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的開封,古巷里飄著牡丹香。王師傅攥著女兒的手,跟著人群逛完清明上河園——這是他第4次參加“希福中醫抗癌明星交流會”,和13年前那個連飯都吃不下的自己比,如今的他腰板挺直,面色紅潤,完全看不出是曾被判“高危”的腸癌患者。
一切始于2011年12月的清晨。王師傅蹲廁所時發現大便帶血,一開始以為是痔瘡犯了,擦了藥膏卻沒好轉。拖了半個月,血越便越多,還夾雜著黏液,他才慌慌張張去了醫院。
![]()
腸鏡結果像把刀:直腸腺癌,腫瘤已經長到腸壁深層。30多歲的他懵了——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就得了癌癥?沒敢耽誤,他立刻在河科大一附院做了手術,切除了病變腸段。本以為熬過手術就沒事,沒想到化療才是噩夢的開始:做了5次后,他開始持續腹瀉,一天跑七八次廁所,脫水到站都站不穩;勉強做完第6次,居然吐了血。“我當時就想,是不是復發了?命要沒了?”他回憶,化療后體重從170斤掉到138斤,臉色灰得像張紙,連女兒的照片都不敢多看。
病友群里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光做西醫不夠,得調身子。”2012年10月17日,王師傅攥著病友給的地址,找到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袁希福院長。
![]()
初診時他渾身沒勁,坐在椅子上都要扶著桌子。袁院長搭脈看舌苔后,開了健脾止瀉的中藥方:“先調化療的副作用,慢慢補元氣。”服藥2個月,奇跡悄悄發生:腹瀉從一天七八次減到一兩次,大便終于成形;再復診時,袁院長說他“面色透亮了,說話有底氣”。又調了半年藥,他的體重漲回150斤,能幫著家里搬米扛面,甚至偷偷去公園跑了半圈。
![]()
2014年底,王師傅去醫院復查:CT沒摸到病灶,腸鏡顯示腸道光滑,腫瘤抗原指標全正常。醫生笑著說:“恢復得比預想的好,回去上班吧。”
他回到了原來的崗位,每天朝九晚五;第二年,女兒出生,他抱著孩子站在陽臺,眼淚差點掉下來——“我以為自己看不到這一天了。”之后的10年,他每年都找袁院長調方,中藥成了“家里的常備藥”。
2024年4月,他帶著女兒來開封參加交流會。會上有人問他“抗癌秘訣”,他撓著頭笑:“哪有什么秘訣?就是西醫切干凈,中醫調身子,雙保險罷了。”逛古城時,女兒舉著糖葫蘆跑在前面,他跟在后面追,陽光照在臉上,連皺紋里都是暖的。
![]()
從2011年的絕望,到2012年的嘗試,再到2024年的從容,王師傅的13年抗癌路,沒有“逆襲”的戲劇感,只有“穩扎穩打”的實在:穩扎在西醫的規范治療里,打實在中醫的慢慢調理中。他說:“我不懂什么醫學原理,就知道現在能吃能睡能陪女兒,這就夠了。”
傍晚的開封城,華燈初上。王師傅牽著女兒的手,往酒店走——身后是13年的風雨,身前是平平淡淡的幸福。對他來說,這就是抗癌最動人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