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眾多國際美妝原料企業而言,2025年顯得頗為煎熬。
一方面,在整個化工行業深受全球經濟動蕩的拖累下,國際原料企業的成績單也變得喜憂參半,而且貨幣匯率的不利因素已經成為增長的“頭號敵人”。
另一方面,盡管從賬面看,眾多國際原料企業在美護領域相關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在中國市場也面臨新的競爭壓力。
如此背景下,國際美妝原料企業重點關注的方向有哪些?趨勢背后又有怎樣的科研引擎在驅動創新,引領企業穿越周期?
在今年PCHi領袖峰會上,《FBeauty未來跡》訪談德之馨、科萊恩LMC等國際原料企業相關高層,獲得了不同視角的洞察。
外部壓力加劇,美妝原料創新依然活力十足
從2025年上半年財報看,各家國際原料企業的整體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震蕩”,也因此對地緣政治、主要市場GDP增長情況展開了更多詳細分析。
![]()
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多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不太樂觀的市場預期,都讓國際原料企業的總成績單面臨前所未有的阻力。與此同時,2025上半年貨幣匯率的變化也讓跨國公司感受到極大壓力,例如歐元兌美元2025年上半年累計漲幅達到13.86%,這導致許多企業整體銷售額和美妝原料相關板塊的銷售額按當地貨幣匯率呈現增長,但按本國匯率結算時,最終卻是下滑的。
不過,在美妝、個護原料板塊,大多數國際企業均表現出積極的一面。
2025上半年,科萊恩護理化學品(包含個人&家庭護理、集團解決方案、工業應用、基礎化學、油脂、礦物解決方案)業務板塊營收達到10.96億瑞士法郎,按瑞士法郎計算,同比下降4%,但單看美妝原料業務LMC(Lucas Meyer Cosmetics)卻有著可觀的增長。財報顯示,由于在獨立/本土品牌方面定位精準以及中國項目增多,科萊恩LMC在充滿挑戰的市場中仍保持增長態勢;盈利情況良好。
禾大財報顯示,消費者護理產品的銷售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表現最為強勁,這得益于強大的分銷與零售業務表現以及美容護理產品在銷量方面的顯著增長,除了美妝活性原料之外,頭發護理表活、香精香料和家庭護理類原料均獲得業績增長。
贏創也在財報中表示:“在護理業務領域,我們針對活性化妝品成分的系統解決方案應繼續保持強勁、高于平均水平且盈利的增長態勢。”
雖然部分品類的原料市場出現陣痛,但并不影響國際美妝原料企業看好美妝原料。
帝斯曼-芬美意財報顯示,美容護理部門在防曬產品方面遭遇困境,原因是終端用戶需求疲軟以及客戶去庫存。德之馨集團財報顯示,化妝品成分部門的銷售額有所下降,原因是其防曬過濾劑產品的上年同期銷售額基數較高。但得益于包含微防護產品、活性成分、植物提取物和防曬過濾劑在內的差異化產品組合,該業務部門在戰略上處于有利地位。
神經學美容原料爆火,國際原料企業布局中國新賽道
中國無疑是國際原料企業最看好的市場,盡管競爭日益激烈,但整體發展正朝著有利于這些企業的方向推進。
帝斯曼-芬美意市場相關人士對《FBeauty未來跡》表示,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新”“奇”“特”的成分不再盲目追捧,而是變得更加理性。相比“成分熱度”,他們更關注成分是否真正有效,是否具備明確的科學機制和臨床驗證。這一轉變,正推動整個行業進入真正的“科學護膚”時代。
![]()
帝斯曼-芬美意認為,對原料企業而言,這意味著開發一款活性成分,不能僅停留在功效描述上,而要提供完整的科學鏈路——包括明確的皮膚生物學靶點、機制研究、功效驗證,甚至適配特定人群和膚質的臨床數據。
一個更加科學化的原料市場,拉高了入局者的門檻,但也在另一維度上為國際原料企業篩去了依靠低質量競爭的對手。“可以明顯感覺到市場壓力越來越大,客戶的需求在不斷提升,但還希望在價格上更合適一些。”
但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美妝原料需求。例如近年在中國市場十分流行的重組膠原蛋白,在海外市場并沒有看到同類技術市場的熱度上升。
德之馨化妝品原料部中國區總監勞樹權在《FBeauty未來跡》的采訪中表示:“以前我們研究出一個分子結構,然后就可以往市場上去推;現在會先研究出結構,把它放在那里,然后我們根據一些市場因素來選擇成分推廣。”
“早期流行的研究方式是以科學驅動,但現在是消費者和市場驅動。”勞樹權說。
據了解,針對更個性化、更卷但更科學化的中國美妝原料市場,各大國際美妝原料企業今年均在中國市場投入了更多前沿的技術成果:
![]()
今年上半年,帝斯曼-芬美意以“優雅御齡”為主題,聚焦健康美麗的消費趨勢,推出了ETERWELL? HAIR等多項關鍵原料技術,覆蓋護膚、防曬、護發等多個領域,回應消費者對“健康即美”的新期待。
亞什蘭可可光護因子blumilight?,路博潤的Argireline? Amplified肽等均是這些國際原料企業在肽類抗老成分的技術輸出。
值得注意的是,禾大、科萊恩、贏創等企業均已開始布局“神經學美容”成分賽道。
禾大神經美容科學成分CALMOSENSINE?,宣稱可有效抑制肌肉收縮,減少表情紋,同時刺激前內啡肽分子-甲硫氨酸腦啡肽的合成,從而緩解壓力,使人產生欣快感。通過雙相調控神經脫敏,進而調節CGRP的產生、減少感覺神經敏化,令肌膚更加舒緩放松。
而贏創則通過symbio?muls Aquasoft MB水感護膚技術、Symbio?Pire G3E1 MB等更為前沿的乳化體系,實現產品膚感和使用體驗上的全維度升級,從膚感著手為消費者提供更愉悅的產品體驗。
事實上,神經學美容目前已經在成品市場端呈現上升趨勢,多家美妝企業開始推出情緒護膚相關產品,美妝行業的競爭已經開始從功效論證邁向感官升級。
英敏特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全球推出具有情感益處的產品數量增加47.9%。因為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密切相連它們通過神經遞質、激素等信號分子進行互動,從而形成“腦-皮膚軸”,使情緒波動可直接影響皮膚狀態。
而神經美容類產品還會從體驗進一步延展到功能,相關護膚產品主要通過感官刺激來提升情緒如產品的形式和質地、香味、膚感、顏色或溫度神經科學研究最新成果使神經化妝品擁有切實功效,不僅能提振情緒,還能解決壓力引發的皮膚問題。
例如今年科萊恩LMC推出的GlowCytocin?愛的風信子成分,可以減少CGRP釋放舒緩鎮靜肌膚,并激活“愛情分子”——催產素受體。據科萊恩LMC科學家介紹,激活催產素受體,類似模仿戀愛狀態,可以增加皮膚的透亮感和光澤度,提高皮膚對溫柔觸摸的敏感度,減少皮膚刺激、減少皺紋,改善皮膚彈性。
不追熱度,用創新體系應對周期變局
表面看,更多神經學美容相關的前沿新技術的推出,讓國際原料企業依舊保持相對領先位置。但在競爭內卷化的中國市場,國際原料企業需要開始積極面對一些與“周期”“效率”相關的問題。
“因為響應時間和周期問題,很少有國際公司能夠抓住風口。”勞樹權表示,“德之馨現在很多熱門產品在市場推廣至少5到8年,甚至是10年,才能達到當前的市場熱度。”
科萊恩LMC科學家也向《FBeauty未來跡》表示:“我們其實十年前就已經開發神經學美容相關的這些產品,最終才能拿出一款成熟的原料產品,還需要把它背后整個功效體系摸清楚,這并不容易。”
可見,許多成功原料項目,都需要長周期的投入去培育,而當下很多新的成分生命周期很短,數年的熱潮之后,就會銷聲匿跡。
“市場熱度和節奏與真實的研發節奏是不同頻的,品牌在創新上可能更靈活,但是在原料端的創新更應該扎根在科技,回歸成分和功效本身的科學性。”勞樹權表示,德之馨開發一款活性成分時,會先去做基因組的篩查,定向觀察成分對于哪些基因的表達有顯著提升。“一款成分有許多文獻研究支撐相關作用機制,且德之馨可以解決相關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能交付消費者好的體驗感覺。”
![]()
與此同時,成分本身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原料企業需要尊重其市場發展的規律。
勞樹權認為,“一款經典的成分需要時間沉淀,一定出于真實的科學,其能夠經歷更長周期的市場考驗,需要有很長的推廣周期,然后被大家廣泛接受。并且需要有比較龐大的用戶基礎,才能成為經典成分。”
正因如此,許多小型原料企業很難有這樣的耐心和成分,它們更傾向于“短平快”的打法,但大型原料企業則會選擇耐住寂寞,但也會更傾向于通過技術儲備和先發優勢,實現“體系化”創新。
比如,德之馨有一個17000多種成分的分子庫。事實上,德之馨設計了很多單分子,將這種單結構小分子存入分子庫,然后會去做相關的基礎研究,再去看市場趨勢,把相關研究和市場需求去碰撞,實現成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市場需求的閉環。
“并不是我們看到市場里有什么樣的機會點,再去研究相關的成分。”勞樹權強調。
與德之馨類似,科萊恩LMC擁有700多個肽類原料的分子庫,而帝斯曼-芬美意也建立了多個專業科研平臺,如聚焦表皮層屏障健康的 CORNEOCARE?平臺,及專注衰老細胞的SENOLYTICS平臺,圍繞基礎機制和實際應用持續創新,開發出更精準、更有實證支撐的活性成分。
與此同時,在擁有大量活性成分分子庫之外,做深基礎研究也是國際原料企業應對市場需求的關鍵抓手。
“一個成分(分子)只能夠解決到一個很具體的靶點,那么它應用的可能性就會窄,因為這個靶點已經是非常精準了,反之,如果它的基礎研究在更深的位置,可以支撐更廣闊、更靈活的市場的應用,基礎的研究可以讓它‘長”到不同的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原料企業也在加速中國本土化的創新,以此貼近中國市場需求。
例如,科萊恩在中國本土化產能約占有50%左右,原材料本土化供應80%左右。LMC會開發出江蘇太子參產物相關的活性成分,其原料就取材于中國本土。“LMC正在尋找一個合作方式,開發適合中國人群、中國消費者的這些解決方案。”其科學家對《FBeauty未來跡》表示。
與此同時,國際原料企業也在針對中國市場搭建更完善的科學傳播服務體系,進一步挖深長期價值。
“我們每次開發一款原料,都會做一個很完整的體系。除了做好前期的這些技術研究之外,我們會把這些技術研究發布在國際期刊上為企業背書。”科萊恩LMC科學家表示。
勞樹權也向《FBeauty未來跡》透露:“德之馨服務體系也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基礎研究、最前沿的技術研究的背書,另外一方面德之馨也會去幫客戶做市場解釋,做科研傳播。同時還會為客戶做好知識產權的相關壁壘。”
可見,無論市場環境如何演變,國際原料巨頭始終依托科研體系化與平臺化優勢,直面成分市場日益專業化和碎片化的挑戰。這種植根科學本質的研發基因,不僅驅動企業以戰略定力布局長周期創新,鑄就穿越產業周期的核心韌性,更為行業樹立實證導向的理性標桿,最終驅動全產業鏈從追逐熱點轉向價值創造。
本文為FBeauty未來跡原創作品,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通過技術抓取用于AI訓練。
作者/陳龍
編輯/劉穎
排版/桂玉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