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年 42 歲,是個上班族,平時除了偶爾加班,沒覺得身體有啥毛病。去年體檢時,醫生說他血壓有點臨界高,收縮壓 130mmHg,讓他多注意飲食,別總吃重口味的。老李沒當回事 —— 覺得自己還年輕,偶爾吃點咸的、喝瓶飲料不算啥。
直到上個月,他加班到半夜,突然覺得頭暈得厲害,還伴著心慌,趕緊去醫院急診。一測血壓,收縮壓陡然飆升至 158mmHg。醫生告知,此數值已達一級高血壓標準。這血壓的“任性”攀升,著實令人憂心。追問他的日常習慣后,醫生指出,他每天都在接觸的幾樣東西,正是讓血壓慢慢 “失控” 的關鍵。
![]()
可能有人會說,高血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嗎?其實現在年輕人得高血壓的也越來越多了。簡單說,高血壓就像給血管套了個 “緊箍咒”,血管長期被壓得太緊,時間長了不僅會頻繁頭暈、頭痛,還可能悄悄傷心臟、傷腎臟,嚴重的甚至會增加中風的風險。而很多人不知道,身邊這些常見物品,正在悄悄推高血壓。
第一種:高鹽調味罐(藏著 “隱形鹽” 的調料)
老李炒菜特別愛放醬油、蠔油,有時候覺得味道淡,還會再撒把鹽。醫生說,這就是他血壓升高的 “元兇” 之一。
![]()
咱們身體里鹽多了,就像海綿吸了水一樣,會存住更多水分,血管里的 “水” 變多,壓力自然就上去了。而且很多人不知道,醬油、蠔油、豆瓣醬這些調料里,藏著不少 “隱形鹽”—— 比如 1 勺醬油的含鹽量,差不多就占了每天推薦量的一半。我國居民日均食鹽攝入量,高達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的 1.5 倍。長期高鹽飲食,無異于埋下健康隱患。在此情形下,血壓攀升恐成難以避免之結局。
第二種:含糖飲料瓶(碳酸、果味飲料為主)
老李夏天愛喝冰可樂,冬天就換成甜橙味的瓶裝飲料,幾乎每天都得喝一瓶。醫生說,這種習慣對血壓的傷害,一點不比吃鹽小。
含糖飲料看著甜滋滋的,其實是 “熱量炸彈”—— 一瓶 500ml 的可樂,含糖量差不多相當于 10 塊方糖!長期喝不僅會讓人慢慢變胖,還會讓血管失去彈性,就像老化的橡皮管,一加壓就容易 “崩”。而且胖了之后,身體代謝會亂,血壓也會跟著往上走,很多年輕高血壓患者,都有常喝含糖飲料的習慣。
![]()
第三種:二手煙環境(身邊人的吸煙行為)
老李辦公室有兩個同事愛抽煙,雖然不在室內抽,但每次同事抽完煙回來,身上帶著的煙味還是很重,有時候開會人多,空氣不流通,他總覺得嗆得慌。醫生明確指出,長期暴露于二手煙環境中,亦是血壓攀升的 “幕后推手”。二手煙危害不容小覷,大家需警惕其對血壓的不良影響。
二手煙中的尼古丁與焦油,宛如細小尖刺,無情扎于血管之上。這微小卻具威脅的物質,會誘發血管急劇收縮,危害悄然而至。血管一緊,血壓就會 “突飛猛進”,有時候甚至會臨時升高 20-30mmHg。而且長期吸二手煙,還會讓血管壁變厚、變硬,就算平時血壓正常,時間長了也可能變成高血壓。
除了這 3 種物品,有些人天生就更容易被高血壓 “盯上”:比如家里有高血壓患者的,自己得高血壓的幾率會比別人高 2 倍;平時壓力大、總熬夜的人,身體里的 “壓力激素” 會增多,也會推高血壓。久坐不動之人,血管鮮有“活動”之機,其彈性漸失,每況愈下。如此一來,血壓亦易脫離掌控,陷入紊亂之態。
![]()
醫生提醒,想避開高血壓,除了少接觸這 3 種物品,做好 2 件事也很重要:
學會 “減鹽控糖”:炒菜時少放鹽,能用蔥、姜、蒜、檸檬汁代替部分調料;想喝甜的就泡點檸檬水、菊花水,別總抱著重飲料瓶。
多動 + 躲二手煙:哪怕每天只走 30 分鐘,也能讓血管 “動起來”,改善彈性;如果身邊有人抽煙,盡量躲開,或者提醒對方去室外抽,別讓自己被動吸二手煙。
現在很多人覺得高血壓離自己遠,可等頭暈、心慌了再重視,往往已經晚了。尤其是經常接觸這 3 種物品的人,不妨從今天開始慢慢調整習慣,再定期測測血壓 —— 畢竟血管健康了,身體才能更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