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警告,除非哈馬斯解除武裝、巴勒斯坦相關領土實現非軍事化,否則加沙地帶的戰爭不會結束。
10月18日晚,巴以沖突停火協議的執行迎來重要節點。在美方斡旋下,哈馬斯武裝組織下屬的卡桑旅與以色列達成階段性共識,向以方移交了另外兩名人質的遺體。
這一消息由內塔尼亞胡親自宣布,以色列軍方隨后也通過官方渠道證實了遺體接收的具體情況。
事實上,人質遺體的遣返問題自停火協議生效以來,就始終是第一階段執行過程中的核心癥結——以色列方面多次強調,重新開放拉法口岸的進度,與搜尋并移交人質遺體的事宜緊密掛鉤。
作為加沙地帶與埃及邊境的重要通道,拉法口岸不僅關乎加沙民眾的物資補給與人員通行,更被以方視為確保停火協議履行的關鍵“籌碼”,雙方在此問題上的拉扯也反映出停火進程的脆弱性。
內塔尼亞胡在10月18日的公開講話中,進一步明確了以色列對戰爭終結的核心訴求。
他強調,完成停火第二階段(即“B階段”)是結束加沙地帶戰爭的必要前提,而這一階段的核心目標直指“解除哈馬斯武裝”與“加沙地帶非軍事化”。“只有這兩大目標完全實現,這場戰爭才會真正終結。”
內塔尼亞胡在接受采訪時,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重申了這一立場。
不過,截至目前,哈馬斯對這一要求始終持明確反對態度,雙方在核心訴求上的分歧,使得停火協議向縱深推進面臨巨大阻力。
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斡旋達成的停火協議,哈馬斯目前已釋放全部20名幸存人質,以及9名以色列人和1名尼泊爾人的遺體。作為回應,自10月10日停火生效以來,以色列已釋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以及135具巴勒斯坦人遺體。
內塔尼亞胡還在10月18日的講話中宣布,將參加2026年11月的以色列總理選舉,并表示有信心獲勝。作為以色列主要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的領袖,內塔尼亞胡保持著以色列總理任期最長的紀錄——算上間斷任職時間,總任期已超過18年。
他此次任期始于一項爭議極大的司法改革計劃,該計劃引發持續數月的大規模抗議,幾乎每天都有數萬名以色列民眾走上街頭。
此外,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內塔尼亞胡在戰爭處理方式上,還面臨著人質家屬日益增多的批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