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OPPO在深圳舉辦了開發者大會與AI峰會。
過去幾年,AI席卷了所有產業——從算法模型到生成內容,從云端算力到端側體驗。各廠商都在談AI,但多數AI仍停留在“能做什么”階段,而非“為何而做”。
![]()
會上,OPPO 研究院院長廖勁松、ColorOS 智能助理部總經理萬玉龍、智慧產品研發總監姜昱辰圍繞同相關議題發言——AI 如何跳出工具,更“懂人”。
顯然,OPPO試圖回答后一個問題,即AI并非既有AI路徑的延續,而是在重新定義操作系統與人的關系——一個“懂你”的AIOS,才是智能終端的下一張底牌。
記憶是AIOS的靈魂
手機行業早已形成一個共識:構成差異的,不再是配置、參數,而是體驗。問題是,“體驗”本身正在失去確定性——它不再是UI設計或交互邏輯,而是理解用戶、預測用戶、替用戶行動的綜合能力。
在這種背景下,OPPO提出的“個人化AIOS”,看似只是系統更新,實則是在AI邏輯下重寫“操作系統”本身。
廖勁松提出,AIOS 的目標是“幫助用戶跨越知識鴻溝”,讓 AI 成為生活管家、影像搭子、生產力助手。關鍵在于兩點:化繁為簡、知悉所需。
第一個動詞——化繁為簡——意味著AI的存在方式正在改變。過去,AI是功能:一個語音助手、一項修圖工具。現在,它變成系統:能在語義、視覺、情境層面無縫協作,讓用戶從“指令式交互”過渡到“自然交互”。這背后是從“被動調用”到“主動參與”的轉變。
第二個動詞——知悉所需——則更具野心。AI不僅執行命令,而是學習意圖。通過對行為、語境、情緒的長期感知,它構建出用戶畫像與偏好曲線,從而實現前瞻性決策。這一邏輯的核心是“記憶”:AI只有在持續積累用戶行為的基礎上,才能形成自洽的認知體系。
支撐這一邏輯的,是“記憶”。廖勁松稱:“記憶是 AIOS 的靈魂。”
這或許正是OPPO押注“小布記憶”的原因。它不僅是功能模塊,更是一種基座——讓AI具備連續性、語境感與成長性。
畢竟,AI 只有具備記憶,才能積累理解與延展。而姜昱辰進一步補充:“在通往 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 的路上,記憶是關鍵。”他所指的不是存儲,而是理解的連續性——AI 能否延續昨天的語境、預判明天的意圖。
![]()
這意味著,未來的智能終端比拼,不再是算力、鏡頭、參數,而是誰能讓AI更快“形成記憶”、更深“理解人”、更好“共生”。
方向與速度
如果說,找準“理解力”這一切口,是AIOS的方向所在,那么如何更快地將其跑通,則取決于技術面——誰能更好地調度數據、算法與場景,誰就能在AIOS的生態格局中贏得“入口”。
對此,OPPO在峰會上提出AIOS 的三大技術底座:新計算、新感知、新生態。
“新計算”即 On-Device Compute,讓推理能力從云端回到設備本地,推理峰值可達 300 tokens/s、128k 上下文。這意味著 AI 能在用戶手中實時運行,更安全、更私密。
“新感知”由 PersonaX 記憶共生引擎承擔,通過整合本地與第三方內容、行為、環境與情緒數據,構建“全域感知”的長期記憶體系。
在此背景下,AI 從此具備“人格連續性”,能在多場景中保持同一理解。
而“新生態”,則以 Agent Matrix 智能體框架為核心,實現跨設備協同。AI 不再局限于手機,而能調用平板、手表、電腦等設備執行復雜任務,讓“人-機-環境”成為一個動態整體。
這三者構成了AIOS的“新三權分立”結構。“終極的個人化 AIOS 應該是高效、懂你的伙伴,是‘有眼力見兒’的。”萬玉龍說。
歸根結底,AIOS不是ColorOS的升級,而是ColorOS的重塑——它意味著系統不再只是操作邏輯,而是AI記憶、感知、交互等邏輯的集中與沉淀。而在這一場變革里,OPPO所投射的雄心是明確的——在AI時代,其或許正在思考,如何跳出終端公司的框架,變成一個更“懂人”的科技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