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56歲的王阿姨聽老姐妹說網上買藥便宜,想起自己常吃的降壓藥藥店賣35元一盒,某電商平臺“雙12”活動價僅12.8元還包郵,便心動下單3盒。
收到藥后,她發現網上買的藥盒是軟塑料,字體模糊、批號不清,與藥店硬紙板材質的藥盒差異明顯。但想著便宜,她還是按醫囑服用。
一周后,王阿姨出現頭暈、心慌癥狀,做飯時差點暈倒。女兒帶她去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其血壓波動極大,追問用藥史后,指出藥可能有問題,正規降壓藥不會致血壓驟降。
王阿姨聯系平臺退貨被拒,向藥監局投訴后,經檢測這批藥是淀粉加廉價成分的假藥,長期服用可能引發腦梗。
一、網上藥品便宜的3個現實原因
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統計,2023年線上藥品銷售額突破3000億元,這一龐大的市場背后,是消費者對便捷購藥需求的集中體現。然而,其中30%的消費者曾因價格差異懷疑藥品質量,這種疑慮并非空穴來風。
畢竟,當同一款藥在線下藥店賣幾十元,而網上卻只要十幾元甚至更低時,任誰都會心生警惕。但我們必須明確:低價≠假藥,價格差異背后,實則是運營模式、渠道邏輯和消費心理的復雜博弈。
![]()
1. 成本結構差異
實體藥店的成本構成中,房租往往是“大頭”,占比高達30%-40%。以北京某連鎖藥店為例,一家50平方米的門店,月租金就要2萬元,再加上裝修、設備、藥師工資等開支,單盒藥的售價必須覆蓋這些成本,才能保證不虧本。
而電商平臺則徹底擺脫了實體店面的束縛,通過“倉庫直發+自動化分揀”的模式,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比如某品牌感冒藥,在線下藥店賣25元一盒,到了線上卻只需15元。這省下的10元,正是房租和人力成本的直接體現。
但省錢的同時,風險也隨之而來。部分小網店為了進一步壓縮成本,可能會在藥品儲存上“偷工減料”。比如需冷藏的胰島素,若被常溫運輸,高溫會導致蛋白變性,注射后不僅無效,還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因此,選擇網店時,一定要確認其是否具備冷藏運輸能力。
2. 渠道扁平化
傳統藥品流通,要經過“廠家-省級代理-市級分銷-藥店”四級環節,每級都要加價10%-15%。以一盒進價10元的藥為例,經過層層加價后,到消費者手中可能就要20元了。
電商平臺則通過“廠家直供”或“區域集采”的方式,直接跳過了代理商和分銷商,大大縮短了流通鏈條。比如阿里健康與某藥企合作,跳過代理商后,同款藥的價格直降40%,消費者自然能享受到實惠。
但渠道扁平化并不意味著風險消失。部分網店可能并未取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卻仍在銷售來源不明的“水貨”(如境外未獲批藥品)或臨期藥。這些藥品的質量無法保證,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往往難以維權。
3. 促銷策略與信息差
線上平臺為了吸引流量,常常會推出“滿減”“秒殺”“新人券”等促銷手段,制造出一種“不買就虧”的低價幻覺。比如某網店將原價50元的維生素C片,標為“原價100元,現價30元”,利用信息差誘導消費者下單。
相比之下,實體店的價格透明度較低,消費者很難進行比價。而線上則可以通過“歷史價格查詢”工具(如“慢慢買”)輕松識破虛高定價的套路。
但促銷的背后,也可能隱藏著更大的風險。部分商家為了清庫存或牟取暴利,會以“9.9元包郵”的價格銷售過期藥,或者夸大藥品功效(如宣稱“降壓藥可根治高血壓”),誤導消費者。這些行為不僅違法,更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
二、這3類藥,千萬別在網上買!
1. 冷藏藥品
胰島素、生物制劑等需2-8℃冷藏的藥品,對運輸條件要求極高。若網店未使用冷鏈運輸,高溫會導致蛋白變性,注射后可能引發過敏或無效。因此,選擇這類藥品時,一定要選擇有“冷鏈配送”標識的店鋪,并在收貨時檢查冰袋是否融化。
2. 精神類藥品
安眠藥、抗抑郁藥等第二類精神藥品,網售違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23年,就有某網店因非法銷售“艾司唑侖片”被查,負責人獲刑3年。因此,這類藥品必須憑醫生處方在實體藥店購買,并留存處方備查。
3. 注射劑類藥品
抗生素針劑、疫苗等需嚴格無菌操作的藥品,若消費者自行注射,可能引發局部感染或全身性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因此,這類藥品建議到醫院或正規診所使用,切勿自行操作。
![]()
五、實用指南:4步避開網上買藥陷阱
查資質:網店需有《藥品經營許可證》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可在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
看評價:重點看“是否有效”“有無副作用”,而非單純好評率(部分商家刷好評)。
比價格:用“歷史價格查詢”工具對比,警惕“原價虛高、現價暴跌”的套路。
慎購低價:明顯低于市場價的藥品(如市場價100元,網上賣20元)可能有問題,切勿貪小便宜吃大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