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8llo42779 微mym1323
當皮膚漸漸失去柔軟,觸之如革,按之如木,仿佛被無形的繩索緊緊束縛——這可能是硬皮病在悄然改變著身體。中醫如何解開這層“硬殼”?
僵硬背后的病機:陽虛寒凝,痰瘀互結
硬皮病在中醫屬“皮痹”范疇。《素問》言:“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在皮則寒。”此病根本在于陽氣虧虛,衛外不固。
寒邪乘虛客于肌膚,阻滯營衛運行。氣血遇寒則凝,津液遇寒則聚,日久形成痰濁瘀血,相互搏結于皮膚腠理之間。這就如同大地失去陽光溫煦,土壤逐漸板結,失去生機。
![]()
案例:
四十二歲的張女士,三年前發現手部皮膚逐漸變硬、緊繃,如裹了一層皮革。最近一年,面部皮膚也失去往日的柔軟,表情顯得僵硬,關節活動受限。
觀其面色蒼白,缺乏血色;舌質淡紫,舌苔白膩,舌下絡脈迂曲粗紫。觸診發現其皮膚冰冷、堅硬,難以捏起。自述畏寒肢冷,尤以冬季為重,常感關節疼痛,遇暖稍緩。
此為典型的陽虛寒凝、痰瘀阻絡之證。陽氣不能溫煦肌膚,寒邪凝滯,氣血津液運行受阻,痰瘀互結于皮肉之間。
治以溫陽散寒、化痰祛瘀、通絡軟堅。方選溫陽祛痹方劑加減:熟地黃、鹿角膠等溫陽填精;肉桂、炮姜等溫經散寒;麻黃開腠理以透邪外出;白芥子化痰散結;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黃芪益氣推動血行。全方重在溫通,給寒凝的肌膚送去陽光。
為何如此配伍?
方中熟地、鹿角膠等如同為身體補充燃料,恢復陽氣根本;肉桂、炮姜等則如冬日暖陽,直接溫通經脈;麻黃開泄腠理,為病邪打開出路;白芥子專化痰結,當歸、川芎等破除瘀血。諸藥合用,既補充內在陽氣,又化解外在痰瘀,標本兼治。
生活養護:輔助恢復不可少
除藥物外,日常調護至關重要:
- 注意保暖,尤其四肢末端,可用艾葉、紅花煎湯溫浴
- 堅持適度按摩和關節功能鍛煉,防止關節攣縮
- 飲食多選溫性食物,如羊肉、韭菜、生姜,少食生冷
- 保持心情舒暢,肝氣調達有助于氣血流通
經過系統調理,張女士手部皮膚逐漸柔軟,面部表情自然許多,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
硬皮病雖如寒冬般頑固,但中醫通過溫陽散寒、化痰祛瘀之法,能如春陽化冰,慢慢融解皮膚的僵硬。當陽氣重新溫煦肌膚,氣血恢復暢通,皮膚的柔軟與彈性自會漸漸回歸。
(注:本文僅供參考,硬皮病病情復雜,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請勿自行套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