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0月13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一場采訪中,做出了一個令全美乃至全球震驚的表態(tài)。
他狂言:如果中國還是堅持限制稀土,那么,數十萬在美的中國留學生將被驅逐!
看來,買不到中國稀土,美國這下是真破大防了!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絕望的籌碼
這事兒得從10月13日說起,美國財長貝森特對著鏡頭發(fā)表了一通講話,話里話外的意思很明確:要是中國再敢限制稀土出口,那美國這邊就得琢磨琢磨,是不是要把在美的那幾十萬中國留學生給“重新評估”一下,甚至直接打包送走。
這番言論,可以說是石破天驚。
![]()
說白了,國想保住自己的全球主導地位,可偏偏在最關鍵的戰(zhàn)略資源和外部人才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它發(fā)現自己根本離不開別人。這種又想當老大又離不開“輸血”的根本矛盾,才是這番威脅背后最真實的底色。
貝森特的這番話,聽著硬氣,實際上卻是因為實在找不到像樣的反制牌,才放出的一句狠話,一種高風險的姿態(tài)。
![]()
為什么偏偏拿學生說事兒?答案很簡單,因為在稀土這個戰(zhàn)場上,美國幾乎無牌可打。中國的優(yōu)勢是全方位的。先說技術,全球超過92%的稀土提純分離工藝都掌握在中國手里,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學走的,是幾十年工業(yè)實踐積累下來的技術壁壘,別國想復制,門兒都沒有。
美國不是沒想過自救,加州那個芒廷帕斯礦一度被吹成了“全村的希望”。結果呢?空有礦石,卻沒有本土的提純能力,挖出來的礦石有八成都得乖乖運到中國去加工。
![]()
后來倒是因為關稅問題運不成了,直接導致礦場巨額虧損,虧了六千五百萬美元不說,還欠了九億多的債,最后只能關門大吉。
今年美國有七成的稀土原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而軍用的重稀土,這個依賴度幾乎是百分之百。要知道,重稀土那耐高溫、強磁性的特點,是美國那些尖端武器的命根子。
就拿F-35戰(zhàn)斗機來說,造一架就得消耗超過四百公斤的稀土。沒有這些工業(yè)“維生素”,什么F-35、什么核潛艇,都得趴窩。
![]()
這人質可不便宜
華盛頓的算盤,可能打錯了最關鍵的一環(huán):他們嚴重低估了手里這個“學生籌碼”的真實價值。這近三十萬的中國留學生,絕不是可以隨意拋棄的棋子,他們早已深度嵌入了美國的經濟和科研體系,是名副其實的“承重墻”。
把他們趕走,不叫制裁,叫自我拆解,而且代價極其昂貴。我們先來算一筆經濟賬。根據今年的數據,在美的中國留學生規(guī)模大約在27.7萬人,雖然比2019年的37萬有所下降,但依舊是國際學生中的絕對主體。
![]()
整個國際學生群體,在2023至24學年,為美國經濟貢獻了高達438億美元的收入,還創(chuàng)造了37.8萬個就業(yè)崗位。連美國商務部長自己都親口承認,要是沒了國際學生,全美至少有15%的高校得關門大吉。
尤其是那些非頂尖的大學,中國學生繳納的高昂學費,就是支撐它們運轉下去的經濟支柱。
![]()
再來算一筆科技賬,這群學生是美國創(chuàng)新引擎的“燃料”。他們中的許多人,尤其是在工程和科技領域,是美國科研體系里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支撐著無數個實驗室的研究項目。把他們趕走,短期內會導致大量科研項目停滯,長期看,則會造成無法彌補的人才斷層。
這種事不是沒發(fā)生過,歷史上美國曾經因為收緊簽證審查,直接導致國際學生的入學率暴跌三到四成,造成了70億美元的收入損失和6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
![]()
歷史的教訓擺在眼前,殷鑒不遠。所以說,這個“籌碼”的價值,遠比威脅者想象的要沉重得多。拿它來當威脅工具,只能暴露決策層對本國利益構成的短視和誤判。
一張沒人跟的牌
把稀土這種戰(zhàn)略資源,和留學生這種人文交流強行捆綁,這種“跨域脅迫”的策略,聽起來嚇人,但在現實世界里,無論從國際關系還是國內政治來看,它的邏輯都已提前破產。它既得不到盟友的響應,也嚇不住真正的對手,最終只會反彈回來,傷到自己。
![]()
盟友們都在冷眼旁觀,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歐洲那邊,歐盟內部分歧很大,有明確的聲音反對通過加征關稅來激化矛盾。印度的態(tài)度更直接,就在10月12日,也就是貝森特放話的前一天,印度明確拒絕參與任何形式的制裁,甚至在上半年反手增購了15%的中國稀土。
為什么?因為盟友們心里跟明鏡似的,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本國產業(yè)同樣離不開中國的稀土供應鏈。誰也不傻,沒人愿意為了給美國火中取栗,而燒掉自家的廚房。
![]()
再看美國內部也是一團亂麻,政策聲音自相矛盾。就在上個月,前總統特朗普還在為給60萬中國學生發(fā)簽證辯護,理由是“他們對大學的運營至關重要”。這和財長貝森特的威脅論調放在一起,簡直就是一出左右互搏的好戲,凸顯了美國高層在這個問題上根本沒有統一的認知和策略。
更重要的是博弈從來都不是單向的,中國手里并非只有稀土這一張牌,早在今年5月中國就停止了對美國大豆的采購。
![]()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此前每年的采購額高達126億美元,占了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結果是什么?巴西趁虛而入搶占了市場,美國的豆農們守著大豐收的田地卻賣不出去。此外,對美國船舶加征港務費等措施也已悄然實施。
這種做法的雙重標準也實在令人側目,美國可以理直氣壯地限制自己的芯片出口,卻不允許別國對自己掌控的戰(zhàn)略資源進行管制。中方也已明確表態(tài),若美方一意孤行,必將堅決反擊。
![]()
筆者以為
貝森特這通近乎“破防”的威脅,實際上恰恰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件事:美國沿用多年的那套傳統制裁大棒,正在漸漸失靈。在一個日益多極化的世界里,那種試圖通過傷害無辜群體、破壞交流規(guī)則來維持霸權的思維,已經成了一種注定會失敗的過時策略。
這場博弈的本質,是一場系統性的全方位較量,從貿易、科技延伸到了資源和人才。
![]()
美國親手破壞自己賴以為生的全球人才生態(tài),損害的將是自身的科技優(yōu)勢和學術聲譽,這是一種緩慢但深刻的自我傷害。
想用威脅換資源,靠驅逐來爭奪主導權,這條路注定走不通。揮舞一個會砸傷自己的“籌碼”,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真正該做的,是正視現實,回到對話的桌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