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銀行發布公告稱,將對長期不動戶進行清理,包括個人長期不動戶和單位長期不動戶。各家銀行對長期不動戶的認定標準有所不同,但普遍針對低余額、長期無主動交易的賬戶。
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有助于防范電信詐騙、洗錢等金融風險,保障消費者賬戶與資金安全,同時提升銀行運營效率。消費者應定期關注、整理本人所持有的各類銀行卡,及時注銷長期不用的銀行卡。
多家銀行密集發布公告
記者梳理發現,一些銀行對長期不動戶認定標準進行了調整。如興業銀行就宣布從10月15日起,按照新的長期不動戶認定標準管控相關賬戶,采取限制資金進出的保護措施。調整后的新標準將賬戶余額從100元(含)以下調降至10元(含)以下,且賬戶連續365天(含)以上未發生任何非結息交易的個人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金融社保卡、公積金卡除外)。此前的標準為180天(含)以上。
同時,興業銀行提示,如銀行賬戶屬于長期不動戶認定范圍但仍需使用的,客戶需在該行管控之前任意辦理一筆存取現、消費或轉賬業務,避免賬戶被限制使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若賬戶已被限制使用,客戶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銀行卡(折),至該行網點進行客戶身份核實,或通過手機銀行重新激活使用。
多家農商行、村鎮銀行也在同步清理類似賬戶。不過,不同銀行對“長期不動戶”的認定標準并不一致,例如有的銀行規定“6個月無交易、余額低于100元”即為不動戶。持卡人若不能確認相關銀行賬戶是否在清理范圍內,需進一步向銀行進行查詢。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風險
近年來,銀行持續開展睡眠賬戶管控。2023年,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等已陸續推進睡眠卡清理,2024年進入行業集中清理高峰期。
“這是為了加強個人及單位的銀行賬戶管理,保障客戶賬戶與資金安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風險。”揚城一家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長期不動戶浪費金融資源,也使消費者面臨電信網絡詐騙的風險,并且可能增加賬戶管理費等不必要支出,影響消費者財產權益。
另外,消費者往往遺忘長期不動戶有關情況,很難關注到賬戶變動,一旦個人敏感信息泄露,易被不法分子盜用進行洗錢、電詐等非法活動。“很多客戶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擁有多個長期不動戶。銀行清理這些賬戶,有助于客戶更清晰地了解自身賬戶情況,合理安排資金使用。”上述負責人表示。
定期關注整理個人賬戶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應定期關注、整理本人所持有的各類銀行卡,及時注銷長期不用的銀行卡。消費者可通過云閃付App“一鍵查卡”服務功能,查詢名下銀行卡賬戶。
綜合來看,各家銀行對長期不動戶的認定標準并不完全一致,消費者若不能確認相關銀行賬戶是否在清理范圍內,需進一步向銀行進行查詢。
此外,多家銀行還提示,銀行在清理長期不動戶過程中不會要求客戶通過短信、電話等任何方式提供密碼、短信驗證碼等敏感信息,不會發送與賬戶銷戶、銷戶清理等相關的手機鏈接,也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客戶給指定賬戶進行資金操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