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癌癥病房里,那份讓人不安的“鎮定劑”
在腫瘤科的病房里,我們常常看到兩種病人。一種是樂觀開朗的“老病號”,心態好得仿佛沒事人;另一種則是終日惴惴不安的,她總是擔心治療效果、擔心副作用,就連晚上睡覺都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緊張感。
一直以來,醫學界都傾向于認為,負面情緒,特別是焦慮和抑郁,是癌癥治療的“拖油瓶”:它們會影響免疫功能,讓患者依從性變差,甚至影響生存期。這似乎是常識,也是我們常聽到的醫囑——“放輕松,保持好心情。”
然而,一篇發表在《癌癥醫學》(Cancer Medicine)上的多中心真實世界回顧性研究,卻給出了一個令人驚掉下巴的結論:對于正在接受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的患者來說,“焦慮”這個壞情緒,竟然與更好的總體生存期(OS)有關!
這難道是鼓勵大家“越焦慮越好”嗎?當然不是。但這份報告揭示了心理狀態與免疫治療效果之間,隱藏著一條前所未知的“神秘通道”。
王阿姨的“煩惱”與“奇跡”
王阿姨今年68歲,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她接受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抑制劑)的單藥治療。
王阿姨的焦慮是出了名的。每次來復查,她都拉著醫生問個不停:“這個藥真的有效嗎?會不會有很嚴重的副作用?我感覺渾身都不舒服……”她不僅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察覺到身體的細微變化,也更頻繁地向醫護人員報告各種不適。
果不其然,在治療開始不久,她就出現了免疫系統過度激活的信號:皮膚紅疹、輕微腹瀉等,這些都是免疫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她的主治醫生不得不介入處理這些不良反應。
傳統觀點認為,副作用多不是好事。但奇跡發生了:王阿姨不僅成功控制住了irAEs,她的腫瘤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竟然出奇的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后續的復查中,盡管王阿姨依然會焦慮,但她的生存時間卻比許多心態“平和”的病友都要長。
這并非孤例。這項對913名接受ICI單藥治療的癌癥患者的真實世界數據分析,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統計學規律 。
免疫治療的“雙刃劍”:ICI與irAEs
在揭示數據之前,我們先來快速了解一下癌癥免疫治療的明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
你可以把人體的免疫系統想象成一支戰斗力極強的軍隊(T細胞)。它們本應沖鋒陷陣,消滅癌細胞,但癌細胞很狡猾,它們會在免疫T細胞上安裝一個“剎車”(比如PD-1或PD-L1),讓T細胞在攻擊前線被“熄火”,無法識別并消滅癌細胞。
而ICI藥物的作用,就是強行拆除這個“剎車” 。一旦剎車被拆,T細胞軍隊就會火力全開,重新投入到消滅癌細胞的戰斗中。這被稱為腫瘤免疫治療,它徹底改變了癌癥治療的格局 。
然而,這支“被釋放”的軍隊有時會“六親不認”,在攻擊癌細胞的同時,也開始攻擊正常的組織和器官,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irAEs是免疫系統被激活的信號,輕則皮疹、乏力,重則肝炎、肺炎、結腸炎等。
顛覆認知的核心數據:“焦慮優勢”
這項大規模真實世界研究,對913名不同癌種(包括肺癌、黑色素瘤等 )的患者進行了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排除了年齡、性別、種族、腫瘤分期等已知影響因素后,得出了兩個核心發現:
1. 焦慮患者更容易發生irAEs
在所有患者中,有11%的人在治療前就有焦慮癥診斷 。研究發現:
整體患者中,發生任何級別irAEs的比例約為32% 。
經過多變量分析校正后,有焦慮癥診斷的患者發生irAEs的風險,是無焦慮癥患者的1.8倍(OR=1.80)。
這表明,焦慮情緒似乎讓免疫系統變得“更敏感”、“更活躍”,更容易觸發這種免疫治療后的副作用。
2. 焦慮患者的總體生存期更好
更令人振奮的是第二個發現:這種“高風險”的焦慮情緒,反而帶來了生存期的優勢!
經過復雜的統計模型分析,有焦慮癥診斷的患者相比無焦慮癥者,死亡風險降低了約26%(HR=0.74)。
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這個最大的亞組中,也觀察到了相同的趨勢。
劃重點:“焦慮”這種公認的壞情緒,在免疫治療面前,成了病人活得更久的潛在因素。
“心慌”如何變成了“助攻”?科學家的猜想
為什么焦慮會帶來這種“生存優勢”?研究人員通過進一步的探索性中介分析,發現了一個關鍵的“中間人” 。
答案就是:irAEs(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充當了焦慮與長生存期之間的橋梁。
也就是說,焦慮本身可能沒有直接“治愈”癌癥,而是通過以下路徑發揮了“助攻”作用:
猜想一:焦慮提高了免疫T細胞的“警惕性”
有研究表明,短期的、急性的壓力(類似于焦慮)可能會增強免疫反應,而長期的慢性壓力才會抑制免疫功能 。
在癌癥患者身上,焦慮可能與體內免疫細胞的激活狀態有關。焦慮患者體內可能存在一種特殊的機制,導致在接受ICI治療后,他們的CD8 T細胞(主要的抗癌戰士)被更大程度地激活,這種過度激活不僅表現為更高的irAEs發生率,也促進了更強的腫瘤反應,從而改善了生存預后 。
irAEs的發生,如同免疫系統與癌細胞“同歸于盡”的沖鋒號。正是因為焦慮患者的免疫系統對ICI更加敏感、啟動了更強的抗腫瘤反應,才導致了更高的irAEs發生率,并最終帶來了更好的生存期 。
猜想二:焦慮讓患者更早地發現了“沖鋒號”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通路是,焦慮患者通常對身體的微小變化更加敏感(比如王阿姨)。他們更容易察覺到治療引起的輕微不適,并及時向醫生報告。
這種“高度警覺”的行為,讓臨床團隊可以更早、更主動地介入管理irAEs 。而及早發現和管理irAEs,可以確保治療不被過度中斷,保證了抗癌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另一個被忽視的情緒:抑郁
在這份報告中,研究人員也分析了抑郁情緒的影響。
這再次強調了**焦慮(Anxiety)在免疫治療中的作用可能是獨特的,與抑郁(Depression)**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通路可能不同 。
這份報告告訴了我們什么?給患者和醫生的啟示
這份大規模的真實世界回顧性研究,是目前為止探討焦慮/抑郁與ICI療效關系的最大規模研究之一 ,為我們理解心理狀態在癌癥治療中的作用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但請注意,我們不能將其解讀為“為了活命,請保持焦慮”。它帶來的真正價值是:
對患者的啟示:不要對你的情緒感到內疚
情緒也是一種“生物標記”:焦慮并非單純的心理問題,它可能反映了患者體內某種特殊的生物學狀態,這種狀態恰好能與免疫治療的機制產生協同效應。
焦慮是信號,不是負擔:如果您正在接受免疫治療且感到焦慮,不必因此感到自責。更重要的是,您需要像王阿姨一樣,將這份“警惕性”轉化為對身體變化的高效溝通。更仔細地記錄并報告任何不尋常的副作用,這有助于醫生盡早介入管理。
對醫生的啟示:將心理評估納入常規
加強irAEs的主動管理:對于有焦慮史的患者,醫生應更加警惕irAEs的發生風險(風險高1.8倍),并做好早期篩查和管理,因為這是改善其長期生存的關鍵中介因素 。
重視心理篩查:這項研究再次強調了將心理社會因素的評估納入癌癥患者的常規護理中的重要性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預測治療結果并制定個性化的副作用管理策略。
當然,這項研究是回顧性的,它無法區分患者焦慮診斷的時機、焦慮的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同時使用了抗焦慮藥物或接受了心理治療(注:這些藥物和治療本身可能也會影響療效)。
但毋庸置疑,當我們用“剎車”啟動人體免疫系統的“油門”時,我們身體深處的復雜機制,包括情緒和心理狀態,也在以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參與著這場抗癌的戰斗。
未來的前瞻性研究,將需要更全面地收集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用藥信息,以徹底揭開“焦慮”與“長壽”這條奇特關聯背后的所有秘密 。在這之前,保持與醫生的坦誠溝通,才是最可靠的“鎮定劑”。
參考資料:Derry-Vick H, Shah NJ, Ahn J, DeAgresta B, Della Pia A, Zaemes JP, Pascual L, Arias-Orozco N, Zemel R, Sidarous G, Serzan M, Lev-Ari S, Alaoui A, Marki A, Nguyen K, Charalampous C, Rahman I, Wilkins O, Girgis M, Sridhar A, Adams D, Pecora AL, Atkins MB, Ip A. Associations Between Anxiety or Depression Diagnosis an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Outcomes. Cancer Med. 2025 Nov;14(21):e71326. doi: 10.1002/cam4.71326. PMID: 41176702; PMCID: PMC125798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