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就得快刀斬亂麻!”“趕緊手術、化療,把癌細胞全殺了才放心!”在癌癥患者身邊,這樣的聲音總是不絕于耳。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癌癥是“猛虎”,必須速戰速決,晚一步就可能被吞噬。可真的是這樣嗎——抗癌從不是一場能靠“急功近利” 打贏的仗,而是需要耐心與智慧的持久戰。
【案例:王某某 男 51歲 安徽宿州人 診斷為小腸粘液腺癌,術后多發腹壁轉移】
2020年11月,王先生因腹部劇痛查出闌尾異常,手術切除后確診:腺癌。他沒多想,術后未重視。這是他第一次對“抗癌”抱有“速戰速決”的期待。
![]()
可現實很快給了他沉重一擊。2021年11月,王先生因為急性胰腺炎手術,醫生發現腹壁轉移的粘液腺癌。從“早期”到“轉移”,短短一年,王先生慌了神,徹底陷入 “越快消瘤越好”的執念里。接下來的日子,他像“闖關”一樣接受治療:3次化療 + 15 次放療,剛有起色就因疫情中斷;解封后立刻進行10多次靶向聯合化療(奧沙利鉑 + 貝伐珠單抗 + 替吉奧),直到2025年2月,身體再也扛不住。
“第一次化療剛結束,新病灶就冒了出來”,換方案、加藥量,癌細胞卻像打不完的 “敵人”,彼時的王先生腹腔巨大腫塊,硬如石頭。
![]()
“前前后后花了幾十萬,罪受了個遍,怎么越治越重?”2025年2月,王先生被迫停掉所有西醫治療,他終于意識到:想靠“速戰速決”消滅癌癥,根本不現實,反而把自己的身體拖進了絕境。
【抗癌要 “攻守平衡”,像養慢性病一樣慢慢來】
2025年9月15日,王先生在鄰居的介紹下,求診于國家非遺——袁氏中醫腫瘤療法第八代傳承人袁希福老中醫。
袁希福老中醫結合王先生舌苔(舌質淡紅、微齒痕、苔白略膩、舌下瘀阻)以及脈象(脈沉細無力數),根據病情及不適癥狀判斷王先生為晚期癌癥:正氣已虛,邪毒壅盛,屬于“正虛邪實”。治療上若只攻邪,恐傷正氣,加速病情;若只扶正,又恐姑息養奸,使邪氣蔓延。
![]()
治療原則:扶正與祛邪并行不悖,且扶正是基礎,祛邪是目標。
21天后,10月6日復診時,王先生興奮地說:“肚子不疼了!晚上能睡七八個小時,大小便正常,現在能走六七里路了! 雖然腫塊還在,但身體的好轉讓他明白:不急于求成,反而能看到希望。
【袁希福老中醫:抗癌的終極目標不僅是“一味消瘤”,更是“好好活著”】
王先生的經歷,其實戳中了很多癌癥患者的痛點:越著急 “消瘤”,越容易陷入 “治療—復發—再治療”的惡性循環。可現實是,對多數晚期癌癥患者來說,“徹底消滅腫瘤” 往往不現實,比起“斬草除根”,“帶著腫瘤好好活著”才是更實際的目標。
袁希福老中醫認為:“抗癌從不是速戰速決,而是一場需要長期準備的持久戰。很多患者之所以走彎路,就是因為太急 —— 急著切瘤、急著化療、急著看到‘癌細胞消失’的結果,有人花重金做伽瑪刀,以為一次就能根治,結果沒多久復發;有人堅持高強度化療,身體扛不住,反而縮短了生存期;還有人傾家蕩產做器官移植,卻沒能逃過癌細胞轉移的命運。就像趙麗蓉老師,肺癌后選擇化療,生存期僅數月;傅彪老師肝癌后兩次肝移植,也沒撐過一年。
“不是這些治療方法不好,而是大家誤解了抗癌的本質。” 老中醫說,“腫瘤是全身性疾病,不是切了局部腫塊、殺了部分癌細胞就完事了。就像種地,除了除蟲(殺癌細胞),更要養地(養身體),地肥了,才能長出好莊稼,身體好了,才能抵御癌癥。”
![]()
在袁希福老中醫看來,抗癌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把它當成高血壓、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初期控制病情發展,中期緩解治療副作用,后期重點養身體、防復發。中醫藥的作用,就是在這場持久戰里,始終陪伴患者 —— 既幫著控制癌細胞,又護著身體,讓患者能 “帶瘤生存”,甚至慢慢康復。最后反而被‘急’拖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