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昌又見河南新鄉同學楊成斌
劉興洪
2025年10月7日,突然在楊成斌的微信上,寄了一段清晨的問候語,象詩一般的文字映入我的眼前,我慢慢的細讀,思索。直觀的想到了成斌可能在貴州貴陽了。
![]()
成斌清晨問候:
煙雨蒙蒙貴陽城,八月十五無月明。
戰友情誼深似海,舉杯聲聲億軍營。
歲月逝去不復返,軍營生活存心中。
感謝戰友盛情待,歡聲笑語待月明。
細細拜讀完此詩,心里急于要問:“嗨,成斌去貴陽會戰友了?貴陽坐高鐵來隆昌就2-3個小時。走的時候到隆昌來,我和聲明等你。”
成斌:“這次到貴陽會戰友,是原西藏軍區53師炮團指揮連測繪班的戰友”
“黃文藝也從黔西趕過來。”
新紅:“哦,不錯,趕到貴陽過中秋,你和妻子一起去的?”
成斌:“一個人來的,妻子沒有來。”
新紅:“去了貴陽就要陪戰友玩好啊。”
“從河南新鄉出來也不容易,戰友聚會完到隆昌來吧”。
成斌:“中!”
我處于猜測想到成斌到了貴陽的心情,一下子撥通了成斌的電話:“喂,在貴陽嗎?”
成斌:“在,和王軍一起,今天黃文藝也從黔西過來。”
“說曹操,曹操到,他到了。”
文藝搶過電話:“新紅嗎,快過貴陽來喝酒了。”
新紅:“文藝,對不起,這幾天我腳痛風,走路都麻煩。”
“我腳好的話,坐高鐵來趕晚飯是沒有問題的。”
王軍接過電話:“新紅,過來吧,我們同學一起集一集(標準的普通話)。”
新紅:“謝謝同學的盛情邀請,我很想來,腳痛風不方便。”
“既然成斌來了貴陽,戰友會結束,你和文藝陪成斌一起來隆昌啊!”
王軍:“好。”
新紅:“一定啊!”
王軍:“行。”
成斌:“文藝參加了黔西老年班歌舞團隊,有演出,來不了。”
“王軍呢,看情況。”
新紅:“好的,一言為定,你直接購貴陽——隆昌北站票,我到車站接你。”
成斌:“中。看高鐵票情況,10月9號或者10號的。”
2025年10月7號這天,知道成斌答應要來隆昌,我心情也特別激動,立馬打電話告訴了周聲明。同時在微信上將情況報告藥王山群主王廷富。
“楊成斌在貴陽,炮團戰友測繪班集會,我邀請他來隆昌。他答應了來,大楷在9號10號的票,具體時間他買到票就清楚了。王軍也會來,黃文藝跳舞團隊有事來不成。”
廷富:“好的,好的。到時候聯系。”
新紅:“好。待成斌訂了票,我打電話告訴你,同時也邀請你來隆昌。”
廷富:“我現在在成都,他10號來,我回南部后再過來。”
新紅:“看你的情況而定,成都到隆昌就2小時多,不如來了隆昌再回南部。”
廷富:“也可以,可以。我也可以從成都來,看他訂的票嘛。”
新紅:“好的,好的,看情況就這樣辦。”
成斌已購貴陽10月9日9.19分至隆昌北站高鐵票,12.18分到隆昌北站,我立即將情況告訴廷富。
廷富:“收到,我明天回南部,9號早上8點從南部出發來隆昌。”
我和同學廷富溝通來隆昌的一些準備工作,及時電話告知周聲明,也商量接待事宜。
楊成斌這個同學十分直爽,一年半前,我們一行10人,三輛小車去河南新鄉拜訪了老同學,他給我們當向導,去了大別山腳下,看了紅旗渠,走了郭亮村景區,半壁山洞,吃了羊肉小火鍋。真是回味無窮。
2025年10月8號這天,我想起了馬能武同學,撥打了他的電話,看他在那里?
新紅:“能武好,在那里?”
能武:“我在成都。”
新紅:“在成都好,告訴你一件事,楊成斌從河南新鄉去貴陽參加測繪班戰友聚會,我特邀他來隆昌做客,他直爽、痛快的答應了,已購貴陽至隆昌高鐵票,9號中午到隆昌,你來隆昌陪陪”
馬能武接到電話很高興,叫他明天(10月9號)來隆昌就猶豫不決。
能武:“我看情況再定,兒子在成都做生意,看走的開不?”
新紅:“你一定要來啊,同學這么多年沒有相集了,成斌從河南新鄉來一次四川不容易。”
在我的反復邀請下,他勉勉強強、扭扭捏捏的答應了。
能武:“我看明天上午才能夠定。”
新紅:“好,一定啊!”
2025年10月9號上午8.50分,馬能武訂票從微信上發給我,成都東站發車9.35分,到隆昌10點半。
新紅:“能武同學這樣才對嘛,到了隆昌北站我喊人來接你。”
能武:“搞定,等會見。”
所有的接待工作基本落實,邀請隆昌戰友作陪。有157團戰友會負責人:余貴澤、王大春、羅南竹、葉勇(從重慶來隆昌);
師炮團群的黃正寬、羅征紅(晚上參加吃羊肉湯)。特邀我的高中同學劉會學,78年入伍去陜西寶雞,國防科委(隆昌市作家協會會員)
不同凡響,別具一格的戰友同學集會
2025年10月9號,隆昌的氣溫在23-33度。有點悶熱,單單的走幾步路也會出汗,太陽早早的掛上天空,陽光明媚。今年的國慶節、重陽節,剛剛休假完,街上的車和人漸漸少了,也流露出一派清靜的模樣。跟往天一樣,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生活又回到了從前的節拍上。
約好了幾個戰友9點鐘在河邊喝茶,有王大春、羅南竹、葉勇,另外喊了我的高中同學劉會學。
因馬能武從成都到隆昌高鐵是10點半到,我通知周聲明和黃正寬去接馬能武。
葉勇是我們隆昌78年一起入伍的戰友,他和周聲明、黃正寬是中學同學,退休后長期居住重慶九龍坡區,帶孫子。
上次我們一行7人,宜賓、成都、隆昌戰友去重慶旅游,有一天晚上住重慶,中雨,給葉勇打電話,他聽說我們這些戰友來了重慶,激動的就很想來見我們。
重慶是山城,城市中心,車多,人多,坡多。
坐車、開車不方便。不像成都平原和我的家鄉隆昌這樣平坦,所以我們就推辭了他,沒有讓他來。
這次葉勇突然回到了隆昌,見面也感覺親切,和他又談到部隊當兵的那些事。
葉勇:“你在司令部管理股炊事班,我沒有見過你?”
新紅:“是嗎?我在管理股炊事班時候你在團炮連。”
葉勇:“哦,是的,我79年調團警衛班,沒有見過你。”
新紅:“是啊,79年我到三機炮連一班當班長。”
葉勇:“當時吳玉江在157當團長。”
“中灶炊事員張紹初(富順縣人,退伍回家50多歲就離世了)上士是董學奎,78年安岳兵,轉業回內江,現在長期居住成都。”
新紅:“這些情況我都知道,后來你不是去了157團招待所嗎?”
葉勇:“招待所也由管理股管,當時尹宏記股長對我有看法。”
新紅:“尹宏記這個人還不錯啊,隊列訓練口令喊的好,現在長期居住成都。”
葉勇于1981年下地方,到西藏拉薩北郊國營車隊上班,我曾經去拉薩也到北郊去看你。
葉勇:“是的。”
新紅:“那個時候年輕,想走那里耍就去那里。”
“在部隊上,有任務去那個方向,單獨請假出去玩,還沒有。”
“一晃,我們都老了,現在60-70的人,身體好能夠走動走動就好,葉勇,你回隆昌來,一定要報告,第一報告戰友群主,第二告訴一下我,我們才好有機會喝酒敘舊。”
葉勇:“好的,好的。下次一定報告。”
10月9號上午10點半,余貴澤打電話給我:“我開車出門了,你在康復橋口子上等我。”
新紅:“過10分鐘我就出來。”
10月9號上午11點,我在隆昌康復橋口上了貴澤的車,車子在城里慢慢行駛,上了快速通道向隆昌北站駛去。
今天太陽大,天氣特別悶熱,我和貴澤找了一個樹蔭下坐下,我掏出手機給楊成斌發了一條微信:“成斌,我們到了,我在隆昌北站等你啊。”
成斌:“好的,列車正常到達。”
新紅:“好,等你。”
2025年10月9號8點,王廷富和孫建林從南部開車到隆昌金鵝賓館已接近11點,(事先我在微信上給廷富發了定位)
廷富到隆昌金鵝賓館了,打電話告訴我,“我們已到隆昌金鵝賓館了。”
新紅:“廷富,我立馬跟聲明說,你可以直接給聲明聯系。”
“聲明已接到馬能武了,我正在去接楊成斌的路上,接到回來再集。”
10月9號12點16分,高鐵列車到站,我在出口等成斌。
12點20分,成斌背了個行李包出站。
我同成斌出站向停車的地方走去,幾分鐘到了停車點,戰友余貴澤已經把車從停車場開出來,我簡單的介紹楊成斌、余貴澤情況,隨便將信息告訴了廷富和聲明。12點40分,汽車直接開到隆昌金鵝賓館。將住宿登好記,放行李直接去金鵝賓館三樓花湖廳就餐。
中午快到1點鐘,12位戰友到齊,由我給大家做全面介紹。
楊成斌,河南新鄉人,1977年入伍是我們在坐的老兵,教導員轉業到新鄉農業銀行退休。愛好寫作,詩人,去年獲詩詞大賽一等獎。
王廷富,78年入伍到53師158團,1981年到西藏軍區教導隊學習,愛好廣泛,文化知識全面,喜愛文學,在教導隊一中隊包攬了專刊,學習考試在同學中也算佼佼者,經常得到中隊長岳隆芳、教導員劉新民的贊譽,轉業在南部縣農業銀行退休。
馬能武,1979年達縣(達州)入伍到53師炮團一營三連。1981年在西藏軍區教導隊學習,畢業分配到邊防6團,轉業到達州人社局局長。現在已退休,是我們在坐的新兵。
周聲明,1978年入伍到53師炮團一營一連,與葉勇、黃正寬是隆昌石碾中學同學。現在已退休。愛好廣泛,修養好。
黃正寬,78年隆昌兵,入伍到53師炮團電影隊,志愿兵,復員在隆昌廣播電視局,退休,特長網絡、放映、維修。
葉勇,78年隆昌兵,入伍157團,團炮連,人英俊,調警通連,警衛班。81年退伍到拉薩北郊國營車隊,退休后居住重慶。
劉會學,我的高中同學,78年兵,到的陜西寶雞(國防科委)參軍前是義大煤礦(央企)職工,退伍回義大公司,個人喜愛文學,現在是隆昌市作家協會會員,擅長詩歌。
余貴澤、王大春、羅南竹三戰友,隆昌78年兵,是隆昌157團群負責人。
余貴澤,警通連無線電,發報員,參加過成都軍區專業比賽獲一、二等獎,后調53師通信營,無線發報教員。志愿兵復員到隆昌廣電局,已退休。
王大春,當兵在157團八連文書,退伍到隆昌鄉鎮供銷社任主任退休。
羅南竹,當兵在157團四連文書,(當兵前曾經參加全國統一中考,通知書到了,自己進西藏了),退伍在隆昌從事蔬菜、水果經營若干年。已退休。
羅征洪(晚餐參加了戰友聚會)78年入伍到53師炮團一營三連炊事班班長,退伍回隆昌食品公司,已退休。
今天的戰友聚會,大體歸納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同學相集,在酒后都可以把自己擅長的一面展現給大家,讓大家收獲到:歡歌笑語,盡情表現和表白。
在坐的,都是有頭有臉的好角色,小則文書,都是有文化,有修養,有思想,有理想,有上進心的人。
細細品,慢慢看,交叉、交流,相互認識,就能感覺戰友是情,同學也是情。
今天西藏軍區教導隊有5個同學。其余是間接同學。
王廷富和孫建林是中學同學;余貴澤和王大春高中同學;周聲明、黃正寬、葉勇是中學同學;我和劉會學是高中同學。
在大家上桌團起的時候,劉會學已把桌面前的大小酒杯倒上,我自己也自作多情的學一下楊成斌老兵。上次去河南新鄉,他一個人就能夠抵擋我們一行10人,我這次盡量發揮在每個同學、戰友面前碰一杯,按小杯3-4錢一杯,一圈下來也有4-5兩酒。
![]()
在這樣的速度和大家相互敬酒,一個小時,4瓶酒就基本喝完。
最具特點的是,今天是楊成斌67歲生日(陽歷10月9日)
同學馬能武現場、急性、脫稿發揮,吟詩一首:
五絕《戰友情》
三醉放珠光,九華散露香。
鴻南思草短,君北念蘭長。
![]()
戰友、同學,立馬鼓掌。
祝成斌生日快樂,祝能武另時發揮極致,點贊。
自楊成斌到隆昌后,我們一起喝酒,酒后喝茶,又到隆昌云頂寨玩耍,在同學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成斌的舉止文雅,大方、大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河南的那句土話,就是認定的事情,從內心發出一個單音“中!”代表了他整個一生的豪爽。
![]()
沒有不散的宴席,隆昌9號、10號兩天的同學相處,進一步進化了我們同學、戰友的思想,陶冶了情操。
將來還有合適的機會,我們再次相集。
2025年10月11日,在隆昌金鵝賓館吃過早餐,8點鐘,廷富、建林、成斌,我和聲明與他們告別,握手。
目送他們開車向四川南部啟航,再見。
![]()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劉興洪:男,高中,生于1958年6月,1976年6月下鄉,1978年3月入伍,1987年在西藏軍區第53師政治部干事轉業,現從四川隆昌市經濟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退休。
![]()
作者:劉興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