉和雞湯裝入罐中,正準備給秀才送去。忽然有人有事喚她,等妻子急急忙忙辦完事情,回來已經很晚了。妻子害怕所做飯菜著涼,就嘗了一下,發現雞湯還熱的燙嘴。趕緊帶上瓦罐,帶上米線,穿過小道,走過長橋,去給秀才送飯,到了之后將米線往雞湯里一放,然后撈出來放在碗中,秀才吃了十分滿意。
從此之后,每當送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熬熟成清湯,上覆一層厚厚的雞油,米線在家燙好,加上配料,到島上后遂用滾油燙熟,米線瞬間變的鮮香可口。至此以后,盡管秀才的妻子天天還要穿小路,過長橋給秀才送飯,但因厚厚的雞油層將湯蓋得嚴嚴實實的,秀才便能頓頓吃上鮮熱滾燙的米線。后來此方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效仿。有人還將切得薄薄的生魚片、生肉片,放入湯中燙熟,再加米線和菜就湯吃,更增加了米線的獨特風味。因為到小島上給秀才送米線要經過一座長橋,同時也為了紀念妻子送飯這件事,秀才便把這款好吃的米線起名“過橋米線”。
現在的過橋米線,用料比過去更講究,制法也更加精細。其中湯是最為關鍵的部分,用鮮殺的活雞、活鴨、云腿、筒子骨等,將其一并熬成濃郁的鮮湯。再配好豬肝片、火腿片、魚片、肉片、雞肉片、海鮮等肉類食材。再配上豆腐皮、草芽、豆芽、豌豆尖、蔥花等鮮生素菜。就餐時取大湯碗,盛入滾燙的熱湯,根據先葷后素的順序,一一快速下到湯中,用筷子快速撥動,燙熟為止,再加入米線和所用調料,便可大快朵頤、大飽口福了。
![]()
巍山一根面,又叫扯扯面、長壽面。這種裹著香油的面條,像金字塔似的堆繞在托盤中,擺放在開水鍋邊,一邊拉扯一邊放入鍋里,煮熟之后,撈入碗中,配上鮮美的湯汁和其獨有的醬料,細膩滑嫩,口齒生香。傳說巍山“一根面”是當年巍山大馬幫走南闖北時所創,馬幫里一個機敏的年輕小伙在外面學習拉面技藝時帶回來的。
如今的巍山一根面,保留了北方拉面的筋道順滑,又有巍山美食的獨特香味。在巍山吃一根面,坐在店里等待時可以目睹“一根面”的烹飪過程,先飽眼福后飽口福。
在首屆巍山小吃節上,巍山拉面高手蘇光明在云南省餐飲協會的組織安排下,帶領他的助手僅用半個多小時便扯拉出長約1704 米的“一根面”,成功申報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制作巍山一根面,首先面粉要好,要用適度的鹽水來和面,再把和好的大面團搓揉成約筷子粗細的一根面,均勻地盤在一個大盆中,刷上香油,防上面與面之間粘連。環繞在木盆里的“一根面”要蓋上潮濕的紗布“餳”三小時以上。下鍋時“扯面”,站在水沸的鍋邊,拉起盤內餳好的面頭,用均勻的速度和適中的力道將一根面扯成毛線粗細的面條,順勢下入鍋中,煮熟后把面撈入碗中,澆上提前制好的肉湯,加上“帽子”,放上香菜、蔥花、蒜泥、辣椒、醬油等佐料,一碗好吃的“巍山一根面”就做好了。
在巍山,許多人家親朋相聚、合家團圓時,總喜歡用一根面來“扯面湯”。人們一字排開或圍成一圈,將面越扯越細。離灶頭最近的人將面條粗細弄勻稱后直接下鍋。面條煮熟撈出,盛碗澆湯料,一家人從頭扯著吃,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就這樣一根面將全家人的心連接在了一起,熱鬧的氣氛中,血濃于水的親情化作了一根面的濃濃香味。一碗面是一根,一鍋面是一根,一家人吃一根,一百人、一千人吃的還是一根……
東川面條,其歷史悠久,已有數百年的傳統制作工藝,是東川當地傳統名特優產品,被譽為“東川三寶”之一。
東川面條是用天然優質的山泉水和面,也就是當地的“牯牛”清泉水,配以純小麥粉精制而成。東川面條,下鍋不渾湯、不斷條,口感柔軟細膩,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美味面條。
東川面條現在是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東川因獨特的水質、土壤和立體氣候的條件,被譽為昆滇的“面條之鄉”。
東川面條更是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生產環境及水資源的特殊性,所加工的面條清潔衛生、口感滑爽、外觀整齊、品質高、無色素和不含添加劑等優點。所制面條還可以加工做成翡翠四喜面、豆豉涼面、港順珍珠面、香酥面等美味面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