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文物局)
轉自:國家文物局
【編者按】深秋時節,秋收、秋種、秋管農事繁忙,柿子、蘿卜、秋梨輪番“上新”。而隨著天氣漸寒,庭院之中已是“滿園花菊郁金黃”,楓林之間處處“霜葉紅于二月花”,別有一番屬于這個季節的韻味。本期“文物會說話”有聲海報專欄,甄選5件特色文物,以第一人稱視角,帶你感受濃濃秋意的魅力。
漢風扇車
![]()
?文物自述:
“我出現之前,人們借助自然風來吹走稻谷中的雜物,而我使清選谷物的過程從被動利用風,進化到了‘主動制造風’——等稻谷曬得差不多,人們把它倒進我的懷里。我轉得呼呼作響,谷粒乖乖下沉,谷殼、草稈被一一請走。我可以自豪地拍著風箱說,顆粒歸倉有我的功勞!”
——來自漢風扇車的自述
文物簡介:
漢風扇車現藏于中國農業博物館。風扇車是一種清選谷物的脫粒工具,在現代農業機械普及前,綜合了多個物理原理的風扇車,曾是“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農具。搖動風扇車側面的曲柄,讓風扇轉動產生氣流,飽滿的谷粒在重力作用下從出料口流出,而谷殼、糠皮等較輕的雜物從出風口吹出,谷粒與雜物即可分開,擺脫了“揚谷法”對天氣的依賴,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與中國的風扇車相比,歐洲同類裝置約在1556年才出現,其進風口設計仍停留在中國漢代的早期水平。直到18世紀中國風扇車傳入歐洲,閉合式旋轉風箱才在歐洲得到普及。風扇車不僅對歐洲農業機械的發展產生了促進作用,也堪稱是離心式壓縮機的鼻祖,對西方近現代鼓風機械的發明具有一定影響。
唐含嘉倉窖刻銘磚
![]()
?文物自述:
“我原本只是糧倉口的一塊磚,直到1300多年前的那個十一月八日,一批來自蘇州的糙米運抵洛陽,人們把產地、數量、入窖時間及管理人員的名字刻在我身上,我便成了國家糧倉的倉儲管理檔案。若你想了解我所生活的年代,糧食由哪里出產,大量的糧食如何運送到都城、在哪里儲存、如何計量,以及有哪些糧食管理制度,那么讀懂我就夠了。”
——來自唐含嘉倉刻銘磚的自述
?文物簡介:
唐含嘉倉窖刻銘磚出土于河南洛陽駕雞溝19號倉窖,現藏于洛陽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該磚長寬各33厘米,陰刻10行110余字銘文,詳細記載倉窖坐標(含嘉倉東門從南第二十三行從西第五窖)、儲糧來源(蘇州糙米)、數量(一萬三千石)、入窖時間(武則天通天二年征收、圣歷二年十一月八日完成入窖),以及倉史王亮、監事張威等八位管理職官信息。
刻銘磚作為倉窖“入庫憑證”,印證了《舊唐書》記載的檔案管理制度,揭示了隋唐大運河漕運體系與糧食調配的運作機制,實證了含嘉倉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糧倉的地位。2014年,刻銘磚所在的含嘉倉遺址作為大運河附屬設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元剔紅東籬采菊圖圓盒
![]()
?文物自述:
“大約700年前,匠人先在我的身上層層髹漆,待漆層半干,描上畫稿,便可在厚厚的漆層上雕刻:一位頭戴風帽的老人執杖緩行,身后一侍童捧著盛開的菊花。深秋時節,百物斂聲而菊正盛,‘采菊東籬下’的悠然意境,就這樣凝固在我身上。雖然我肚子里的物品早已不知所蹤,但經過了時間的洗練,我依然散發光彩,完好無缺。”
——來自元剔紅東籬采菊圖圓盒的自述
文物簡介:
元剔紅東籬采菊圖圓盒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盒呈圓形,外髹棗紅色漆,盒內及底部髹黑漆。此器漆色幽暗,漆層厚實,漆質堅硬,剔刻犀利,雕工嫻熟,構圖疏朗,景物簡潔,人物比例較大,屬于元代剔紅器的獨特類型,是僅有的兩件出土元代剔紅器之一。
深秋正是賞菊時。盒面中心雕一老者頭戴風帽,身著袍服,策杖而行;后隨一仆童,雙手捧著一盆盛開的菊花。行云流水般的曲線做錦地,布滿空間。整個畫面表現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清銅柿形水丞
![]()
文物自述:
“我是文房里的一個小器具,用來為硯臺添水。與常見的圓腹水丞不同,我被打造成一枚成熟的柿子,果柄、弧度和底部的棱,都照著真實果子制成。秋后柿子紅,我猜,我的主人把我放在案頭,或許是想安放他的心境和雅致吧。”
——來自清銅柿形水丞的自述
文物簡介:
清銅柿形水丞現藏于青島市博物館,高7厘米,底徑2.4厘米,以銅鑄成。古人以水研墨,硯石旁需有一小物輔助,用于儲存清水、方便添水。此件小物就是“水丞”,是文人日常書寫體系中的實用小器,最早出現在秦漢時期,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筆墨紙硯作為“文房四寶”為人們所熟識,而水丞也被不少文人稱為文房“第五寶”。“柿形”器物的選擇也彰顯了主人獨特的雅致。
近代象牙雕刻秋蟲白菜擺件
![]()
文物自述:
“我是一件精巧雅致的雕刻擺件,匠人將我雕琢成一棵鮮活的白菜,葉片層疊舒展,筋脈依稀可見。最讓人意外的是,一只蟈蟈正伏在葉片上,仿佛下一刻就要振翅鳴叫。霜降時節分為三候,其中有‘蟄蟲咸俯’一說。秋意漸深,將我置于案頭,不見秋風卻能感受秋天的生機與情趣。”
——來自近代象牙雕刻秋蟲白菜擺件的自述
文物簡介:
近代象牙雕刻秋蟲白菜擺件現藏于揚州博物館,是一件集工藝、審美與自然意趣于一體的案頭清供。此擺件最寬處7厘米,連座高13.7厘米,雕刻一棵翻卷的白菜,其上一蟈蟈正在啃噬白菜,白菜下設鏤空云紋木座一只。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當草木凋零、百蟲入穴冬眠之時,這件近代象牙雕刻秋蟲白菜擺件,以極致工藝凝結了晚秋的生機,于方寸之間,盡顯匠人對自然萬物的細致觀察與精湛技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