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水出焉,玄魚隱蹤
《山海經?北山經》載:“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頭之山,其上多金玉,無草木。旄水出焉,而東流注于印澤,其中多??之魚,其狀如鯉而大首,食者不疣。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鉤吾之山……” 而在更幽邃的青水流域,另有一種奇魚隱于波底,世人稱之為河羅魚。
此水非尋常江河,水色如凝墨,卻能映出星河倒影,相傳水下連通幽墟,尋常水族不敢近。河羅魚便藏于這般秘境,其形異于常魚:身似鰻而有鱗,鱗色隨水紋變幻,或青或紫,偶見金芒閃爍;頭生獨角,角端垂細須,須動則水流生紋,紋中隱現上古符文,無人能解其義。
![]()
二、食之無疾,卻隱玄機
古傳河羅魚肉質瑩白,入口即化,然更奇者,食其肉者可免惡疾,肌膚生光澤,連陳年舊疤亦能淡去。可青水之畔少有人跡,偶有樵夫或漁人誤闖此地,見此魚者多驚走,敢捕食者寥寥。
曾有記載,某夜青水泛光,河羅魚群浮于水面,獨角朝月,細須輕擺,水面符文連成光帶,直抵天際。次日,附近村落瘟疫盡消,田禾豐收,村民疑是河羅魚顯靈,遂在水邊立石,刻 “玄鱗護佑” 四字,此后再無人敢驚擾青水。
![]()
三、鱗藏幽墟,影映古今
有人說,河羅魚非尋常水族,而是幽墟之門的守護者。其鱗可避水,若得一片,便能潛入青水深處,見水下洞窟中,有石案陳列,案上刻滿奇異圖案,似星圖,又似獸形。
更有傳言,每逢月圓之夜,河羅魚會躍出水面,獨角吸收月光,化作一道流光,鉆入水下洞窟。此時洞窟中會傳出低沉異響,似鐘鳴,又似獸吼,待異響消散,青水便會變得格外清澈,水中魚蝦也會增多。
![]()
四、玄鱗傳說,代代流傳
青水之畔的村落中,老人們常給孩童講述河羅魚的故事,告誡他們不可隨意驚擾青水,以免觸怒河羅魚。孩童們則會在水邊玩耍,期盼能見到河羅魚的身影,若有幸見到一片飄落的魚鱗,便會視若珍寶,珍藏起來。
時光流轉,青水依舊,河羅魚的傳說也代代流傳。它是青水的精靈,是秘境的守護者,更是古人對自然的敬畏與想象。如今,雖少有人再見到河羅魚的真容,但它的傳說仍在青水之畔回蕩,提醒著人們,在這廣袤的天地間,仍有許多神秘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尋與守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