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都市天際線不斷被摩天大樓刷新的今天,上海卻選擇以另一種高度回應城市發展的想象——一座名為“翡翠山”的人工山體,即將在浦東高橋三岔港的土地上緩緩隆起。
![]()
不同于尋常高樓,這座山將以50米的海拔,疊加山頂的“江海樓”,共同構筑一道接近百米的地景標志,成為上海平原上難得一見的人造山嶺。
![]()
翡翠山坐落于長江、黃浦江與蘊藻浜交匯的“上海之門”區域,是大吳淞整體規劃中的關鍵一環。未來,這里不僅承載商業、文體與科創功能,更以“生態先行、整體開發”為理念,形成“一心兩軸、三片五廊”的空間格局,將自然景觀與城市生活有機縫合。
![]()
山體的設計靈感,可追溯至600年前明代永樂年間用于導航的“寶山”。那段隨歲月湮沒的航海記憶,如今通過現代設計語言被重新喚醒。翡翠山延續了上海本土“九峰三泖”的自然輪廓,線條舒緩柔和,不見銳利棱角,如一塊碧玉靜臥江畔。
![]()
整座山體占地約32萬平方米,表層以清潔種植土覆蓋,計劃栽種七千余株喬木及本土灌木,營造出接近自然的山林植被系統。山內則借鑒空腔結構理念,巧妙設置地下車庫與景觀水域,既高效利用地下空間,也為游客停車提供便利。
![]()
沿緩坡步道拾級而上,可見多處觀景平臺穿插林間,登臨者能在此眺望三江匯流的壯闊氣象。而聳立于山頂的江海樓,以大氣姿態與山形渾然一體,遠遠望去,仿佛一座守護江河的燈塔,靜述著這片土地從古至今的流轉與守望。
![]()
翡翠山的出現,不僅是城市空間的一次大膽實驗,也重塑了市民與自然的關系。它用疊翠的山形與層疊的綠意,為上海人打開一扇通往山林的窗,也讓一段沉睡的航海歷史,以青山為紙,被重新寫進城市的未來。
![]()
你對上海“翡翠山”的設計作何評價?
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