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香港邦瀚斯拍賣行即將推出“觀物:閑云山莊閑趣軒藏文房雅玩”專場。這不僅是2025秋拍中一場重要的文人藝術專場,更是一次對傳統文房美學的深情回望。
我們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或許更需要這樣一種“慢”下來的智慧:在紫檀的紋理中看見時光,在竹刻的刀法中讀懂匠心,在漆器的層疊中觸摸歲月。
正如閑云山莊主人陳永杰所說:“樂不在外而在心。”
而心之所寄,往往就在那一方小小的書房之中。
![]()
![]()
![]()
![]()
邦瀚斯香港“觀物:閑云山莊閑趣軒藏文房雅玩”專場
1
山房有閑云
香港半山,蜿蜒公路盡頭藏著一處名為“閑云山莊”的居所。推窗見海,遠山如黛,室內陳列著紫檀筆筒、剔彩漆盒、嵌百寶硯屏……每一件器物,都像是從明清文人的夢中走出來的。
這里的主人,陳永杰博士,笑起來有一雙彎月般的溫柔眼睛,面對古董時眼光卻又很老辣。
![]()
![]()
陳永杰先生在香港敏求精舍65周年,2025
陳永杰博士生于福建晉江,九歲時隨母來港,入讀華仁書院,后遠赴加拿大留學。畢業后返港從商,經營有道,事業蒸蒸日上。他笑稱自己“最愛逛街”——四十余年來,他每至中環荷里活道古董街,總要去那些不顯眼的私家小店走走。那里沒有浮華的招牌,卻藏著歲月的珍寶。一件竹刻筆筒、一方端硯、一枚玉印,都是他與古人對話的媒介。
他愛說:“樂不在外而在心。”這句話,出自明末文人李漁的《閑情偶寄》。陳永杰的收藏,正是這一哲思的具象體現。他不追求浮世虛名,不執著于器物市價,而是以物養心,以心觀物。
![]()
![]()
![]()
![]()
Lot 113
清 紫檀填詞圖筆筒
尺寸:16.5 cm diam.
估價:300,000 - 500,000 港元
來源:翦松閣舊藏
此筆筒題為「填詞圖」,即《迦陵先生填詞圖》。原圖乃清初畫僧釋大汕于康熙十七年(1678)為詞壇巨擘陳維崧(1626-1682)所繪,畫成之后,文人雅士爭相題詞,歷百余人,蔚為詞苑盛事。其后此圖由陳氏家族世代珍藏,乾隆五十九年(1794),陳維崧從孫特邀鑒藏名家翁方綱(1733-1818)題簽,并將相關題詠付刊,為首部刊行版本,及后刊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拓本及民國二十六年(1937)上海中華書局影印本,皆據乾隆拓本翻摹而成,惟《填詞圖》原畫及題詠于民國年間已佚失,殊為可惜。
刻文:
填詞圖。北平后學翁方綱題。「覃溪」印
衣香鬢影共氤氳,吹徹參差入夜分;
贏得迦陵新句好,不辭心力事朝云。
玉梅花下交三九(髯烏絲詞中句也),
紅杏尚書枉擅名;記得微吟倚東閣,梅花如雪撲簾旌。
題髯公填詞圖二絕句。濟南弟王士禛。
此筆筒所刻,包括陳維崧像、翁方綱題款及王士禎(1634-1711)詞文題跋。據乾隆拓本所見,翁氏鈐印為「翁方綱印」與「而雅」二方,道光拓本則未見印章,二者皆未見「覃溪」印。由此推論,此筆筒或據道光拓本摹刻,所見鈐印,或為后人添刻,非原拓所載。其書法雕工精致,筆意婉轉流暢,風格清雅,誠為文人器物之佳制。
![]()
Lot 123
明 玉瑞獸
尺寸:21.3 cm long
估價:500,000 - 700,000 港元
展覽著錄:敏求精舍及香港歷史博物館,《日升月騰:從敏求精舍看明代》,香港,2015年,頁243,編號185
此玉臥獸尺寸碩大,在動物肖生玉雕中可謂鳳毛麟角。盡管有個別尺寸碩大之例,屢見著錄出版,但只屬少數。青玉色澤稍偏灰暗,傳統上采此類玉質者多斷代為明末至清初,因在1759年乾隆平定新疆之前,玉路不通,無法獲取當地良材美玉。
此類動物玉雕素以刀法細膩、神態自然寫實著稱。所雕形象多取材自水牛、馬、象等真實生物,靈獸則屬少數,偶見佛獅、麒麟、甪端等例。可比較一件大型青褐玉瑞獸(高19厘米),口銜靈芝,曾展于《Magic, Art and Order: Jade in Chinese Culture》,棕櫚泉沙漠博物館,棕櫚泉,1990年,編號79;亦見于 Nicole De Bisscop,《Chinese Jade and Scroll Paintings from the Dongxi Collection》,布魯塞爾,1995年,頁 89,編號49。另有一件青玉臥獸(長32厘米),玉有微雜質,與此獸所見相類,原屬 Milly von Friedl?nder-Fuld 收藏,斷代為清代,售于倫敦邦瀚斯,2023年11月2日,拍品編號382。
![]()
![]()
![]()
Lot 142
清康熙 林佶與余甸銘紫端荷葉硯
尺寸:17.5 cm long
估價:400,000 - 600,000 港元
來源:日本漢學家細野燕臺(1872-1961)收藏,木盒附昭和乙亥(1935)題跋
著錄:《福建金石志》,清道光,附錄一,頁8,收入《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臺北,1986年,十六冊,頁605
硯體呈橢圓形,硯沿隨石形雕飾荷葉蓮藕,姿態自然,仿若荷塘景致。硯面開橢圓形墨池,與整體造型相互呼應。硯背刻有林佶 (1660-1723)篆書銘:「離女一生則俗,依女一生奚福。不得不 臧汝于櫝。」,并鐫「吉人之辭」及「長林山莊」二印,另有余甸(1655-?)陰文楷書銘:「文之蹙如遠山,質之秀可訂。頑尋,樂處對孔顏。甸銘。」
林佶,字吉人,號鹿原,福建省侯崗人。官至內閣中書。善書,亦精鐫硯銘。余甸,初名祖訓,字仲敏,改字田生,福建福清人。以題刻硯銘著稱,其銘文為時人所重,藏硯者以得其題銘為貴。二人皆活躍于閩中藏硯文人圈,為當時藏硯名家。木盒有日本漢學家細野燕臺(1872-1961)題跋于昭和乙亥(1935),可知此硯曾流傳日本,并為其所藏。
![]()
Lot 108
元 黑漆剔犀如意云紋圓蓋盒
尺寸:13 cm diam.
估價:180,000 - 220,000 港元
展覽著錄:敏求精舍及香港藝術館,《聚道傳承: 敏求精舍六十周年》,香港,2020年,頁374,編號190
蓋盒采用剔犀工藝,髹涂多層朱、黑漆色,剔刻如意云頭紋飾,刀口斷面可見清晰的彩漆層疊。紋飾古樸,漆色沉靜,漆層肥厚,具有典型的元代至明初剔犀器特征。
2
文房有清趣
這場名為“閑云山莊閑趣軒藏文房雅玩”的拍賣專場,是陳永杰收藏體系的一次精華呈現。50件文房器物,從明代嘉定竹刻到清代紫檀嵌寶,從元代剔犀漆盒到乾隆仿生瓷洗,無一不凝聚著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與精神。
譬如一件“十七世紀 紫檀錯銀嵌百寶梅花圖長方硯盒”,蓋上以螺鈿、瑪瑙、玉髓嵌出梅枝橫斜,花苞初綻,銀絲勾勒出“吳門周柱”四字篆款。周柱,明代鑲嵌工藝巨匠,其作品曾被錄入《陶庵夢拾》,稱其“技也而進乎道”。此硯盒雖小,卻見天地。
![]()
![]()
![]()
Lot 106
十七世紀
紫檀錯銀嵌百寶梅花圖長方硯盒
「吳門周柱」篆款
尺寸:9.6 cm long x 6.8 cm wide x 1.7 cm high
估價:550,000 - 700,000 港元
來源:日本奈良購入
展覽著錄: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香港,2025年,上冊,編號1.13
![]()
清宮舊藏嵌百寶圓硯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嵌百寶工藝復雜,藝匠挖槽嵌件,必須斟酌因材施藝。瑪瑙、玉石等須經琢磨,牙角之類則要細刻、染色,才能造就五彩繽紛的圖案。如此小盒尺寸袖珍,梅枝用瑪瑙,添嵌螺鈿、紅玉髓等,色彩斑斕,依仗何止巧手一雙,還需絕藝多樣,誠晚明罕例。硯蓋內有「吳門周柱」四字款,更是難得可貴。
![]()
「吳門周柱」款
據明清文獻,周柱乃吳中(今江蘇揚州)人士,活躍于嘉靖年間,擅作檀梨漆器上鑲嵌之事。晚明張岱《陶庵夢憶》云:「周柱之治嵌鑲,??俱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但其良工苦心,技藝之能事。至其厚薄深淺,濃淡疏密,適與后世賞鑒家之心力目力,針芥相對。是豈工匠之所能辦乎,蓋技也而進乎道矣!」清人紀錄又指,他以金銀、寶石、青金、綠松、象牙等多種材質作嵌件,「五色陸離,難以形容,真古來未有之奇玩也。」
更多關于周柱及其作品的討論,見專場圖錄前頁學術文章,嵇若昕,《明清之際的品牌與時尚:以周制工藝和嘉定竹人吳之璠為例》。同場尚有數件明清嵌百寶器,拍品編號102、114、119、127、134。周柱款器已不多見,能斷代為明者更是罕稀。學者普遍認為臺北故宮清宮舊藏嵌百寶圓硯盒應乃晚明之物(館藏編號:故文001562),盒底嵌銀絲「吳門周柱」篆印款,可與此作對比。臺北例飾喜上眉梢圖,旁綴山茶,工藝美術細節上有與此品共通之處。
![]()
![]()
![]()
![]()
Lot 116
清 十八世紀 竹雕薄地陽文丁山射雁圖筆筒
陰刻「吳之璠制」款
尺寸:14.5cm high
估價:500,000 - 700,000 港元
若論清初竹雕,尤以吳之璠名聲最盛。吳之璠字魯珍,號東海道人,生卒不詳,活躍于清康熙中晚期。他雖然祖籍嘉定,但后遷天津為官員作幕僚,在世時不以竹刻為生,時人對其技藝、作品并不熟稔。直到逝后,乾隆四十年(1770)皇帝偶見其作,差遣臣下調查,魯珍聲名隨之大噪(詳見專場圖錄前頁學術文章,嵇若昕,《明清之際的品牌與時尚:以周制工藝和嘉定竹人吳之璠為例》)。
此竹筆外壁運用吳氏著名之薄地陽文技法,雕刻薛丁山射雁的故事,場景構圖疏密有致,同時細節入微、毫發畢現,展現匠人絕藝巧技。丁山旁、秀石下,陰刻落款「吳之璠制」,更是難得一見。據錄,魯珍擅長書畫,尤精竹刻,工藝造詣深厚,尤以浮雕技法見長。吳氏作品多見于康熙前期,風格嚴謹古雅,兼具文人雅趣與工藝美感。他師承嘉定朱氏高浮雕技法,后自創「薄地陽文」技法,并廣為流傳。相較于高浮雕強調縱深層次的立體感,薄地陽文則以陽文呈現主體圖紋,并剔除周圍竹地一層,營造出類似中國書畫中「留白」的意境,以虛寫實,別具匠心。
3
匠心有時尚
在這場拍賣中,我們不僅看到器物之美,更看到明清時期“工匠品牌”的興起。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繁榮,一批技藝超群的工匠脫穎而出。他們不再只是“匠戶”,而是以個人之名創立“品牌”:周柱的鑲嵌、朱氏家族的竹刻、程君房的制墨、楊彭年的紫砂……他們的作品被文人爭相收藏,甚至進入宮廷,成為“頂層時尚”。
嵇若昕博士在本場圖錄專文中寫道:“明代晚期,江南工匠不僅以其業起家,并且與文人平起平坐,分庭抗禮。”
這種從“工”到“藝”、從“匠”到“家”的轉變,是中國工藝史上一次重要的審美覺醒。
![]()
Lot 115
十七世紀初至十八世紀中葉 竹透雕螭龍圖香筒
尺寸:22.5 cm high
估價:150,000 - 220,000 港元
取竹節一段為材,天地配木蓋,造型簡約而不失雅致。器身以透雕技法精刻螭龍與靈芝,共計九龍,皆獨角長發,鬃毛飛揚,姿態各異。螭龍口銜靈芝,彼此盤旋纏繞,追逐嬉戲,神態生動,充滿靈氣與動感。
與本品形飾相類之螭龍圖香筒可參見兩例,關善明收藏,收入專書《虛心傲節:明清竹刻史話》,香港,2000年,編號13與14。
![]()
![]()
![]()
Lot 112
明天啟元年(1621) 太師少師圖八方墨
陽文「天啟元年程君房制」邊款
尺寸:12.5 cm long x 12.5 cm wide x 1.7 cm high, 186 g
估價:120,000 - 180,000 港元
來源:日本私人舊藏
程君房,又名大約,字幼博,號筱野,徽州歙縣巖鎮人,為明代晚期重要的制墨家,享譽當時文人雅士。著名文人政客邢侗、焦竑等均對其墨推祟備至。董其昌評其:「今程氏之墨滿天下,同能者悉力而與之角,數年來不聞有超乘而先者,即諸公酬贈以為橫絕四海,不減奚超矣。百年之后,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可見程氏墨品不僅質量卓越,更具深遠影響力。
此墨呈八角形,邊框起棱,一面模印有一大一小兩只獅子,下方幼獅體型較小上方獅子則回首相望,姿態生動。另一面則模印陰文篆書「太師少師」四字,獅紋與篆書均施以金彩,雖歷久而部分脫落,獅身周圍填金仍隱約可辨。「獅」即「師」的諧音,一大一小獅象征了「太師」和「少師」,兩者均為輔助君王的高位,寓意官運亨通、仕途順遂。墨側刻有「天啟元年程君房制」款識,為其晚期之作。
![]()
![]()
![]()
![]()
Lot 125
清 十八世紀上半葉 黃花梨刻「題姚雪篷騎牛像」詩意圖筆筒
尺寸:17.4 cm high
估價:180,000 - 220,000 港元
來源:嘉木堂,香港,2013年
自明末以來,筆筒作為案頭文房器物,已成為文人書齋中不可或缺之雅具。本器以黃花梨木制成,圓口直壁,造型樸素渾厚,質感溫潤。外壁采陰刻技法,以刀代筆,刻劃牧童騎牛行于澗邊之景,線條遒勁含蓄,筆意盎然,顯見刻者具書法功力。所刻畫面采平遠構圖,春風拂柳,枝條搖曳。牧童二人身著素衣,一人牽繩緩行,另一人閑坐牛背,神態悠然,流露淡泊閑適之意。
筆筒上方題南宋詩人趙時習《題姚雪篷騎牛像》詩:「騎牛無笠又無蓑,斷隴橫岡到處過。暖日暄風不常有,前村雨暗卻如何。」畫面與詩文前半相互映照,而末句「前村雨暗卻如何」則寓意前方或有風雨,牧童卻神情淡然,晴雨皆可安,點出隨遇而安之旨趣。
4
器物有靈魂
陳永杰的收藏,不在于“藏”,而在于“用”。他曾說:“我收藏的每一件器物,都不是為了鎖在柜中,而是要放在案頭,時時摩挲,與之相處。”
他的書齋中,有一件明代龍泉窯青瓷水丞,造型為童子嬉戲,一人肩扛另一人,偷看罐中之蟹。釉色青潤,人物憨態可掬。這樣的器物,不是冷冰冰的“文物”,而是有溫度、有故事的“伴侶”。
他亦收藏一件清代黃玉駱駝,玉質溫潤,駱駝屈膝臥地,眼神安詳,仿佛剛剛穿越絲路風沙,終于得以歇息。這樣的作品,不張揚,不刻意,卻自有千鈞之力。
![]()
![]()
Lot 120
明 龍泉窯青瓷童子嬉戲水丞
底刻「福」字
尺寸:14cm high
估價:120,000 - 180,000 港元
來源:1990年代購于名古屋
展覽著錄:敏求精舍及香港歷史博物館,《日升月騰:從敏求精舍看明代》,香港,2015年,編號104
水丞造型別致,塑兩童子嬉戲狀,一人肩承同伴,窺探罐中螃蟹,情趣盎然。通體施青釉,釉色瑩潤,僅在人物面部施醬褐彩。器底刻“福”字,是明代龍泉窯象生瓷的文房佳品。
![]()
Lot 121
明 黃玉圓雕駱駝
尺寸:9.5 cm high
估價:120,000 - 180,000 港元
駱駝以黃玉圓雕而成,玉質溫潤,呈黃綠色。駱駝屈頸回首,呈跪臥姿態,形態安詳溫順,身體細節刻畫到位。玉駱駝題材在中文房擺件中較為少見,此件造型生動,頗具趣味。
![]()
![]()
![]()
Lot 140
清 十九世紀 黃學圯制竹根雕隨形長方章
印文:中正則雅;邊款:楚橋為梅生先生作春壬午三月
尺寸:6 cm high
估價:180,000 - 220,000 港元
來源:翦淞閣收藏;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0日,拍品編號2714
此印以天然竹根為材,順應其自然生長之勢雕琢而成,保留竹根盤繞繞扭曲的形態與細密肌理,質樸中見古意,雅趣盎然。竹根治印之風興于明清,與竹刻藝術的發展密不可分,本印尤見嘉道年間文人對自然古雅風尚的追求。
印面陰文篆書「中正則雅」,語出漢代揚雄《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原指音律之正與俗,后為文人所引申,象征品格端正、風格高雅,亦為書畫篆刻所追求之境界。邊款刻「楚橋為梅生先生作時壬午三月」,可知此印為清道光二年(1822)三月,出自黃學圯(1762-約1830)之手。黃氏字楚橋,乾嘉時期著名金石篆刻家,著有《歷朝史印》、《楚橋印稿》,與鄧石如、湯貽汾等文人名士交游甚密,風格承古開新,于文人印風中自成一家。
![]()
Lot 105
明 剔彩云鶴布袋和尚圓蓋盒
尺寸:8.4 cm diam., 2.8 cm high
估價:150,000 - 220,000 港元
來源:石黑氏收藏,金澤
展覽著錄:敏求精舍及香港歷史博物館,《日升月騰:從敏求精舍看明代》,香港,2015年,頁271,編號211
布袋和尚,信乃彌勒菩薩化身,預言未來將繼承釋迦牟尼佛。他的形象歡欣開朗,身著寬袈裟,袒露圓腹,象征豐盛富足。本盒以仙鶴作伴,同時寄托長壽之愿。有明一朝,布袋和尚題材風行,偶見相類器物傳世,但本盒剔彩為技,綠紅相競,色彩醒目,加上細節刻劃入微,毫發畢現,極其難得。對比一件明代剔紅圓盒,尺寸略小,仙鶴欠奉,2014年9月16至17日在紐約蘇富比售出,拍品編號551。另有一例,尺寸更小,2021年3月15日在紐約邦瀚斯易手,拍品編號115。
![]()
![]()
Lot 150
十八至十九世紀 漢藏青銅龍紋裝飾一對
尺寸:Both 29 cm long .
估價:HKD80,000 - 120,000
來源:典亞藝博,香港
青銅被塑造成一對長著鱗片的龍,其腿部形成環扣狀的依戀之情,細致入微,警覺的眼神與卷曲的鼻尖,蜿蜒曲折,軀體以葉狀火焰為裝飾。
5
觀物見真心
“觀物”,不僅是“觀看器物”,更是“以物觀心”。
陳永杰的收藏,從來不是以數量或價值取勝,而是以體系、以眼光、以情懷。他曾任香港“敏求精舍”主席,亦是臺灣“清風雅集”會員,在華人收藏界享有盛譽。但他始終謙和如玉,樂于與新人分享心得。
他說:“我收藏的,不是器物,是心境。”
這句話,道出了文房雅玩的真諦。器物再美,若沒有與之相配的內心,也不過是“物”;而一旦有了心靈的映照,即便是最樸素的一方硯、一枚印,也能成為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橋梁。
![]()
![]()
Lot 110
明 十六世紀 剔紅雕漆穿花鳳凰圓盤
尺寸:27.7cm diam.
估價:800,000 - 1,200,000 港元
來源:傳日本收藏;傳1985年購于石川縣金澤市谷莊古美術店;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拍品編號3683
此圓盤雕工精致,布局優雅華麗,鳳羽與花瓣的刻劃尤為細膩生動, 栩栩如生。盤內雕鳳凰穿牡丹,雌雄尾翎姿態各異,翱翔嬉戲于繁密花葉之間。
此構圖初見于南宋,至元、明兩代仍廣受喜愛,延續不衰。南宋漆器例子可參考鎌倉圓覺寺所藏漆盒,曾展于《宋元の美:伝來の漆器を中心に》,根津美術館,東京,2004年,編號92。 相近的鳳凰紋飾漆盤例子包括一件斷代嘉靖、尺寸較小的作品,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屬清宮舊藏,收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上海,2006年,編號123:
![]()
參閱:明嘉靖 鳳凰紋飾漆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Lot 107
明至清初 青白玉淺浮雕九螭圖單把匜
刻文:九子聯珠,玉堂精玩。
尺寸:11.7 cm across
估價:120,000 - 200,000 港元
此匜以青白玉雕琢,玉質溫潤。器身外壁淺浮雕九只螭龍,蜿蜒盤繞,動態十足,布局繁而不亂。一側設有環形柄及拇指擱,便于持握,設計巧妙。底部刻「九子聯珠,玉堂精玩」篆書款,寓意吉祥,并指明其為書齋精玩之器。整器造型古雅,雕工精湛,兼具賞玩與實用價值,為明末清初玉雕文房精品。
![]()
![]()
![]()
Lot 117
隋至唐 大理石雕佛首像
尺寸:12 cm wide
估價:80,000 - 120,000 港元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直至1980年代;日下尚雅堂,東京
佛首以大理石雕琢,面相豐滿圓潤,雙目微垂,嘴角內斂上揚,浮現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神情靜穆慈祥,兼具隋代的古樸遺風與唐代初期的自然主義萌芽。其造型體現了南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風格的過渡與融合。雕刻技藝精湛,刀法流暢,氣韻生動,傳承有序,堪為案頭清供之佳品。
![]()
Lot 126
清康熙 壽山石圓雕獅吼觀音坐像
陰刻填金「玉璇」款
尺寸:12.5 cm high
估價:220,000 - 380,000 港元
此尊菩薩像安坐于獅吼之上,可辨為獅吼觀音。其所乘之角獸稱為「犼」或「金毛犼」,傳說為龍族后裔。獅吼觀音被視為具大神力者,能降伏由龍族所引起的一切病苦與災厄,救度欲界、色界與無色界,三界眾生脫離輪回之苦。師吼觀音形象在明代尤為盛行,常見其騎于犼之上,并與文殊騎獅、普賢騎象并列,組成「三大士」之造像組合。
本尊像刻有「玉璇」二字,為福建漳浦雕刻名匠楊璇之號。據《漳浦縣志》記載,楊玉璇精于石雕,尤擅人物、走獸與器皿之雕刻,作品深受時人推崇。周亮工于《閩小記》中亦有贊語:「運刀妙如鬼工,篆刻針度。」
![]()
![]()
Lot 119
十七世紀 紫檀錯銀嵌百寶山茶梅花圖方硯盒
描金「岳雪樓」篆款
尺寸:8 cm long x 7.9 cm wide x 1.5 cm high
估價:380,000 - 500,000 港元
來源:晚清廣東南海孔氏岳雪樓收藏(據鑒藏印)
展覽著錄: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香港,2025年,上冊,編號1.14
嵌百寶工藝復雜,藝匠挖槽嵌件,必須斟酌因材施藝。瑪瑙、玉石等須經琢磨,牙角之類則要細刻、染色,才能成就五彩繽紛的圖案。如此小盒尺寸袖珍,嵌鑲材質包括螺鈿、碧玉、紅玉髓、孔雀石等,色彩斑斕,依仗何止巧手一雙,還需絕藝多樣。單是茶樹與梅枝便用上不同材料,盡顯匠心獨運。山茶花瓣與葉片隨風翻轉、沿邊曲卷,活靈活現,體現晚明藝匠的工精藝絕。
此盒短邊裝有活軸,讓盒蓋打開后可直立置放,相信屬便攜式硃砂硯盒。昔時文人攜帶此類硯盒外出,需要批改公文時,便以水注添液研磨硃砂,調節至適當濃度便可書寫。此品內膛有見硃砂粉末、研磨痕跡,應曾經使用。
更多精彩細節
誠邀藏家親臨預展現場!
AUTUMN
香港邦瀚斯2025秋季拍賣會
觀物
閑云山莊閑趣軒藏文房雅玩
掃碼查看圖錄
拍賣日程/PREVIEW
預展:2025年10月24–28日
拍賣:2025年10月29日 上午10時
邦瀚斯香港藝廊
香港皇后大道東50號太古廣場六座
(預展地點:2樓;拍賣地點:10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