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水利、土木、環境等工科領域感興趣,河海大學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這所百年老校(始建于1915年)被譽為“中國水利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參與過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國家重大項目,江湖地位可見一斑。
![]()
最新統計,河海大學工程學、環境/生態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農業科學、化學、社會科學總論、數學、植物與動物科學10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環境/生態學進入世界排名前1‰。現有院士6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37人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支,國家級、省部級教學、創新團隊50支。
今年不僅在招生規模、專業設置、導師資源等方面實現跨越式增長,更在制度設計上充分傾斜在職人員,打造了一條真正適合職場精英的讀博通道。
全鏈升級:招生指標、學院、專業、方向、導師全面向在職人員傾斜
與2024年相比,河海大學2025年專業學位博士招生實現“五大擴容”,堪稱近年來最大幅度調整:
專業博士招生總計劃從83人增至107人,增幅29%;其中非全日制專業博士從49人增至68人,增幅39%,占比從59%提升至64%。
招生單位從13個增至17個,增幅31%,新增學院包括計算機與軟件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招生專業從2個增至4個,增幅100%,在原有土木水利、資源與環境基礎上,新增電子信息和社會工作兩大專業類別;
招生方向從8個擴展至16個,增幅100%,覆蓋安全工程、人工智能、環境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等熱門方向;
招生導師從126人增至228人,增幅81%,更多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加入專博導師團隊;
更關鍵的是,導師年度招生名額上限政策發生重大調整:從2024年“每名導師招收在職專博不超過1名”,改為“績效計劃導師每年招收博士總數不超過3名(含學博、專博),其他導師不超過2名”,并明確“專項計劃單列”。在實際執行中,多數學院允許導師將“非全日制專博”與“全日制專博”打通計數。這意味著導師招收在職考生的空間被實質性放大,不再是“象征性投放”。
例如,水利水電學院某國家杰青導師在2024年僅能招收1名在職專博,而2025年其團隊最多可招收3名專博(含非全日制),實際錄取中完全可能將2個名額用于在職人員。這種政策松綁,為在職考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入學機會。
三大王牌專業:站在全國第一的平臺上讀博
河海大學的學科實力有目共睹,尤其是三大王牌專業,不僅全國排名第一,更為在職考生提供了極具應用價值的研究平臺:
水利水電工程,國之重器的技術搖籃。該專業在2025年軟科排名中獲評A++檔次,與清華大學并列全國第1,是河海大學最具實力的傳統學科。學科擁有教育部水利水電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水災害防御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由吳中如院士等學術帶頭人領銜。對于參與過重大水利工程的在職考生而言,這里不僅能獲得頂尖學術指導,更能將實際工程問題轉化為博士課題。2024級在職博士生張強(化名,某省水利設計院副總工)將其負責的“高拱壩智能溫控系統”作為研究方向,導師團隊直接將其成果應用于西南某特高拱壩工程,實現產學研全鏈條融合。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全球排名第一的學科高地。該專業在2025年軟科排名中位列全國第1(A+等級),所在的水利工程學科連續多年蟬聯軟科世界排名第一。對于在水務管理、流域規劃、水資源配置等領域工作的考生,這里提供了最權威的研究平臺。2023級在職博士生王海(化名,某流域管理局副局長)將“跨區域水資源優化調度模型”作為研究方向,其構建的智能決策系統已被應用于所在流域的水資源管理實踐。
水務工程,城市水系統的創新引擎。該專業在2025年軟科排名中獲評A+等級,全國排名第1,融合水利工程、市政工程與環境工程,專注于城市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對于供排水公司、市政設計院、環保企業的技術骨干,這一專業極具吸引力。2024級在職博士生李明(化名,某大型水務集團技術總監)研究的“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智能識別系統”,已在其企業試點應用,預計年節約水量超千萬噸。
全面免筆試:聚焦工程實踐能力的考核革命
河海大學2025年在職工程博士招生全面取消傳統筆試,實行“條件審核+綜合面試”模式:
英語免考條件多元化:除常規的CET-6≥425、IELTS≥6.0、TOEFL≥80外,近5年內在英文國際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者同樣符合要求,這對長期從事技術研發但英語應試能力退化的在職人員極為友好。
專業能力看重實踐積累:重點考察考生是否“在其所在單位承擔的國家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項目中擔任負責人或核心骨干”,而非單純考察理論知識記憶。
面試形式科學合理:15分鐘PPT匯報+10分鐘專家提問,重點考察工程技術理論應用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工程實踐經驗和專業前沿把握。
某核電企業高工劉勤(化名)2024年報考時,因工作繁忙無暇準備專業課筆試而放棄。2025年政策調整后,他憑借參與的“核電站冷卻水系統優化”國家重大項目經歷,直接進入面試并成功獲得錄取。正如他所說:“把準備筆試的3個月時間用來打磨項目案例和研究計劃,性價比高出太多!”
兩大專業首年招生:搶占新賽道先機
2025年,河海大學新增085400電子信息和035200社會工作兩個專業學位博士點,為不同背景的在職人員開辟了新賽道:
電子信息,由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共同承辦,聚焦智慧水利、工業軟件、智能感知等方向。某通信企業5G技術專家趙柯(化名)已與意向導師溝通,計劃將“5G技術在水利物聯網中的應用”作為博士課題,正好契合國家“數字孿生流域”建設需求。
社會工作:由公共管理學院承辦,專注水利移民、流域治理、水政策等交叉領域。某省水利廳移民處處長趙民(化名)計劃報考,研究“重大水利工程移民社會適應機制”,將實踐困惑轉化為學術問題。
首年招生的專業往往競爭相對緩和,了解考生較少,對早期布局者形成“信息紅利”。
專項計劃擴容:在職人員的“專屬快車道”
河海大學2025年專項計劃實現重要拓展:
保留計劃:繼續實施“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和“對口支援西部高校專項計劃”;
新增計劃:設立 “與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培養”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專項,計劃招生10人,在水文水資源學院、水利水電學院、環境學院等設置專門方向;
政策優勢:該專項單獨排名、單獨劃線,不占導師常規招生名額,相當于為涉水行業在職考生開辟了“專屬快車道”。
值得注意的是,報考該專項須選擇“僅限與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培養”方向,且報考資格名單須經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審核推薦。對從事水利、土木、環境、測繪、交通等涉水行業的考生而言,這既是專業對口的學習機會,也是建立央企人脈的寶貴平臺。
導師認可:決定錄取的“金鑰匙”
河海大學2025年招考政策進一步強化了導師的主導權:
報名環節:新增“未落實導師(原則上報考導師不予調換)”為不予錄取情形,明確要求考生必須在報名前征得導師同意;
材料審核:各學院成立包括博導在內的材料審核專家組,對考生申請材料審核打分(滿分100,60分合格),占總成績25%;
綜合考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抽題作答(考查工程技術理論基礎,占比25%),第二部分為專家提問(考查科研能力、工程實踐、專業前沿把握等,占比50%);
錄取決策:導師在最終錄取中擁有絕對話語權,材料審核和面試中導師的評價權重合計達75%。
某設計院總工程師陳剛(化名)2024年報考時,雖背景優秀但因未提前與導師深入溝通而落選。2025年他改變策略,提前半年研讀意向導師近3年論文,結合自己負責的“長距離輸水工程水力控制”項目,撰寫了一份6000字的研究計劃,并主動拜訪導師進行面對面交流。導師對其項目經驗與研究構想高度認可,最終在面試中給予極高評價并成功錄取。
2025,在職讀博的最佳窗口期
河海大學2025年專業學位博士招生的系列變革,清晰傳遞出一個信號:高校正積極回應國家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主動拆除在職人員深造的門檻。從規模擴容到考核優化,從專項增設到導師權責強化,這一系列政策共同構筑了在職人員攻讀博士的“黃金窗口期”。
對于有志于在工程領域進一步深造的職場人士而言,2025年的河海大學專業學位博士項目,不僅是一次學歷提升的機會,更是一次整合學術資源、提升工程創新能力、拓展行業人脈的戰略投資。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現在就開始聯系導師、打磨研究計劃,也許明年此時,你已站在河海大學的博士講堂上,開啟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