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日本東京街頭,一款名為夏普J-SH04的手機悄然上市,它是世界上第一臺內置攝像頭的手機。雖然僅有11萬像素的攝像頭,但這部手機卻徹底改變了人們記錄世界的方式,更在25年后衍生出能拍攝出封面級照片的長焦鏡頭。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拿出手機來攝影記錄生活,這個習慣早已融入了每個普通人的生活。最近幾年,手機也悄然闖進了電影圈,原本需要專業團隊、昂貴設備才能完成的電影拍攝,現在用一部手機也能搞定。
這在二十多年前是超出人們想象的事情,但它卻已經變成了現實。還有比“比肩專業相機”更動人的,是那些讓普通人拍出封面級畫面背后的故事。
在這場手機攝影的時光之旅中,手機廠商們有一個共同的命題,那就是要提升手機攝影的像素。從10萬像素到如今的2億,手機攝像頭的參數越來越高,但卻也一直存在一個未被解決的問題,那就是用戶每次手機拍攝的畫質效果可能不如攝像頭參數那么“夸張”。
在這場”高像素”戰爭中,OPPO希望給出一個解決方案,讓高像素攝像頭真正能帶給用戶好的畫質體驗。于是,就有了最新推出的年度影像旗艦OPPO Find X9 Pro。
![]()
毫不夸張的說,OPPO Find X9 Pro不僅是一臺手機,更是給到年輕人的第一臺的哈蘇相機,讓人擁有一個2億鏡頭的同時,也能真正拍出萬元相機級畫質的2億像素超清照片。
從最早只能拍模糊小圖,到今天隨手就能記錄生活的高光時刻,這是過去二十多年以OPPO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們持續創新突破的成果。影像科技的進化,真正改變了每個人的日常,未來還有會更多科幻走進現實。
![]()
破局“億級像素噱頭”
為了讓手機真正能比肩專業相機,過去幾年,手機行業陷入了一場激烈的“高像素戰爭”。
然而,一個奇怪的現象也隨之產生:手機背面的攝像頭參數越來越夸張,但用戶每次按下快門拍攝出來的畫質解析力,卻并不如參數那么令人驚艷。這成了一個行業長期存在但未被真正解決的悖論。
在實驗室里,OPPO工程師意識到,單純的像素堆砌不是出路,并嘗試在OPPO Find X9系列中把問題真正展開。
OPPO選擇了一條更艱難但更正確的路:讓2 億像素真正“可用、好用”,從光學、工藝到算法,搭建起一套全鏈路的畫質解決方案。
![]()
Find X9 Pro 搭載的2億潛望長焦鏡頭,經過了哈蘇的嚴格認證,是其畫質的有力背書。但OPPO深知,光有頂級的傳感器還不夠,必須有匹配的進光量才能發揮其威力。
“有了進光量,才有底氣講 2 億的故事。”OPPO Find X9系列影像產品規劃經理陸承昊的這句話,道出了高像素技術的核心痛點。2億像素因進光量不足成為廠商們競相角逐的“數字游戲”。OPPO的工程師們決定逆向思維——不是堆砌像素,而是讓每個像素“吃飽光”。
因此,這個2億潛望長焦鏡頭還配備有F2.1大光圈,就像給“遠視眼”配上了夜視鏡,讓 2億像素在暗光下也能捕捉到細膩的細節。
OPPO確保了此次搭載的2億長焦鏡頭是同價位進光量最大的2億長焦鏡頭,相比上一代增加 110%,比行業內其他友商的同類產品領先30%以上。
光學參數的背后,更大的挑戰在于技術的實現。
為了實現用戶期待的長焦微距功能,為了實現長焦微距,OPPO采用了更高效率的分群式對焦組,這意味著鏡頭中的一部分鏡片(G2鏡組)是可移動的。如何保證在移動過程中,整個模組的中心與邊緣解析力保持一致?OPPO的答案是:主動光學校準系統。
OPPO的解決方案,堪稱“手機影像界的達芬奇手術”。
他們采用了精度高達0.1微米的亞微米級機器人進行裝配,這個精度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10微米)的100倍。機器人手臂在移動過程中,實時檢測不同位置的光學調制傳遞函數(SFR)曲線,以找到全局最優的裝配位置,并用行業最低收縮率(2%)的膠水進行固定,確保精度不受溫度和濕度影響。
這套堪比半導體行業的精密工藝,最終讓鏡頭的解析力提升了15%,拍遠處的建筑紋理、近處的花瓣脈絡,都能清晰到“數得清細節”。
光學和工藝打好了基礎,算法則是讓2 億像素“活起來”的關鍵。
行業內常見的單幀2億像素直出方案,雖然出圖快,但對噪聲和動態范圍的處理不佳。OPPO 的工程師們決定 “慢下來”,研發出 “三幀 2 億像素融合” 技術:按下快門時,手機會連續拍攝三張 2 億像素照片,再通過算法合成一張。像《信條》里的時間魔法一樣,同時捕捉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幀畫面。
為了處理這海量數據,OPPO重構了算法鏈路,通過全新 LUMO 超像素引擎,采用NPU與GPU協同的“流水線作業”方式,在時間域和空間域上分攤巨大的計算壓力,最終實現了可用的、高質量的2億像素直出。
![]()
30年只為“完美一瞬”
2025年,恰逢OPPO成立三十周年。當OPPO Find X9 Pro 以“畫質革命”姿態登場時,回溯這三十年的影像征程,會發現 OPPO 的每一步突破,都在悄悄推動著整個行業的進化 —— 從解決用戶的痛點,到定義移動影像的標準,再到承接傳統攝影的審美靈魂。
故事要從2008 年說起。那一年,OPPO發布了首款帶有拍照功能的手機 A103,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笑臉手機”。
當時的手機攝影還處在“能用”的階段,笑臉手機拍出的人像照片,放到現在看滿是復古感,但它卻埋下了 OPPO 影像的初心:將“把人像拍好”當成是影像的終極使命。“笑臉手機”的初心也成為了OPPO深入研究人像美學的底層基因。
2012年,OPPO Find 5推出了全球首款堆棧式傳感器,這是一次改變行業方向的突破,徹底解封了手機傳感器的感光能力,讓手機在暗光環境下的拍照成為一種可能。
這次技術革新,不僅讓OPPO 在暗光影像上站穩腳跟,更給整個行業指了一條路:移動影像的突破,要從傳感器技術入手。
四年后,OPPO R9系列的發布,又一次改寫了行業規則。其首發的像素四合一的技術,重新定義了手機傳感器像素的使用規則。
用OPPO 影像部門的負責人賈玉虎的話來說,通過多像素的融合,OPPO真正解決了手機在暗光環境下的畫質問題。
這個源于用戶痛點的創新,成了行業通用的技術方向,是如今在移動影像領域,提高暗光成像品質最有效的方法。
作為OPPO的合作伙伴,三星中國區負責人后來也回憶道,像素四合一技術是非常特別的,可以說是帶動了整個中國Camera sensor(相機傳感器)市場的變化。
三星中國區負責人透露,OPPO團隊非常重視基礎的概念,從基礎來開始研究影像的部分。舉個例子,某天跟OPPO工程師交流的時候,聊到他看的書,他看的書不是單純關于engineering的書,而是一本關于眼睛的結構的書。
這樣的團隊文化讓OPPO的影像突破越來越“深”。
如果OPPO之前在傳感器上的技術變革主要解決的是“拍得清”的問題,那么2017年其首發的潛望長焦技術,則解決了“拍得遠”的難題,第一次讓手機搭載高倍率光學變焦系統成為一種可能,并且突破了移動影像焦段不足的困境。
“它的技術思路非常巧妙,而且它的體積非常小,小到不可思議,可以說一經發布就震動了行業。”賈玉虎說道。
接下來的幾年里,朝著比肩專業相機的目標,OPPO影像能力不斷攀向高峰。2023 年,OPPO Find X6 Pro首發大底潛望長焦,讓長焦鏡頭擁有了主攝級的畫質,不分晝夜、無論遠近,都能拍出高質量照片。
到去年,OPPO Find X8所搭載的倒置潛望長焦,解決了鏡頭凸起的行業難題,讓影像旗艦重新擁有了“優雅”的握持感。
如果說技術是骨骼,那么審美就是靈魂。OPPO是國內早就明確要堅持“審美牽引技術的發展”的手機廠商。
從Find X6 系列開始,OPPO開啟與專業相機品牌哈蘇的合作,首次引入超光影圖像引擎,致力于重構移動影像的正確光影邏輯。因此,與哈蘇合作不僅是技術聯姻,更是審美傳承。
以前的計算攝影,為了追求“亮”,會把人臉拍得比天空還亮,顯得不自然;超光影圖像引擎則像攝影師打光一樣,讓光影過渡更真實,拍出來的人像有立體感、有空間感,就像用專業相機拍的一樣。
OPPO這一系列動作的終極目標,是打造“相機感”。OPPO內部甚至有一個專門的“影像認知團隊”,其核心使命就是作為影像技術的“指南針”,確保OPPO的影像發展始終朝向經典、健康的審美方向。
攝影技術的進步也在真真切切地改變人們的生活,讓人們能隨手記錄下生活中美好瞬間。
![]()
有非常多的專業攝影師是OPPO的用戶,他們也會選用手機去進行藝術創作。一位名為荒草的藝術家拍了一組名為《失溫》的作品,在俄羅斯遠東的勘察加半島,用人像攝影表達出那個遙遠陌生地區人民的生活。
荒草稱:“這樣的照片,只有手機能完成。因為用手機拍攝可以更好地讓他們卸下防備心,在‘無感’的狀態下完成創作。”
從 A103 的 “笑臉照片” 到 Find X9 Pro 的 “2 億像素哈蘇畫質”,OPPO 的影像之路,就像一部移動影像的進化史。也是因為OPPO這樣對手機影像能力極致的追求者,每個人都有了機會像攝影師一樣去拍攝,去感受攝影這門藝術的獨特魅力。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刊登平臺之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