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年,呂蒙一計“白衣渡江”,將關羽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不久,關羽下線,荊州回歸東吳。
事后,曹操和賈詡復盤由東吳呂蒙主導的這場奇謀。曹操就問賈詡,文和呀,你素有“第一毒士”之稱,為什么從沒替孤出過如此驚艷的奇謀。
按賈詡的尿性,必是先低頭不語,默不作聲,非得別人催促再三,他才肯講。
賈詡憋了半天,終于開口說話了。
回主公,我雖是“毒士”,但我不是垃圾。“白衣渡江”這種計謀,連我孫子都能想出來。我只是沒想到,世上居然有比我孫子還孫子的人,會用這等歹毒的計策。
![]()
“白衣渡江”在歷史上,只出現過一回。就這一回,整個東吳在三國歷史上再也沒有抬起頭。
孫子兵法說,兵者,詭道也。既然用兵打仗,誰還不耍點計謀。
憑什么賈詡可以給李傕、郭汜獻了上“反攻長安”之計,讓魔都長安淪為煉獄,徹底拔了東漢的氧氣管。又給張繡獻上了“敗兵取勝”,害死了典韋、曹昂。非但沒有人罵賈詡,反而對這位三國“第一毒士”膜拜不已。同樣是用毒計,東吳為了取勝,給關羽上了一道“白衣渡江”,就被后世罵了1800年。
實際上,賈詡瞧不起東吳的“白衣渡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白衣渡江”,突破了做人的底線。
什么是“白衣渡江”。
這條計謀本質上不難理解。(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正在實施一場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
正當蜀漢和曹魏打得熱乎時,東吳從中嗅到了收回荊州的時機。
此時,負責鎮守荊州的關羽身兼兩個重要任務,一是阻擋曹魏南征蜀漢,適當時機北伐一下曹魏。二是防備東邊這群“江東鼠輩”。
這一年,虛齡60歲的關羽不知道是哪根腦筋搭錯了,執意要北伐一次,而且要玩真的。為了麻痹關羽,東吳故意放出風,對外官宣呂蒙病危,大都督一職臨時由資質平庸的陸遜掛職。
關羽一看,呂蒙病重,此乃北伐天賜良機。于是,帶著數萬荊州精銳浩浩蕩蕩北伐去了。
關羽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東吳給他下的套兒。在關羽積極籌備北伐時,東吳也沒閑著,他們將士卒偽裝成商人,順利通過了蜀漢的江防。打入蜀漢內部后,這伙喬裝成商人的士卒,利用“家信”的方式,刺激蜀兵的思鄉之情,從而瓦解了蜀兵的戰斗意志。這一段,有一點像“四面楚歌”的變種版。
東吳趁荊州防務空虛,給關羽背后擺了一道兒,幾乎是兵不血刃拿回了荊州。最終,關二爺為自己一時大意,交了一筆“生命”的學費。
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點兵三萬,快船八十余只,選會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搖櫓,卻將精兵伏于舮船中。——三國志·呂蒙傳
![]()
計謀歹不歹毒,暫且不說。就計謀論計謀,呂蒙這出“白衣渡江”設計實在太精巧了,加上東吳士卒的執行力,簡直是不要太完美。
這場“教科書級”奇謀,從構思到執行可以用“絲滑”形容。如此華麗精巧的計謀,為什么會在往后近2000年間被人所瞧不起呢。
計謀是好計謀。究其原因,是它背后的破壞力實在太大,早已超出了計謀的底線。
它最大的破壞力是讓“商人”這個職業,聲譽掃地。由此,歷史上有了一句話——白衣渡江,吳商絕戶。
呂蒙用東吳商人作偽裝,雖然在荊州一事上,取得了奇效,但往后的日子里,東吳商人再也沒有好日子過了。
排斥、抵制,甚至打擊商人,成了歷代王朝的主旋律。商人沒信譽,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過去,各個軍閥之間,即使火拼成血葫蘆,也不會阻止商人往來販賣物資。為啥?因為商人能夠讓物品流通起來,上到軍閥,下到黎民,都指望商人倒騰來的物資活下去,為了確保商品物資能夠得到保障,大伙約定好了,商人穿上“白衣素服”,各個軍閥關隘都要遵守“國際條約”,爽快放行,不得吃拿卡要。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
假設有一個“生鮮”免檢專用通道。呂蒙的“白衣渡江”,就類似有人拿這條通道夾帶私貨,販賣“白礬”,經他這么一搞,從此通道取消,所有物資必須從頭檢查到尾。結果是,拉了一車鮮貨,排完隊、檢查完,送到目的地后,直接可以進工廠做蝦醬了。
本來,三國之前的商人社會地位還是挺高的,比如先秦的呂不韋、范蠡、管仲、鮑叔,包括漢朝還搞過“鹽鐵論”這種最高規格的經濟辯論大會。
當孫權和呂蒙為了使出“白衣渡江”后,吳地商人直接進了軍閥的黑名單,走投無路,無商可做。這樣一來,吳地商人可不就“絕戶”了嘛。
出賣了整個商人群體,僅僅是其中一個“不義”。
![]()
此外,東吳集團的“公信力”也因這場軍事行動,在“國際社會”信譽掃地。
赤壁之戰后,孫劉結成聯盟,形成了“兩弱對一強”的局面。說好的,咱倆家穿的是一條褲子,共同對抗北方的曹魏。
就好比,孫劉兩家訂婚了,你東吳突然不想跟人家蜀漢好了,在不動任何聲色,沒有任何官宣的前提下,趁著未婚夫出國打工期間(關羽北伐),把人家家產變賣,捐錢跟曹魏跑了(雖然荊州是借來的,但這里只是比喻,方便理解)。搶回荊州,害死關羽,已經夠沒皮沒臉的了,他還自甘作踐,降低身份,向曹操稱臣,改了國號“大魏吳王”。
有一說一,見過無恥的,但無恥到冒煙的,還是頭一回見。
“白衣渡江”臭就臭在,這是一場“背后捅刀子”的行為。惡霸A和惡霸B相約去打惡霸C,惡霸A趁惡霸B跟惡霸C打得難分勝負時,跑進惡霸B家里洗劫一空。
“背刺”這種行為,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卑劣的手段,為人所不齒。
更糟糕的是,它還打破了原有的割據平衡。從此,三國的天平朝向曹魏一邊傾斜。這場毀滅性的打擊,讓劉備成了受傷最嚴重的一方,蜀漢“一夜暴瘦”,曹魏從此高枕無憂。
這還不算完。時人和后人吐槽東吳的不止是“背信棄義”,還有短視。孫權和呂蒙就沒想過,孫劉聯盟一旦瓦解,曹魏滅了蜀漢的話,他能讓你存活下去?
從這一刻,“江東鼠輩”的標簽嚴絲合縫地貼到東吳身上,再也撕不下來了。
呂蒙自以為很聰明,拿回來東吳念茲在茲的荊州,可他就忘了一點。
甭說蜀漢不會善罷甘休。敗壞了商人這個群體的名聲,就是東吳人也不會輕饒了他,東吳主要經濟來源有一大塊是貿易,這是本土門閥世家的核心產業,你得罪了他們,同時還讓東吳人集體背上了“鼠輩”的惡名。
東吳人能放過你?
于是,當曹操和賈詡在討論“白衣渡江”時,賈詡就預見了呂蒙的結局。——吾觀呂子明命不久矣。
賈詡一語成讖。一年后,呂蒙就稀里糊涂死了。
呂蒙之死,意料之中,不死不行。若呂蒙不死,對蜀漢來說,大仇未報,決不罷休;對曹魏來說,如此歹毒之人存活于世,不可與之建交;對東吳來說,把我們門閥世家名聲搞臭了,這筆賬怎么算。
建安二十四年臘月,呂蒙未及受封而疾發…卒,年四十二。
這算不算用了“絕戶計”,被現世報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