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再戰》預算1.3億美元,全球票房1.53億美元。
按照好萊塢2.5倍成本論,票房得達3.25億美元才能回本,再加萊昂納多有優先票房分成權,就算后續有退稅,華納這片起碼也得虧損一個億。
![]()
北美已經后續乏力,即便來到了內地,票房也不會有多少加成。
原片162分鐘,內地版刪減了2分鐘,應該是小李子或西恩·潘的船戲,倒是對主線沒啥影響,可以放心觀影,但160分鐘的時長依然會勸退一波人。
現在的電影人不知是表達欲太旺盛還是不懂做減法,拍什么都是越拍越長,已經失去了100分鐘內講好故事的能力。
![]()
另外,《一戰再戰》的片名太具誤導性。
預告片又剪的很像《颶風營救》《英倫對決》,讓人以為是動作爽片。
實際上正片跟動作就沾一點邊,所有動作片段還全在預告里,某種意義上,算“詐”片。
![]()
看這片還得了解美國,不然觀感不會太好。
敘事宏大又雜糅人性掙扎,個體命運選擇,時間模糊,角色眾多,還穿插不少真實歷史事件,融入諸多思想主義,信息太密,不一定能完全接受。
![]()
只看劇情的話,在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調度下,節奏明快,確實引人入勝。
但內容就是嵌套了一個牛頭人的溫情伐木累故事,然后加入各種斗爭,所以想要消化該片就得結合美國的意識形態,畢竟文藝作品是時代的注腳。
![]()
《一戰再戰》是托馬斯·品欽的基底+PTA的敘事。
電影與文字的碰撞,既化繁為簡又深得小說內核,PTA用后現代解構主義將嚴肅題材喜劇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冗長的160分鐘。
![]()
片中的對抗主要分為兩派。
法式75是自由派反抗斗士,他們效率低下,作風呆板,以黑人為主,但白人小李子卻是組織重要成員,還與前黑人頭目育有一女。
![]()
極右翼團體追求血統純正,白人至上。
但招募的成員西恩·潘喜歡黑人,有混血女兒,可他除了這點,其他都與俱樂部理念相同,卻因私生活被處決。
![]()
白人戰斗力量,黑人解放運動。
在動亂不堪的不具體年代,一戰再戰,不斷革命,頗有托派風格,結果也跟托派一樣,彼此攻訐,形同一盤散沙,完不成既定目標。
![]()
結尾,小李子養了16年的女兒薇拉,她的親生父親是西恩·潘。
但小李子并不知情,引領她加入了自己的革命事業,紅脖子的后代繼續革命,反擊紅脖子,荒誕又魔幻。
這讓本片雖有黑色幽默貫穿到底,但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悲劇色彩,斗來斗去,原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多像鏡像式的微縮美國,膚色、種族、階層、文化,錯位的交織在一起,沒有共同身份,認同與包容消失,亂象叢生。
![]()
PTA以一種戲謔的方式講美國。
看似沒立場,誰也罵,誰的隊也不站,其實在向好萊塢交投名狀撐左翼,抨右翼。
盡管他并未直接指明時間背景,原著《葡萄園》是以80年代為敘事背景,回溯60年代,可最后西恩·潘都成紅脖子了。
其行事做派也跟MAGA一致,指向性不要太明顯,未言特,卻處處見特,現在的好萊塢電影的最終歸宿終究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黨派之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