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鐵路是連接城市中心與郊區的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系統,以公交化運營、低票價、高運能為特點,主要服務通勤、通學及短途旅游客流。其線路通常利用既有鐵路改造或新建,設計時速可達100-160公里,車站間距較大,兼顧效率與覆蓋范圍。作為我國的首都——北京,其市郊鐵路發展始于2008年,首條線路S2線(黃土店至延慶/沙城)開通,初期以旅游為主,2011年后轉型為通勤與旅游并重,因春季穿越居庸關花海而被譽為“開往春天的列車”。
![]()
截至2025年,北京已形成4條運營線路(S2線、城市副中心線、懷柔-密云線、通密線),總里程約400公里,覆蓋昌平、懷柔、密云、通州等區域,日均客流超2萬人次。目前,北京正推進市郊鐵路主骨架建設,計劃2035年形成“半環+放射”網絡,總里程達874公里,實現30公里圈層45分鐘、70公里圈層1小時通勤目標。重點項目包括東北環線、市郊鐵路亦莊線工程、市郊鐵路S6線等,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與地鐵、公路的無縫銜接,助力構建“軌道上的京津冀”。
![]()
北京市郊鐵路東北環線是連接中心城區與西北部區域的重要軌道交通線路,又稱北京市郊鐵路S7線,全長約59公里,南起朝陽區光華路站,北至昌平區南口站,途經朝陽、海淀、昌平三區,設站16座,串聯國貿CBD、望京酒仙橋組團、回天地區、未來科學城西區等重點功能區。線路主要利用既有線路,采用 “新建雙線+增建二線+既有線改造”模式建設,其中光華路至北京朝陽段新建7公里地下隧道,北京朝陽至南口段增建二線或電氣化改造。全線設計時速100-160公里,初期采用4編組市域D型列車,近遠期混跑4-6編組列車,運營時間為 6:00-23:00。
![]()
工程預計2025年10月開工,2030年10月竣工,總投資約220億元,分階段開通運營,其中北京朝陽至南口段工期2.5年。建成后將實現回龍觀至國貿半小時直達、南口至光華路1小時直達,日均客流預計遠期達29.9萬人次,可分流京承高速20%通勤車流,并與地鐵1號線、5號線、13號線等10條線路換乘,同時預留與京張高鐵跨線運營條件,助力構建 “軌道上的京津冀”。
![]()
北京市郊鐵路亦莊線是一條服務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的貨運專線,兼顧客運功能,分三階段實施:初期為貨運單線、近期為貨主客輔、遠期客貨兼備。線路起自京滬鐵路安定站,向北接入北京奔馳南廠區,正線全長約12.2公里,近期設安定站和奔馳裝卸站兩座車站。項目于2024年啟動建設,預計2026年建成投運,初期為單線貨運,主要承擔經開區企業原材料及產品的鐵路運輸,可替代原有公路運輸,降低物流成本并減少環境污染。遠期將拓展為客貨兩用線路,預留青云店設站條件,并規劃與市郊鐵路S6線、亦莊有軌電車T1南延線換乘,形成東南區域客運新通道。線路采用電力牽引,設計時速80公里,總投資約28.5億元,是國家“公轉鐵”政策的重點示范工程。
![]()
北京市郊鐵路S6線(北京市郊鐵路新城聯絡線)是串聯北京東部、南部平原新城的骨干線路,定位為區域快速軌道交通動脈。一期工程北起首都機場T3航站樓,向南經順義、通州副中心、亦莊開發區,終至大興新城,全長約64.4公里,設9-11座車站,設計時速超100公里,平均站間距8公里,其中地下段占比52%,估算總投資307億元。線路途經城市副中心站(換乘6號線、京唐城際)、花莊站(換乘7號線、八通線)、嘉會湖站(換乘17號線)等重要樞紐,并預留與城際鐵路聯絡線貫通運營條件,未來將實現首都機場與大興機場“雙樞紐”軌道直連。
![]()
截至2025年9月,S6線仍處于前期研究深化階段。北京市發改委已啟動線路客貨混用方案論證,計劃通過貨運功能彌補客流不足風險。2025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首次環評公示,同步推進下穿京唐城際鐵路、京哈鐵路等關鍵節點的預留工程施工。線路已納入《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22-2027年)》,按規劃需在2027年前開工,但因跨區域協調、財政分擔等問題,具體建設時序尚未明確。當前京投公司正牽頭編制一體化設計方案,預計2026年后逐步啟動主體工程,建成后將顯著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交通支撐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