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候,北方游牧民族的名字讓人眼花繚亂,有時他們叫匈奴,有時又叫鮮卑,后來又叫柔然、羌、契丹、女真、突厥等,有些甚至都不知道怎么讀,然而它們卻不停地在歷史上出現(xiàn)。
那么,這些游牧民族是從何而來,又是誰給它們命的名,活躍在什么時期?接下來,老遙就來簡單介紹下這些游牧民族。
一、匈奴
從史料記載來看,早期出現(xiàn)的游牧民族是匈奴東胡。自商代時起,這兩個部族就出現(xiàn)了。
“匈奴”這個名字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國策》,而在甲骨文中,“匈”的字樣形似弓箭,這恰好和善于騎射的游牧民族相對應(yīng),加上匈人總是南下侵?jǐn)_,所以中原就將其比作野蠻的下等人,名匈奴。
司馬遷在《史記》中則認(rèn)為,匈奴是夏朝后裔中的苗系,他們也是炎黃子孫。
還有一說,堯舜時期的山戎、葷粥、獫狁,商朝時的鬼方、獯鬻,春秋時期的狄、戎,戰(zhàn)國的胡,都是后世所稱的匈奴,這些稱謂,大多指代尖嘴獠牙的動物,這可能和匈奴人的長相有關(guān)。
二、東胡
“東胡”一詞同樣見于東周,當(dāng)時匈奴自稱為胡,東胡人又居住在匈奴以東,所以史書就將其稱為東胡。從商代初年到西漢,東胡存在了大約1300年。
秦朝末年,東胡逐漸壯大,其首領(lǐng)還曾向匈奴要求領(lǐng)土。但到后來,東胡被匈奴的冒頓單于打敗,此后領(lǐng)地開始縮小并分裂,退到烏桓山一帶的稱“烏桓”,退到鮮卑山的稱“鮮卑”,二者一南一北。
三、烏桓和鮮卑
從漢武帝之后,不可一世的匈奴遭到大漢王朝的全方位打擊,匈奴也由此走向了分裂,逐步分成了留居在漠北的北匈奴,和效忠于東漢的南匈奴。
時間來到東漢末年,在東漢、烏桓、鮮卑和南匈奴的夾擊下,北匈奴已經(jīng)半死不活,因此只能往更遠(yuǎn)的地方遷徙。
后來,烏桓被曹操所滅,南匈奴也編入了曹魏政權(quán),但北邊的鮮卑卻在無人的角落悄悄發(fā)育,一連吞并了烏桓和南匈奴的領(lǐng)地,給中原帶來了巨大威脅。
可沒過多久,鮮卑內(nèi)部就開始“部落離散、相互征伐”了。
在那之后,東部鮮卑先后形成了慕容部、宇文部以及段部,北鮮卑則是拓跋部,西鮮卑有禿發(fā)部和乞伏部。
四、羌和氐
從西晉的五胡亂華之后,各地的少數(shù)民族紛紛南下,逐鹿中原。當(dāng)時,鮮卑各部都得以壯大,匈奴人也趕來分一杯羹,匈奴的奴隸軍隊羯族也在北方稱霸,此外還有來自西部的羌人,和氐人部落入主中原,這五者,便是五胡的主要代表。
到東晉時期,大江南北都掀起了建國的狂潮,比如東鮮卑的后燕、西燕、南燕,西鮮卑的西秦、南涼,北鮮卑的北魏,還有東鮮卑西遷建立的吐谷渾,以及匈奴的前趙,羯人的后趙,氐人的前秦,羌人的后秦等21個政權(quán)。
結(jié)果,北鮮卑拓跋部的北魏,和漢人劉裕的南朝宋笑到了最后,由此進(jìn)入南北朝。
五、柔然
在南北朝時期,北邊除了有北魏外,其實還有一個叫柔然的鮮卑政權(quán)。
柔然原本是拓跋鮮卑中的一個奴隸部族,但在拓跋部南遷之后,北部的柔然開始不斷壯大,不僅建立了柔然汗國,還和北魏、南朝宋分庭抗禮。
然而,柔然雖然有過輝煌期,但奈何南北朝的故事太過精彩,以至于這個汗國的存在感并不高,甚至還不如它自己的奴隸“突厥”出彩。
六、突厥
突厥原本是北邊的一個獨立部落,后來成為了柔然汗國的一部分,負(fù)責(zé)給柔然人鍛鐵,所以稱作“鍛奴”,其地位十分卑微。
俗話說“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當(dāng)年鮮卑奴隸柔然將拓跋鮮卑打得嗷嗷叫,到552年,柔然鍛奴突厥也一舉將柔然給滅了。
隨后,突厥不斷向外擴(kuò)張,再破柔然,征伐吐蕃,出征吐谷渾,僅用了30年的時間,便建成了一個東起遼河、西至咸海的廣袤汗國。
然而,突厥汗國的輝煌同樣沒有維持多久,隋朝初年,突厥汗國在隋朝的離間下,分裂成了東西兩半。后來,大唐發(fā)兵打敗東突厥,又聯(lián)合突厥汗國的奴隸回紇打敗了西突厥,在那之后,突厥大部分領(lǐng)土都在都護(hù)府掌控之中。
七、回紇
在東突厥滅亡后的半個多世紀(jì)里,大唐統(tǒng)治下的東突厥各部還算穩(wěn)定,但由于朝廷時常征調(diào)他們征戰(zhàn),也讓其內(nèi)部越發(fā)不滿,于是乎,后突厥政權(quán)登上了歷史舞臺。
可還沒等后突厥浪多久,李隆基同志又聯(lián)合漠北的回紇、葛邏祿等平定后突厥,回紇首領(lǐng)因此被封為懷仁可汗,在漠北之地建成回紇汗國。
后來,回紇取“迅捷如鶻然”之意,改為回鶻,此后便一步步進(jìn)入了屬于它的鼎盛期。
而在回鶻走向壯大的同時,北方還興起了一個新的部落聯(lián)盟,那就是契丹。有意思的是,在回鶻還是回紇的時候,契丹就曾依附于它。
到了唐朝晚期,回鶻汗國被它的屬部打敗,回鶻眾部開始向南、向西遷徙,其中一支西遷的西州回鶻,就是現(xiàn)在的維吾爾族。
八、契丹
回鶻汗國瓦解后,歷經(jīng)一百多年低谷的契丹成為了下一代草原王者,建成遼國,和西夏、北宋并立。后來,遼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所滅。
九、女真
女真族其實和匈奴、東胡一樣,早在周朝時期就存在了。女真在周朝時稱肅慎,漢朝到晉朝時稱挹婁,南北朝稱勿吉,隋唐時期稱靺鞨,遼朝時稱作女真。到后來,女真的金國在南宋和蒙古的夾擊下,于蔡州覆滅。
十、蒙古
素有“草原之王”稱謂的蒙古族來源于東胡,13世紀(jì)初,成吉思汗統(tǒng)一了蒙古地區(qū)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部族,后來,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明朝時期,蒙元被攆回了北方,隨后又分裂成瓦剌和另一個部族。
而中原的最后一個游牧王者,當(dāng)屬女真族。明朝初年,女真分為了三大部,后來,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眾部,建成大金,這也就是大清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些游牧民族之外,歷史上其實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稱謂,那就是“韃靼”。“韃靼”這個詞的含義很寬泛,有時它可以指代蒙古族,有時又可以指北方的游牧民族,還可以是突厥部落,界限十分模糊,所以,“韃靼”這個詞應(yīng)該根據(jù)不同的歷史背景來定義,不能隨便亂用。
綜上所述,每一個游牧民族的稱謂代表的都是不同的部落,從源頭來講,匈奴、東胡和女真是最早的游牧民族,羯人是匈奴的一支,鮮卑、烏桓、柔然、突厥和蒙古都來源于東胡,回鶻是維吾爾族的前身,羌族來自西部,氐族來自西北部。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