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了嗎?最近街坊們又流行吃紅薯,說是能治癌!”李阿姨邊擺弄小菜邊對身旁的老伴感慨,“昨兒在小區群里,看見說有日本研究表明紅薯能消滅98%的癌細胞,這真有那么神嗎?”
老王一愣,隨口回道:“要真管用,還要化療做啥?”在咨詢健康知識時,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爆炸性”的傳言。紅薯甘甜可口、價格親民,常被冠以“長壽食品”“抗癌之王”的名號。但紅薯到底有沒有傳說中那么厲害?
![]()
所謂“消滅98%癌細胞”的說法又有幾分可信?如果作為中老年人,長期把紅薯當主食,會不會真的遠離癌癥?讓我們一起戳破謎團,看看科學真相到底是什么。
這些年,關于紅薯的“抗癌”傳說如潮水般涌現。最具話題性的,莫過于“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發現,紅薯可抑制98%的癌細胞”。
但翻閱日本本土相關文獻和中國權威數據庫后,我們并沒有查到公開發表的核心期刊或大型臨床研究支持這一具體結論。權威醫療數據庫(如PubMed、丁香園)均未收錄類似報告。因此,98%這個數字,真實性極存疑。
![]()
不過,紅薯確實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β-胡蘿卜素、多酚類等生物活性成分。部分試管實驗發現,某些紅薯提取物對癌細胞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
例如,《食物與化學毒理學》上,2014年的一項細胞實驗指出,紅薯中的多酚能誘導胃癌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生長速度約為12%-20%,但這遠不及“98%”這樣夸張。
而且,試管實驗和人體實際攝入量相去甚遠。換句話說,即使在實驗條件下紅薯成分表現出抗癌活性,也不意味著靠多吃紅薯就能預防甚至治療癌癥。如果忽視飲食多樣化和合理營養,單一追求“神奇食物”,反而容易偏離科學防癌的軌道。
![]()
雖然“紅薯抗癌98%”缺乏科學證據,但長期規律食用紅薯的確對健康大有裨益。大量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合理攝入紅薯能為身體帶來如下三大益處,尤其適合中老年人日常飲食:
輔助控制血糖:紅薯升糖指數相對較低,富含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延緩糖分吸收,幫助部分糖尿病前期人群穩定餐后血糖。《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顯示,每100克紅薯僅有約0.3克脂肪,熱量為99千卡,比同等量米飯低近22%。
![]()
保護心腦血管:紅薯中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多酚及鉀元素能提升血管彈性,幫助清除自由基。有薈萃分析指出,每周定量進食3-5次紅薯的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下降約14.2%。
預防腸道疾病:豐富的膳食纖維如同腸道“清道夫”,每100克紅薯可提供纖維素高達2.3克,對緩解便秘、防止腸癌有積極意義。腸道通暢、毒素代謝快,長期有助于降低結腸癌的發病風險。
但必須強調,紅薯雖好,過量攝入仍有健康隱患。比如,有胃腸基礎病的老年人,暴食紅薯可能導致腹脹、燒心;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總碳水化合物攝入,防止血糖波動。
![]()
想要讓紅薯發揮健康優勢,建議遵循以下科學原則:
恰當搭配,別當主食唯一選擇。紅薯建議與米飯、雜糧等合理分配,不應替代所有主食。一餐紅薯攝入量建議控制在100-200克左右。
優選蒸煮,減少油炸高糖加工。蒸煮保留更多膳食纖維和營養元素,避免因為油炸、熬糖等方式而增加熱量和膽固醇負擔。
結合豐富蔬菜與優質蛋白。配合豆制品、綠葉菜等營養均衡,減少單一營養補充的風險。
![]()
糖尿病及胃腸弱者需慎重。出現腹脹、燒心等胃腸不適時應停止食用,糖尿病人攝入總量需結合醫生建議調整。
警惕某些流言誤區。切不可迷信“多吃紅薯防癌抗癌”,更不意味著適合一切人群,需根據自身健康狀況有選擇地納入日常菜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