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大家記得將“掘金日本房產”設為星標
不錯過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掘金醬
![]()
東京的一所產科醫院里,最近添了些特別的景象:
墻上的指示牌中不只有日語,還并列印著英文、中文、越南語等多種語言;育嬰室里,膚色各異的新生兒們并排而臥。
如今這樣的畫面,在東京已經算不上稀奇。
前不久,厚生勞動省公布了一組驚人的數字:截止2024年,日本出生的外籍嬰兒首次突破2萬人,達到2.29萬,占全國新生兒總數的3.2%,與在日外國籍居民約3%的人口比例數據相當。
要知道,在過去整整 60 年里,外國籍出生人口從未超過2萬人。但短短十年,這個數字就翻了1.5倍,比上一年還多出3千多人。
![]()
在這2.29萬外籍嬰兒中,中國籍位居第一,有4237人,緊隨其后的是菲律賓(1807人)和巴西(1351人)。
他們主要聚集在東京23區中的江戶川區、北區以及足立區。其中,北區的外國籍新生兒占比最高,達到 10.2%,相當于每十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是外籍。
而在琦玉縣蕨市,得益于交通便利、人口密度較低等因素,外籍新生兒占比更是達到了 21%。
![]()
就在外籍新生兒數量屢創新高的同時,去年日本本土的新生兒數量為68.6萬人,首次跌破70萬,比上年減少了4.1萬人。
這意味著,外籍新生兒彌補了本土新生兒減少量的一半以上,成為日本人口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們的到來,正在悄悄改寫東京的底色。
![]()
話說回來,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跑到日本生育?
首先,是令人安心的醫療體系。
從數據看,日本的醫療水平位居全球第一梯隊。世界衛生組織顯示,日本嬰兒死亡率僅1.9‰,安全性無可挑剔。
更難得的是,這種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并非高不可攀。在日本居住的外籍孕婦,生產時可以享受與日本人孕婦同樣的生育補助,一共是4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1萬元)。
而且好消息還在后頭——日本厚生勞動省已經宣布,計劃在2026年全額免除孕婦分娩費用,外籍孕婦同樣可以享受。
![]()
其次,則是為了孩子們的成長與未來。
在日本養娃,可以說幾乎不用花什么錢。從孩子出生一直到15歲,外籍子女可享受與日本人同樣的補貼,每月1萬5000日元(約730元人民幣)。此外,從公立幼兒園、小初高中,再到大學,多個階段都能享受學費減免甚至額外補貼。
針對更多日本其他的生活、醫療、教育等福利補貼,我們撰寫了一份系統性的獨家報告,歡迎下方掃碼領取:
子女學成畢業后,未來前景也很明朗。
如果有志于科研,日本無疑是理想的選擇,10月初日本一口氣斬獲倆個諾貝爾獎,諾獎數量全球僅次于美國和英國;如果選擇直接工作,2025年日本大學生就業率高達98%,可以說是畢業即就業。
![]()
優厚的福利與清晰的未來,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攜家帶口,將生活的重心移至此地。
但問題來了,既然各類福利制度如此完善,為什么日本人自己卻不生?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對醫療補助、學費全免、生活補貼等早已司空見慣,這些還不足夠抵消他們對生育的顧慮。
但對許多赴日外國人而言,日本人眼中所謂的“基礎福利”,已經遠遠超過了原本的生活環境,讓他們看到了全新的可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幫助外籍家庭在日本扎根,東京已經在十年間將國際學校的數量翻了幾番,大大降低了外籍家庭的融入成本。
可以說,日本不只是單純的生育地,而是為下一代鋪路的地方。
![]()
在不久的未來,這批外籍嬰兒將成為日本不可忽視的新力量。
日本媒體早就做過推算,預計到2050年,外國人在日本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將達到10%,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新高。
![]()
現在產科醫院里的外籍寶寶,未來可能是教孩子們唱各國兒歌的老師,也可能是社區里組織國際文化節的志愿者,甚至是支撐城市日常運轉的醫生、工程師、創業者。
隨著外籍人口不斷增多,對日本社會而言,這已不僅是勞動力的補充,更是一場共存的新考驗。
無論如何,眼下日本這場多元化浪潮,已然在路上。
我們有個“內部交流群”,里面會及時分享更多日本最新熱點、在日生活福利細節、重要趨勢解讀等資訊,感興趣的朋友歡迎掃碼添加進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