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英偉達和甲骨文之間有深度的合作,借助與OpenAI的需求,甲骨文要向英偉達購買大量的高性能芯片,進而搭建強大的算力中心。如今,這種單純的三角關系,因為AMD的參與,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和相互寬松的依賴性,也就是說,各方都在尋求非單一的采購來源,進而通過不同的框架體系下的合作達到預期的效果。
無論是數據中心還是應用中心,都不希望單純地過度依賴單一的供貨商,因為這樣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甚至還會陷入單一性的來源性能支持產品的桎梏,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條腿走路。這或許也是甲骨文在和英偉達合作之后,也要牽手AMD的原因所在吧?對于OpenAI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近日,我們關注到,AMD宣布與甲骨文達成合作,AMD將在后者的數據中心部署約5萬顆最新AI芯片MI450,標志著雙方在人工智能算力領域的深度綁定。這也是和英偉達捆綁之后的又一條關系產業鏈。
根據計劃,自2025年第三季度起,AMD將在甲骨文旗下數據中心投用這一集群,總算力相當于200兆瓦電力負荷。雙方表示,合作將在2027年后進一步擴展。
這種龐大的合作,馬上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有市場人士認為,該項目將成為繼英偉達之后AI算力市場的又一重要競爭力量。MI450為AMD迄今最先進的GPU(圖形處理器),將搭載在公司自主研發的Helios服務器機架系統中,結合AMD自研中央處理器(CPU),直指英偉達下一代“Vera Rubin”系列AI芯片。
眾所周知,受生成式AI需求激增驅動,全球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進入高增長周期。大型AI企業如OpenAI多次抱怨算力短缺,導致模型迭代放緩。甲骨文云基礎設施執行副總裁馬赫什·蒂亞加拉賈表示:“AI需求強烈到我對客戶說‘不’的次數遠超‘是’。”
在滿足算力需求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硬件支持和大量高性能芯片的幫助,這也是甲骨文和英偉達、AMD深度捆綁的原因所在。
AMD與甲骨文近期頻頻出手。AMD已與OpenAI簽署為期五年的合作,預計帶來數百億美元營收;甲骨文亦與OpenAI達成總額約3000億美元的云服務協議,為該公司提供長期算力支持。此次合作標志著AMD的MI450首次在公共云場景中大規模應用,意味著更多客戶可租用其AI算力資源,有望推動AMD在數據中心市場進一步縮小與英偉達的差距。
那么,是不是AMD就會對英偉達形成強大的競爭關系呢?其實,這需要一分為二地去看:一方面,除了英偉達之后,隨著更多的硬件商的參與,有益于技術的不斷提升和迭代,畢竟,即使沒有AMD的參與,在中國市場,也有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在積極布局,潛入研發,通過不同的模式和方式,尋求算力的更好迭代和突圍。在芯片技術和產能方面,一樣如此。如果僅僅是英偉達一家獨大,想要吞下全球市場也不現實,如今AMD的入圍,其實是構筑強大的聯盟體,進而擠壓的是東方技術能力和延展。
另一方面,AMD和英偉達的競爭其實尚處于一個寬松時代,遠未到非彼即此的地步,也就是說,雙方的競爭還不到相互替代的局面,而是一種互相支撐,共同做大的局面,這樣的格局一旦穩固下來,那么對于其他的競爭者才是最不利的,因為龐大的算力基礎建設一旦形成閉環,那么別家的產品向介入就難上加難了,包括英特爾、聯發科等企業想在算力市場分得一杯羹,也會變得異常困難。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相對的獨立性,以及目前被壓制和制裁的情況下,只能尋求自我突破的路徑,通過更多的技術突破尋找到其他的替代方案,也就是說要在即使沒有英偉達和AMD算力芯片的支持下,我們依舊可以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算力之路才是關鍵。這需要一方面是算力支持,芯片技術支持,另一方面是算法優化和調整,通過不同的路徑實現異曲同工之妙。在這方面,DeepSeek曾經給出了很好的示范,對于硬件廠商、芯片廠商、應用廠商來說,同樣期待這樣的技術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