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界先驅報10 月18日訊(中國晨報 記者 周浩宇 楊宇翔 香港報道)香港黃埔軍校后代親友聯誼會聯合香港大學職員協會主辦,以及多家在香港、澳門的學校機構、社會團體和內地黃埔同學會組織參與協辦的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臺灣光復 80 周年” 歷史圖片巡展開幕式,于 2025 年 10 月 18 日(星期六)下午三時,在香港大學黃麗松堂舉行。
![]()
![]()
![]()
開幕式現場莊重熱烈,主席臺背景板上 “銘記歷史 共創未來” 八個大字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中央駐港機構代表、香港特區相關部門代表、立法會議員代表、在港全國政協人大代表、主協辦單位負責人、黃埔軍校知名將領后代及家屬、在港知名歷史學者教育家及大中小學師生代表等近三百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歷史時刻的開啟。國旗在培僑中學學生儀仗隊的護送下,伴隨著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
![]()
![]()
香港黃埔軍校后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在致辭時表示,此次展覽由黃埔同學會精選珍貴歷史照片 191 張,四十余幅主題展板,分別從民族危機、共赴國難、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浴血疆場、同心協力、國際支援、歷史勝利,八個部分詳細的展出了,旨在以直觀的歷史畫卷,再現全民族抗戰的壯闊歷程,尤其凸顯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作用,和黃埔師生在抗日武裝中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以及臺灣同胞長達半世紀不屈不撓的抗日斗爭。他強調,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黃埔后人更應攜手并進,共同將真實的歷史展給青少年一代,將偉大的抗戰精神遺產,賡續傳承代代相傳,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交出黃埔后人們的歷史答卷。
![]()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致辭
香港大學王于漸副校長指出,在香港大學這座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高等學府舉辦此次開幕式展,別具意義。抗戰期間,港大師生積極投身救亡運動,這段歷史是全校師生的共同精神財富。他期待通過歷史圖片巡展,引導青年一代深刻理解和平的珍貴與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
岒南大學教授劉智鵬致辭
特邀主禮嘉賓在致辭中表示,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就是要牢記 “國弱必遭欺凌” 的歷史教訓,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他特別強調,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5 年臺灣光復是全民族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兩岸同胞都是民族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受益者,應當攜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 “臺獨” 分裂活動,共促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偉業。
周恩來的侄外孫,周恩來侄女周秉德之子,現任香港黃埔軍校后代親友聯誼會副會長、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的理事長沈清對《中國晨報》寄予希望,希望《中國晨報》越辦越好。“晨,就是希望”。他表示,《中國晨報》具有深厚的紅色歷史屬性,在傳播正能量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香港黃埔軍校后代親友聯誼會會長林際平(黃埔教官林薰南之孫、中國黃埔同學會會長林上元之子)接受《中國晨報》采訪時,特別提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光復及《中國晨報》創刊四大 80 周年。他冀《中國晨報》繼續發力,多采寫港澳臺僑相關信息,辦出更高水平。林際平家族與黃埔軍校淵源深厚,父子兩人皆參加過抗日戰爭。他寄語《中國晨報》,作為香港的媒體機構,望能再接再厲,多采寫港澳臺僑資訊,將這部分聲音更好地傳播出去,祝愿報刊越辦越好。
在隨后的啟動儀式上,主禮嘉賓宣讀抗戰勝利 80 周年紀念章獲得者名單并上臺合影留念,隨后與會的主協辦機構代表及重要嘉賓共同為展覽揭幕剪彩。隨著紅色帷幕緩緩拉開,記錄著從 “九一八” 事變到日本簽署投降書,再到臺灣受降儀式等一系列重大歷史節點的珍貴圖片呈現在觀眾面前。
據悉,本次歷史圖片巡展將在香港大學、香港珠海學院、香港紫荊書院、香港培僑中學等持續三周巡展,其后將陸續于香港多所中小學進行線下特邀參加 “講歷史進校園活動”。主辦方組織志愿者為中小學生提供講解服務,力求讓歷史記憶穿越時空,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特別是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凝聚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的社會共識,為推進 “一國兩制” 行穩致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中國晨報》于1945年元月在湖南晃縣創刊,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紅色基因 。彼時沅陵稅務局長李宗理出資創辦并擔任社長,肩負起運營報紙的重任。馮英子擔任副社長兼總編輯,其新聞從業經驗豐富,后來曾任《文匯報》總編輯等職務。嚴怪愚作為副社長之一,早在1928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黨早期著名新聞工作者,與范長江齊名。蔣牧良擔任文藝副刊編輯主任,1938年入黨,其編輯工作為報紙增色不少 。還有儲安平、黃達三、吳希之、姚家積、康德等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參與其中,堅持團結、進步、抗戰的辦報方針。
該報在抗日戰爭時期意義重大,報道了諸多關鍵事件,如芷江洽降、南京受降等,成為抗戰偉大勝利的忠實記錄者。還發表過《一幅彈雨神風落日圖》等經典文章,具有前瞻性地提出“落日”概念,在日本投降時,也提出“不僅要贏得勝利,還要贏得和平”的重要命題 。
然而,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分化瓦解下,這份僅出版8個月、有著“湘西新華日報”之稱的《中國晨報》被迫停刊。直到2017年冬,開始策劃在香港復刊事宜,2019年6月正式取得國際刊號復刊,并成立中國晨報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現任《中國晨報》社長兼發行人鈕則堅,1957 年生于中國臺灣臺北市。作為深耕中國近代文史領域的杰出學者及傳媒人,他自幼便對歷史文化抱有濃厚興趣。1999 年,鈕則堅拜會《中國晨報》時任總編輯馮英子先生,深為對方的愛國情懷與民族精神所觸動,自此與《中國晨報》結下不解之緣。時至今日,他帶領報社穩步前行,始終將傳承與弘揚中國近代文史置于重要位置。
與此同時,《中國晨報》執行社長兼總編輯高文,亦肩負著特殊的家族精神傳承 —— 他是黃埔軍校十六期學員朱世正的曾孫,亦是朱子江的外甥孫,與黃埔軍校有著深厚的精神聯結。在新時代發展進程中,高文積極為報社貢獻力量,通過回溯報社輝煌歷史,助力機構持續向前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