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側面反映出南京購房需求仍比較充足,只是需求的釋放力不足,市場處于緩慢修復狀態。
中房報記者 李葉 北京報道
“我們項目在‘國慶中秋’長假8天的業績抵得上整個9月了。”
“這個‘雙節假期’,我帶看了7組,僅一組成交。”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的成交情況明顯不如去年同期,但與前年相比仍有進步。”
10月8日~10月9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與多位南京地產從業者交談時發現,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南京新房市場呈現出“整體降溫、局部火熱”的分化格局,一邊是熱點樓盤到訪量破千組的熱鬧場景,一邊是部分樓盤和中介人士關于成交平淡的反饋。
根據南京網上房地產數據,國慶中秋假期(10月1日~10月8日)南京新房銷量達1095套(認購950套,成交145套),與2024年同期的1224套相比下降11%,但較2023年的956套增長15%。
就這一數據變化原因,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關榮雪告訴記者:一方面,出游熱潮分流了部分購房需求,線下看房、認購行為減少,影響了整體成交量;另一方面,市場觀望情緒仍濃,購房者對“抄底”時機判斷謹慎。和2023年數據對比,則從側面反映出南京購房需求仍比較充足,只是需求的釋放力不足,市場處于緩慢修復狀態。
眺遠營銷咨詢董事長兼CEO高承遠則認為,今年“國慶中秋”長假,南京樓市整體銷量下滑的核心原因不是需求消失,而是“提前被透支”。從去年“國慶”假期前開始,南京就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使南京樓市此后一段時間迎來了“熱銷期”,到今年假期反而進入“冷靜期”。加上去年“認房不認貸”剛落地,積壓需求一次性爆發,基數偏高,致使今年政策邊際效應遞減,買家觀望情緒重新抬頭,導致數字回落。
“但總量仍高于2023年,說明底部已經探明,只是復蘇斜率放緩,屬于‘熱二階’中的正常回踩。”高承遠表示。
熱銷與遇冷并存
在“國慶中秋”假期前,南京已有60個新建商品住房項目推出了限量特惠房源、專屬成交優惠、砸金蛋贏好禮等活動。這60個樓盤位于南京各個板塊,包括江北新區、玄武區、秦淮區、鼓樓區、棲霞區等。
如南京江北新區的通宇尊悅府,長假期間其推出每天一套特價房限時秒殺,成功認購者還可享品牌家電100%中獎;鼓樓區的映象星潮推出了團購禮,新客戶3人成團的,可享受1%的置業優惠;棲霞區的翡翠天域在國慶期間對所有房源推出額外1%的優惠,成交客戶還可領取家電禮包。
花樣促銷之下,不少項目收獲了不錯的成績。
“‘國慶中秋’期間,公司圍繞華發南京9周年做了感恩特惠促銷活動,5盤聯動,線上強調清盤特惠,線下推出節日活動。整體來看,項目在假期的業績基本上抵得上9月一整月業績。” 華發股份南京區域一項目負責人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9月,公司南京項目實現了6.05億元銷售額。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中海江南玖序到訪90組,成交8套,銷售金額1.5億元。”南京中海地產的一位相關人員向記者表示。
多個樓盤在“國慶中秋”假期結束后發布了“戰報”:如位于江北核心區的江韻瑧悅假期8天賣掉了20套房,銷售額達8000萬元;位于軟件谷的荷雨瑧悅在同時期成交35套,成交金額1億元;龍湖亞倫央璟頌在8天內累計銷售7000萬元;綠城沁百合同期累計成交26套,銷售金額超1.5億元。
綠城云廬項目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國慶中秋”假期意向客戶每日到訪量在30組以上,來看房的超6成都是地緣改善客群,對低密、四代宅比較青睞。
“一些南京郊區單價較低的項目賣得也很好,比如位于江寧上坊的金茂曉棠在假期賣出超30套;位于江寧正方新城的山語春風賣出近40套。” 南京一地產從業者周本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
有項目火熱,也有項目遇冷。
記者查閱一位南京地產人士提供的“國慶中秋”假期新房項目成交排行數據發現,成交套數在4套以下的項目占比不小,也有不少項目僅成交1套。“榜單肯定會有部分遺漏,但總體成交量明顯不如去年。”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產中介機構人士告訴記者,“雙節”假期帶看了7組客戶,僅成交了一組,樓市表現不如今年年初。有新房代理人士也表示,“帶看的13組客戶中僅2組購買,不少客戶持觀望態度,認為后續政策和價格能更優惠。”
環比來看,克而瑞南京數據顯示,9月29日~10月5日,南京市區(不含溧水、高淳)商品房成交2.6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65.71%。
對于南京樓盤銷售情況出現分化的問題,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河西、南部新城等核心板塊“熱銷”與六合、溧水等遠郊板塊“遇冷”并存,冷熱不均的情況容易導致整體數據失真。另一方面,2024年“國慶”假期疊加秋季房展會和限時1%額外補貼,集中網簽效應顯著;2025年同類集中促銷節點提前至9月中旬,部分需求已在9月提前釋放,也會造成“同比”口徑下的落差。
政策持續優化
就在“國慶中秋”假期結束次日,南京公積金政策迎來調整。
10月9日,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于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民生保障職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經報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批準,對南京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進行調整。
根據通知,單繳存人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50萬元/人提高至80萬元/人;家庭(夫妻雙繳存人)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仍為100萬元/戶。
早在今年6月30日,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就曾發布通知,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其中包括擴大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范圍、放寬異地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條件等。
就此次公積金政策的進一步調整,關榮雪分析,受制于貸款額度不足、首付壓力大,居民購房意愿受限,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可直接降低購房門檻,有助于釋放這部分需求。另外,市場成交量長期處于低迷及慢恢復狀態,公積金政策優化是地方政府“工具箱”中少數仍可發力的手段之一,意在通過金融支持手段穩定市場預期,提振購房信心。
柏文喜也認為,公積金調整有助于降低月供門檻,釋放剛需及改善型購買力,穩定“銀十”及今年四季度成交。同時,蘇州和合肥等地已先后將單人公積金最高可貸額度提到80萬元甚至90萬元,南京若不跟進,高技能人才和首套剛需可能外流。
“政策調整選在第三季度數據出爐、全年穩增長‘最后一公里’之際,信號意義大于實際額度。”高承遠表示,當下南京樓市的堵點不在“政策”,而在“預期”和“結構”。
高承遠進一步表示,南京商品房庫存去化周期雖保持在18個月以內合理區間,但板塊分化嚴重,主城四區鼓樓、秦淮、建鄴、玄武的新房去化周期相對健康,祿口、橋北等地區的新房去化周期卻遠超合理區間,遠郊盤則“降價也難賣”。同時,由于土地端“價高量控”導致新房定價錨依舊偏高,二手房降價后一二手倒掛收窄,買家“賣舊買新”鏈條受阻。另一方面,一些民營房企資金鏈條并未實質性改善,市場仍擔心交付問題。
多位房地產分析人士認為,南京樓市政策還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如對遠郊庫存高的區域實行‘一區一策’,給予更高比例的購房補貼或契稅返還,提升自住吸引力;推行‘帶押過戶+公積金直付’組合,提高二手房流通效率,對滿二唯一、滿五唯一的舊房業主給予換房個稅減免,引導‘賣舊買新’鏈條暢通;把保交樓資金前置到預售環節,修復民企信用,增強購房人信心;進一步提高住宅產品質量、優化供應結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