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如皋人倪張根因重慶衛視的一檔電視訪談節目《謝謝你來了》讓很多人“破防”:為了幫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母親“回家”,他1∶1復建了一棟“母親小時候的農屋”;他堅持將上市公司的全球總部設在故鄉的小鎮上;只要有空,他都會住在農屋里,每天陪母親吃飯、散步……網友說,從他身上“看見了一個兒子最柔軟的底色”。倪張根的故事也吸引了《新華日報》《海報新聞》等全國各地媒體前來如皋探訪。
![]()
用心復刻母親記憶中的老屋
金秋時節,在如皋市丁堰鎮高場村7組,一座佇立于鄉野中的老房子成為媒體競相聚焦的“網紅打卡地”。
“建成一年多了,基本上是根據母親對老房子的記憶重建的。”倪張根說,復建不只是還原一棟房子,更是為了留住母親腦海里最后的清晰片段。只要有空,他就會陪母親在院中曬太陽。在他看來,孝順不是宏大的宣言,而是日復一日地陪伴與守候。
今年50歲的倪張根是夢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世人眼中的“高富帥”,身高近一米九,外表俊朗,風度翩翩,“創業再成功,如果沒有照顧好媽媽,我就依然是一個失敗者。”為了陪伴母親,近幾年,倪張根95%的時間都在如皋老家待著。
![]()
陪老母親散步的倪張根
倪張根的老母親今年90歲,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已經9年了。“她的記憶就像被按下了快退鍵,只記得年輕時居住的那間昏暗低矮的老房,總說‘要回家’。她對現在亮堂的新房特別排斥,房間里稍微暗一點,就誤以為到了晚上,經常反復詢問‘今晚住哪里’。”為了幫母親找回“家的感覺”,倪張根決心重建那座藏在母親記憶里的老房子。
“我找了十幾個老街坊,他們都是看著我長大的,對老房子的樣子記得清楚——堂屋的位置、灶臺的朝向,甚至門檻的高度,都得盡可能做到一致。”最初,倪張根想完全還原老房的材質,用麥稈蓋頂、黃泥砌墻,可考慮到麥稈屋頂容易著火等安全問題,他才改用現代防火材料。
去年10月,老屋復建完工后,倪張根宴請左鄰右舍吃飯,也借此表達他對大家平日里照顧母親的感激之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些年,倪張根還專門為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定期送上一份孝心禮——營養補劑蛋白肽。
照顧媽媽,他從不含糊
“孝順這件事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沒什么值得說的。與母親為我做的相比,我為她做的太少太少了。”談及近期網絡走紅現象,倪張根淡淡一笑。他告訴記者,當年,39歲的母親在懷他到七八個月的時候,依然穿著單衣在做挑河工(就是冬天挖河道里的淤泥),非常辛苦。
勤勞、能干、本分,是倪張根對母親的評價。“我媽不識字,是典型的農村婦女。但她一輩子本本分分做人,從來不占別人便宜,算賬特別快,尤其是很會心算,這也給我的成長注入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說,自己的名字“倪張根”透著一股土氣,小時候還曾被同學嘲笑過,但他從來沒有想過改名,因為他始終牢記母親的叮囑:做人不能忘根、忘本、忘恩。
倪張根是父母的老來子,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他在照顧母親的小事上顯得有些強迫癥:母親洗澡必須有兩個人陪同,一個扶著胳膊、一個托著腰,就怕她腳下打滑;家門上貼著他親筆寫的提示語“如果我失去記憶,我希望你怎么對我”,時刻提醒看護人員多些耐心。
![]()
為了給母親最好的照顧,除了聘請兩個保姆分早晚班輪流服侍母親外,倪張根和兩個姐姐還組成了一個“醫療小組”。“平時,我們三個人在微信群基本都是交流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各類新聞。我和她們說,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都會竭盡所能嘗試;哪怕花1個億,只要能治好媽媽的病。”倪張根斬釘截鐵地說。
“她的病情已經進入中重度階段,并不能一眼認出我,需要我引導啟發一會兒,才能慢慢反應過來。”考慮到母親駝背,睡覺翻身困難,倪張根專門為母親定制了一張特殊的床墊,讓母親能每天睡個好覺。
為了保護好母親,面對接踵而至的媒體,倪張根堅決婉拒了鏡頭聚焦母親,“我媽是個普通人,我不希望外人用奇怪的眼神打量她。任何可能會傷害母親的行為,在我這里都是‘零容忍’。”
700米通勤路的堅守
![]()
1∶1復建的老屋。周敬揚攝
2024年年初,在如皋丁堰鎮,一座現代化的建筑群拔地而起。這不是政府大樓,也不是商業綜合體,而是市值數十億的上市公司——夢百合的全球總部。倪張根談及這個看似“逆行”的決定時,理由簡單卻令人動容:“這里有我最牽掛的母親,這里是我的‘根’。”
2003年,28歲的倪張根在深圳遭遇了創業路上最沉重的打擊:合作伙伴突然散伙,有人甚至想私吞僅有的項目資源。心灰意冷之下,他萌生了回鄉的念頭:一方面是在家鄉重新尋找出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父母漸漸年老,需要照顧。“那時候覺得還是回家最踏實、最保險。這里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不管在外頭摔得多慘,家總是我的退路。”
“在老家做事,不敢有半點糊弄。”這份來自家鄉的溫暖,成了倪張根創業的“底氣”。他坦言,老家的熟人社會讓他多了份敬畏心:“要是偷工減料、污染環境,不用別人說,兩天內,親戚、老師、街坊鄰居都會知道,唾沫星子都能把人淹了。”
這些年來,倪張根帶領夢百合在全球建立了6大生產基地,他們的中國總部在上海,但全球總部卻一直放在老家如皋這座小城。2024年,夢百合營收84.49億元。但對比這個數字,更讓倪張根感到自豪的是,公司在如皋提供了近4500個就業崗位,成了家鄉的驕傲。
“別人可能不理解,但對我來說,能夠每天陪伴母親吃頓飯,比任何商業利益都重要。”倪張根淡然說道。從夢百合總部大樓到老家,倪張根用700米距離丈量商業與鄉愁。下班后,汽車行駛在回鄉的路上,倪張根看著窗外的田野,輕聲說:“很多人追求遠方,但其實幸福就在身邊。我能每天陪母親吃飯,員工能安心工作,客戶能睡個好覺,這就是最大的成功。”
這位從江蘇小鎮走向世界的企業家用行動證明了:無論商業版圖如何擴張,根永遠在那片生養自己的土地上;無論事業多么成功,陪伴母親才是最重要的投資。
來源:南通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