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 14 歲的女孩,正讀初三,馬上要中考了,這可是沖刺的關鍵時候。
但這年紀,青春期心理變化大,開始追求個性審美了。
女孩的媽媽是個普通上班族,工作忙得很,但一直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
這些年心思都放在孩子學習上了。孩子成績一直挺穩定,到了初三也不用她多操心,她心里還挺欣慰的。
![]()
![]()
可就是光盯著成績了,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審美方面的發展,教育方式一直都是成績至上那一套。
![]()
快到女孩生日的時候,媽媽收拾房間,無意中發現女兒偷偷買了條裙子,是那種普通偏 Lolita 風格的。
這裙子本來可以搭配襯衫穿在里面,根本不暴露。
但在媽媽眼里,這裙子領口低、款式短,不符合她對中學生日常穿衣的看法,覺得這穿著 “不得體”。
![]()
媽媽當時就質問女兒:“這種裙子,你怎么好意思穿出門?” 平時特別乖巧的女孩,這次反應可激烈了,堅決要穿著這條裙子去生日聚會,還說穿什么是自己的選擇,父母沒權力管。
這下母女倆吵得特別兇,以前從來沒這樣過。媽媽又震驚又覺得無助,跟朋友說了這事兒,心里的焦慮還是沒辦法緩解,后來就把這事兒發到網上了。
說句實在話,這媽的反應太正常了。哪個當媽的看見14歲女兒突然穿個自己完全不懂的風格,第一反應不是“這啥玩意兒?安不安全?”她忙工作抓學習,突然看見女兒“畫風突變”,心里咯噔一下太能理解了。
但女兒更委屈。在她看來:“我成績沒掉,一直聽話,就想過生日穿條喜歡的裙子,怎么了?”那條裙子對她來說根本不是一塊布,是我長大了的宣言,是她小心翼翼為自己爭取的。
媽媽那句“怎么好意思”太傷人了,直接否定了她的審美,甚至有點否定她的人格。
這事兒根本就不是一條裙子的事兒,是長期“成績至上”埋的雷,終于炸了。
![]()
媽最大的問題,是還在用管小孩的方法管準大人。 14歲,半大不小,你越說她不該,她越要證明我該。
也許女兒要的其實不是“為所欲為”,是“被看見”。 她希望媽媽看到的不只是分數,還有那個正在努力長大的、有自己想法的“人”。
聰明的媽媽在這種時候,就不該揪著 “這裙子不得體” 不放了。不妨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聊聊:“這裙子很特別呀,你是怎么喜歡上這種風格的呢?咱們一起琢磨琢磨,看看有沒有更適合學生場合的搭配方法 ?” 把 “禁止” 轉變為 “討論”,將 “審判” 變成 “了解”,事情自然就好解決了
為人父母,要盡早明白,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父母逐漸 “失控” 的過程。你越想緊緊掌控,最后能抓住的反而越少。要學會把 “你必須聽我的” 慢慢轉變為 “來,咱們一起商量”,這才是真正為孩子好。
而孩子們呢,也要理解父母。父母的擔心都是出于真心,只不過表達方式可能有些陳舊。給他們一些時間,學會用溝通來替代對抗。
其實在這件事上,并沒有絕對的對錯,這不過是成長給整個家庭出的一道必須面對的考題罷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