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丑牛
兩年前的九月十五號剛過七十四歲的我被一紙胸片報告引爆了身上一個炸雷!左肺上葉占位病變,建議胸部CT進一步確認,醫生也沒隱晦,直白告知結果不好需及時就醫。
三十年前我已直面過父親肺癌的經歷,當時一家人那恐懼與擔憂情景還歷歷在目。我該怎么辦?我想決不能讓家人與我一起痛苦難過,再大的事我也撐得住。不恐懼那是假但想想已經發生只能沉著應對,兩年過去了,回頭看穩定的情緒和積極配合治療是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治療的前一、兩個月是最為艱難的過程,選醫院、掛號、交費、檢查預約、空腹長時間等待、再復診等等一套下來半個月內完成就算順利的。初診去的是北京(已好多年生活在北京的)最好的專科醫院,那個人山人海場面真叫人感到恐怖。
病來得突然又沒什么認知,過程簡單到基本就醫生那么幾句話便被牽著鼻子往下走,難免造成一些重復檢查甚至錯誤。北、上、廣等大城市醫療水平高不錯,但凡是中等以上城市的三甲醫院醫生的水準都不差(科普視頻做節目常見他們的身影),與其千里迢迢千辛萬苦跑外地求醫花了更多錢,還真不如直接在當地看“國際門診”,看起來因為是基本自費會多花錢,但初診許許多多的未知沒有各科醫生的綜合會診,那結果也許相差十萬八千里。何況這個結果很可能影響后續的大局,所以一定要非常非常慎重選擇!與在普通門診比那方方面面的好一比就知道性價比絕對值。
我先后看了三個專家醫生,第一個就是開一堆檢查單,還算比較快整整十一天完成。正好國慶假期通知上班入院第二天手術;為保險看第二個醫生,他看過CT卻給了完全相反的意見,位置不太好比較危險建議轉內科先新輔助治療再下一步打算,當時有醫院正做針對I l- l l la期可手術新輔助治療前沿研究,即免疫加化療減瘤負荷再行手術,研究今天已有陽性結果并推廣使用。
可我支氣管鏡檢查刷檢沒有病理結果也就給不了方案,穿刺活檢又不給做(不知道為什么),無奈轉去另一家知名呼吸內科做了氣管鏡穿刺活檢并確診肺腺癌。接著看第三個醫生,有了前面兩個意見我便與醫生直接討論治療方式。醫生認為手術或先輔助治療都各有利弊,當時指南手術切除是首選,而新輔助研究還未形成定論,于是最終選擇了前者。
手術左上葉切除淋巴清掃做得比較成功,也得虧十多年堅持鍛練體能不錯,術后沒有任何問題且恢復較快。但術后病理報告卻與術前檢查出現巨大差距。術前兩次增強CT腫瘤尺寸報3.6x3.4cm,一次報告懷疑肺門淋巴轉移;還做了PET-CT報1.6 x 1.2cm無轉移;但術后病理的尺寸直接到了5.6 x 4.2 x 3.5cm,11 、12組淋巴各一個轉移,所謂的高風險因素全有。至今我仍接受不了如此詭異的結果,原以為PET-CT是判斷腫瘤的金標準檢查,但公認的病理才是真正的最終結果,從這就說明初診是多么重要?
![]()
![]()
![]()
向下滑動圖片查看
術后轉內科進行輔助治療,幸運檢測到EGFR19外顯子缺失基因突變、還一個MYC擴增至今也沒看到具體描述。對于不抽煙不喝酒的人檢測到經典突變是大概率事件,且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對新輔助免疫加化療藥物治療獲益很有限是有定論的,慶幸當初選擇了手術方案。治療手段在不斷進步改變的,當你處于新老方式同存階段就有點靠運氣的成分了。
進入輔助治療便簡單容易多了,每天一顆藥按時復查即可。雖然年齡七十多但沒有老年人的基礎病,治療效果又比較好所以心情也好,心情好又形成良性循環吃、喝、拉、撒、睡都好。生病是不幸的但換個角度來看又是值得慶幸的。人生總有一些意外發生不可避免,至少我們還有個“后悔藥”(靶向藥之類)的可吃。對疾病不恐懼用豁達的心態配合科學治療,即使有那么多高危因素,也未影響到我取得不錯的療效。
我近兩年的治療總的還算順利,但過程中也或多或少有些不適。比如皮膚干燥、口腔潰瘍、手指麻木、心律不齊加重、疲勞等癥狀,針對這些情況不焦慮,先自己分析判斷可能的原因去對待,好在都比較輕很快就基本消失了。
另外特別提醒注意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癌性體質本身就是血栓高危人群,若術后活動不夠更是容易產生。我前兩次血檢D-二聚體指標升高認為是手術常見反應,還好及時下肢超聲檢查發現肌間靜脈有一個0.256的小血栓,服用三個利伐沙班血栓全部消失。特別提醒術后一定盡所能多下床活動是有效防止方法之一。
注意腎功能的監測,當藥物影響及蛋白質補充過猛(剛開始增加了營養又服用蛋白粉)可能會導致腎負擔過重,停掉蛋白粉腎功能指標恢復正常了。同時建議平時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學習相關疾病方面知識,它可以回答你治療中遇到的疑問絕對是有益無害的。癌癥并沒有想象中得那么可怕,肺癌的治療目前研究比較成熟藥物治療方法也很多,許多IV期病人經治療帶瘤也能實現長生存。科學的治療很重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這就是我兩年治療的一點心得體會,雖然僅有兩年后面或許會有更多的挑戰,但離最高風險期好像漸行漸遠這就是希望。總結一句話:用穩定的心態、樂觀的心情對抗病魔是藥物以外不可代替的最重要、最好的手段,加油!
![]()
圖片來源:攝包圖網
患者故事征集
歡迎大家進行原創文章投稿,內容需以個人或家人的治療經歷分享為主題,記錄您和家人在抗癌路上的治療歷程。您也可以聯系我們接受采訪,由編輯撰寫您的患者故事。文章全部為匿名發表,一經采用發表后,即可獲得論壇準備的精美禮品一份,并轉贈文章所有打賞。(投稿文章須為原創作品,并且沒有在其他媒體(包括網站、微信公眾號及APP)上公開發表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