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燦若星河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中,天祝唐卡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天祝大地上,閃耀著歷史的光芒。在這門古老藝術的傳承中,有一位默默耕耘者,他用畫筆勾勒文化脈絡,用堅守詮釋傳承真諦——他就是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認定為“大國工匠”的天祝唐卡省級傳承人馬才成。
![]()
走進馬才成的工作室,一幅幅精美唐卡映入眼簾。每一筆每一畫都凝聚著畫師的心血。馬才成站在未完成的唐卡前,神情專注,手中舞動的畫筆,仿佛在與時光對話。
自八歲起,馬才成就開始學習藏文和藏族傳統繪畫,先后師從華銳著名唐卡老畫師羅藏丹巴和青海省藏族傳統繪畫大師夏吾才讓,系統掌握了唐卡繪畫和堆繡工藝技術。
天祝唐卡省級傳承人 馬才成:小的時候,我常拿著毛筆去臨摹五彩斑斕的壁畫,從那時候起,我就跟唐卡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馬才成大膽借鑒國畫、素描技法,汲取工筆、寫實等畫法,將“三水風格”融入天祝唐卡繪畫,使天祝唐卡藝術呈現出多樣化、交融化的特點,形成細膩圓潤的繪畫風格。同時,他將社會文化元素融入創作,描繪錦繡山川,謳歌繁榮和諧,弘揚“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偉大主題,對天祝唐卡的傳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創作的《白度母》《千手觀音》《吉祥天母》等作品廣受好評,《吉祥天母》榮獲第四屆甘肅省文化產品博覽會金獎。
天祝唐卡省級傳承人 馬才成:每一幅唐卡都是一個故事,我希望能通過唐卡的創作,讓更多人了解唐卡的內涵。
![]()
唐卡繪制技藝,是先輩留下的珍貴財富,值得用心傳承。馬才成自籌資金在天祝縣創辦華銳唐卡博物館、華銳唐卡畫院和非遺傳習基地,占地6000多平方米,收藏精品唐卡356件,明清實物唐卡4幅,全國涉藏地區現代名家唐卡12幅,采集唐卡礦物顏料50多種。2022年5月,在武威雷臺文化旅游綜合體非遺展覽館創辦天祝唐卡展覽館,占地5700多平方米,館藏唐卡200多幅,打造了國內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風格最全的天祝唐卡展覽館。2023年,馬才成工作室被授予“唐卡藝術傳承保護基地”,被甘肅省總工會評為隴原工匠工作室。2024年,馬才成獲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天祝唐卡畫院被確定為第二批“甘肅省工匠學院”。
天祝唐卡省級傳承人 馬才成:唐卡藝術對我而言,不光是一份職業,更多的是一種追求和堅守。
2004年,馬才成調入天祝縣民族中學后,大力推廣唐卡繪畫學習,學習唐卡繪畫的學生從每年五六名增加到四五十名。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學校開設唐卡班,開創了全國非遺進課堂的先例。
學生 東才鎖:在跟隨馬老師學習唐卡的這些年里,不僅學到了唐卡的繪制技藝,更多的是學會了馬老師不忘初心的大國工匠精神,我會將這份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從教二十多年來,馬才成已培養148名學生考入省內外高等美術院校,9名學生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攻讀唐卡工藝美術研究生,300多名學生在各行各業傳播非遺文化。
天祝唐卡省級傳承人 馬才成:老師囑咐我一定要把唐卡傳承下去,這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今后將繼續牢記“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天祝唐卡傳承、發展和宣傳中注入新元素,提升新高度,拓寬新路子,堅定不移地促進唐卡繪畫的傳承與發展。
全媒體記者:田軍 徐世婷 央金拉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