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高級職稱考試難度并不大,真正難的是評審環節。那么,評審的難點究竟在哪里呢?是業績不夠突出,還是論文質量欠佳,亦或是現場答辯表現不佳?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評審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嚴格按照要求準備業績材料”。
![]()
嚴格遵循要求是評審的“鐵律”
曾有一位來自湖南的同學,自己準備材料參加評審卻未能通過。后來,他找到匠匠尋求幫助,詢問是否還有補救的機會。這位同學其實非常優秀,他在一家大型國企擔任財務總監,負責過多個重點項目,不僅擁有中級經濟師職稱,還考取了中級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證書。
但是,如此出色的申報人,卻卡在了初審。原來,他的業績描述過于模糊,既沒有說明項目的規模大小,也沒有提及具體的數據成果,更別提相關的佐證材料了。
這樣的業績材料,很難引起評審專家的注意。評審專家每天要審閱大量材料,且每份材料的審閱時間都有限。他們不會去猜測申報人有多優秀,而是會嚴格按照標準來評判申報人是否符合評審要求。對于那些不符合標準的材料,自然會在第一輪就被淘汰。因此,大家在整理業績材料時,一定要仔細研讀政策條件,按照既定的“套路”來準備。
以北京市為例,要求業績材料需“突出專業性、創新性和實效性”。那么,大家在撰寫業績材料時,就應挑選自己最具特色的業績來寫,以體現創新性;而實效性則體現在所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以及最終達到的標準(需用具體數據說明)。

評審中的三大“雷區”,務必避開
?雷區一:泛泛而談,缺乏數據支撐和佐證材料
很多第一次申報的同學,在展示業績時,往往只是簡單地陳述自己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優化了什么、改進了什么。這種描述方式過于籠統,只是告訴了評委一個結果,而評委真正想要了解的是:你是通過什么方案具體實施的,幫助公司節省了多少成本(需用具體金額或百分比表示);同時,還需要附上相關的證明材料。例如:“本人主導了集團資金集中管理項目,整合了12家子公司的資金賬戶,每月減少資金閑置成本50萬元,資金周轉率提升了30%。”并附上資金整合方案、銀行對賬單等作為佐證。
?雷區二:偏離評審要求
不同地區的評審要求可能存在差異。有的地區更看重業績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效益,有的地區則更看重企業轉型方面的成果。但無論要求如何,申報人都必須緊密圍繞評審規則來準備材料。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撰寫,可以將標準中對業績要求的內容逐一拆解,逐一分析。
?雷區三:材料堆砌,缺乏邏輯性和規范格式
一份完整的評審材料,少則幾十頁,多則幾百頁。如果隨意堆砌裝訂,評委老師很難從中找到重點內容。看不到重點,就等于沒有重點。因此,建議大家先按照“評審要求”分模塊整理材料,每個項目下再細分若干板塊,每個板塊下按照“項目背景-我的職責-具體措施-數據成果-佐證材料”的邏輯進行整理;同時,佐證材料要有編號,并與業績材料一一對應。
三點實用的評審建議
- ?提前研究評審標準:不建議在報名后再仔細研讀評審文件。評審文件通常每5年更新一次。有參評打算的同學,可以提前一年開始梳理自己的業績材料方向,對于不理解的內容,要及時查詢或請教他人。
- ?向有評審經驗的同事或朋友請教:如果身邊有參加過評審的同事或朋友,可以向他們請教評審中的“隱形要求”,這些往往是決定評審成敗的關鍵因素。
- ?材料準備齊全后,找專業人士審核:自己撰寫的材料容易存在盲區,尤其是首次參評的同學,容易忽視評審中的細節。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找專業人士幫忙重點檢查“是否符合評審要求”、“業績是否突出”、“佐證材料是否充分”等。
評審并非職稱申報的終點,而是對大家專業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而業績材料則是申報能否通過評審的“敲門磚”。只有嚴格按照要求準備材料,才算符合了基本條件。因此,大家一定要認真對待評審材料的準備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