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接續奮斗里書寫。
站在“十四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五年來,安順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畫卷,起筆不凡,落筆精彩。安順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堅持主戰略主定位,按照市委“1558”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兩城三基地”建設,“21℃的城市”名片火爆出圈、“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正式通車……全市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元大關,縣域經濟實現快速發展,6個縣(區)GDP均突破100億元,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在多重約束中實現了有效突破。
篤行致遠 發展基礎更加夯實
“花江峽谷大橋正式通車!”9月28日,隨著第一輛車駛過橋面,新的世界第一高橋正式通車。
曾經,數萬座大山,阻擋了花江大峽谷兩岸群眾邁出大山的腳步。如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大橋通車后的首個國慶中秋假期,成千上萬的游客涌入關嶺,只為一睹世界第一高橋的曠世風姿,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最佳觀橋點”科力寨、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等眾多景區景點隨之大熱,成為大量游客“打卡”的旅游目的地或旅行線路中的重要一環。
一橋通,眾景熱。“雙節”假期,關嶺自治縣接待游客達34.5萬人次,安順也以大橋建成通車為契機,重塑區位優勢、優化產業布局,串聯安順乃至貴州境內優質文旅體資源,我市文旅“熱力值”持續拉滿。
以“橋”見發展、以“橋”見未來。五年來,安順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堅持重點重抓,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兩城三基地”建設風生水起,發展的基礎更加夯實,形成了“四方發力、八面來風”的蓬勃態勢。
2024年,我市工業經濟“挑大梁”作用進一步凸顯,航空裝備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43.62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較2021年上升14.7個百分點。以航空裝備、醫藥及旅游食品、現代能源等為引領的三大主導產業,構建了具有安順特色的產業基礎。
旅游產業方面,加快推進一流旅游城市建設,重點打造了黃果樹瀑布、安順古城、屯堡文化“三大核心吸引物”。深挖氣候優勢,大力營銷21℃的涼爽氣候,安順成為全國首批氣候康養典型試點城市。2024年,全市過夜游客接待量達到1261萬人次、增長15%,旅游火爆帶動避暑康養旅居產業異軍突起,避暑房產銷售增長41%。
農業產業方面,持續做好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這篇文章,發展壯大肉牛、茶葉、辣椒三個農業主導產業和蜂糖李、金刺梨、中藥材三個農業特色產業,產業優勢更加凸顯,支撐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廣闊。
“十四五”期間,安順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構建富有安順特色、在全省產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
惟實勵新 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從提交材料到拿到貸款只用兩周,‘企業之家’的牽線搭橋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9月中旬,貴州華興玻璃有限公司負責人拿著剛到賬的低息貸款憑證,對上門回訪的政務服務專員連連致謝。
同一時間段,安順經開區政務服務大廳內,貴州安特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通過法務咨詢窗口成功化解合同糾紛,避免近百萬元損失。這是我市“企業之家”服務企業的一個縮影。
從企業開辦到民生服務,從城市大廳到鄉村站點,我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讓政務服務的效率更高、范圍更廣、溫度更足,為優化營商環境、增進民生福祉注入了強勁動力,讓政策紅利精準滴灌市場主體,用服務溫度凝聚發展合力,使黔中大地成為投資興業的沃土。
改革開放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十四五”時期,安順以改革開放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大刀闊斧進行機制創新,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生態文明、醫療衛生等領域改革全面展開,釋放發展新動能。
五年來,安順創新生態加速厚植,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累計建成市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33個,為“十二五”“十三五”時期總和的兩倍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07家,居全省第四。先后制定多項科技體制改革規范性文件,逐步探索實施“揭榜掛帥”“賽馬制”項目。2024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31.2%,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速73.5%,居全省首位。
重點改革持續突破。營商環境提質增效,“一窗通辦‘2+2’模式”“好差評”系統高效運行,法人綜合服務窗口、自然人綜合服務窗口受理辦件超10萬件。國有企業改革深化,17家市管國有企業整合重組為9家集團公司。農業農村改革深化,爭取中央及省級財政資金項目274個,資金15.67億元,鞏固農村“三權”促“三變”改革,“塘約經驗”“兵支書”等改革成果持續釋放,農村集體經濟穩步壯大。
踐行初心 發展成果更可感可及
“真沒想到,我家閑置多年的老房子能變成‘網紅’民宿,吸引這么多游客前來打卡。”今年9月,普定縣白巖鎮講義寨棲居庭院民宿負責人黃仕友感慨道。
2023年,隨著安順旅居產業蓬勃發展,黃仕友敏銳地從中捕捉到了商機,便把自家閑置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每到夏季,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等地的游客就紛紛預訂他的民宿,旅游旺季總是一房難求。
在講義寨,這樣的民宿有13家,床位超200張,村民們和黃仕友一樣,將自家閑置房屋改造成民宿,一幢幢白墻黑瓦的農家民宿錯落有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入住,住宿與餐飲成為村民們又一穩定的收入來源。
近年來,隨著“21℃的城市”名片逐步打響,我市旅游產業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民宿超過1500家,床位超過2.8萬張,累計帶動8萬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旅游產業發展紅利惠及當地普通群眾。
勞有所得、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住有所居……是牽動萬千家庭的民生關切。五年來,我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
“十四五”時期,安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41667元,較2021年增長了4639元,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9.12萬人。教育擴容提質,新增學前及義務教育學位3.82萬個,建成省級示范高中10所。醫療能力躍升,安順市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揭牌,縣級綜合醫院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全覆蓋。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24年全市參保達194.18萬人次,新籌保障性租賃住房983套。文體設施全覆蓋,市、縣兩級文化館圖書館100%達標,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3平方米。
春華秋實,碩果盈枝。“十四五”收官在即,歷經五載耕耘,安順步履鏗鏘、行穩致遠。
展望“十五五”,安順將感恩奮進再出發,擔當實干、拼搏爭先,奮力在展現貴州新風采中作出安順貢獻。
來源:安順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