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養牛一開始用的就是飼喂機,飼喂機能按照科學配比攪拌飼料,不僅能保證飼料攪拌均勻,還能避免肉牛偏食,讓每頭牛都能攝入充足的營養,實現早出欄、早收益的目的。”
近日,筆者來到位于耀州區關莊鎮道東村的陜西崗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肉牛養殖場,總經理張艷指著正在運轉的飼喂機,介紹著她的肉牛養殖致富經。
2021年9月,在外務工的張艷回到銅川,一心想在家鄉干出一番事業,實現人生價值。滿懷創業熱情的她,不斷請教農業專家,前往多家大型養殖企業實地了解行情,與家人反復商量,仔細分析不同產業的發展前景與潛在風險。最終,經過綜合分析,考慮到肉牛養殖市場利潤可觀,且符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張艷決定把肉牛養殖作為發展方向。
張艷深知,選擇的肉牛品種是養殖成功的關鍵。為選出最適合的肉牛,她前往陜北地區、甘肅張掖等地考察,詳細了解不同品種肉牛的生長特性與養殖優勢。經過仔細對比篩選,最終選定了品質優良的西門塔爾牛,前期先引進30頭,正式開啟了她的肉牛養殖事業。
“西門塔爾牛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具備較強的抗病能力,加上我們采用了‘半散養’的模式,讓牛能自由活動,養出的牛肉質更緊實,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預計今年這批牛每頭大概能盈利2000元左右。”張艷說。
干一行,愛一行。
愛鉆研、肯創新的張艷積極參加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高素質職業農民經理人等職業培訓,充分把握每一次培訓和外出學習的機會,帶著養殖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請教專家和老師,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在養殖初期,張艷便卓有遠見地引入現代化養殖設施——智能飼喂機,實現了肉牛的科學化養殖與管理。
張艷介紹,相比人工養殖,使用飼喂機后,肉牛出欄時間提前了1至2個月,同時還減少了飼料浪費,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通過自己不斷的鉆研學習、參加培訓學習,張艷逐漸成長為一名養牛達人,她的養殖場飼養規模逐漸擴大,肉牛存欄量已達185頭,目前還有兩個標準化鋼構廠房、一個飼料存放窖正在建設中,公司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張艷辦企業不光想著自己發家致富,她還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幫助周邊村民共同發展產業。除了免費向周邊農戶提供牛糞當做有機肥外,她還堅持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從周邊村民手中收購玉米、農作物秸稈等糧食和草料,讓農戶增加收入。同時,她還雇用了當地多名村民長期在養殖場從事清掃圈舍、日常照護等工作,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
談及養殖場的未來,張艷眼中充滿了憧憬與期望。“下一步,我有兩個規劃,一是發展冷鮮肉、熟食加工,進一步提高牛肉的品質和附加值;二是積極研發天然植物發酵草飼料,通過優化配方、創新工藝等手段,持續提升飼料轉化率,朝著‘節糧、增效、降本’的目標邁進。”張艷表示,她將繼續擴大養殖場規模,不斷延長肉牛養殖產業鏈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大做強肉牛養殖產業,帶動更多農戶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