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印度《歐亞時報》今年3月刊登文章,點出中國海軍在大連船廠動工第四艘航母,排水量估計超11萬噸,裝上四條電磁彈射軌道,核動力推動,這家伙要是成型,塊頭能頂上美國海軍福特級,全球航母里頭拔尖。
衛星照片抓到船廠里模塊組裝痕跡,兩條平行軌道露在雪地里,明顯是為彈射系統準備的。文章說,這不光是福建艦的升級版,而是全新設計,長度寬度都拉長,噸位直逼美軍現役最大艦艇。
想想中國海軍從零起步到現在,步子邁得穩當,每艘艦都像家里添丁,帶點家族傳承又有點新意,讓人覺得這事不光是軍力堆積,還透著點國家一步步自立的味道。
![]()
2025 年下半年,印度《歐亞時報》援引衛星圖像分析報道稱,中國在上海江南造船廠的船塢內,正推進一艘新型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該媒體根據船體模塊尺寸與動力系統布局推測。
這艘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將達到 11 萬噸,配備 4 條電磁彈射器,建成后有望成為全球噸位最大、彈射效率最高的現役航母。這一消息引發國際防務領域的廣泛關注,此前美國海軍現役的 “福特” 級航母滿載排水量約 10.16 萬噸,配備 3 條電磁彈射器,而中國現役的福建艦滿載排水量約 8 萬噸,配備 3 條電磁彈射器,若新航母參數如印媒所言,將標志著中國航母建造技術實現新的突破。
![]()
從公開的衛星圖像來看,江南造船廠船塢內的航母分段已完成初步拼接,船體水線寬度與長度尺寸顯著超過福建艦。軍事專家通過圖像比對分析,該航母飛行甲板長度約 330 米,寬度約 78 米,甲板面積較 “福特” 級增加約 12%,更大的甲板空間可容納更多艦載機停放與調度。
尤為關鍵的是,甲板上預留的 4 條電磁彈射器安裝槽位清晰可見,彈射器軌道長度約 110 米,與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規格基本一致,但數量增加 1 條,這意味著新航母的艦載機出動效率將大幅提升。
![]()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福特” 級航母 3 條電磁彈射器在理想狀態下日均可彈射 160 架次艦載機,而中國新航母若配備 4 條電磁彈射器,且保持同等技術水平,日均彈射架次有望突破 220 架次,進一步縮小與美國海軍的差距。
電磁彈射器的性能優勢在福建艦的海試中已得到驗證。2024 年福建艦開展的電磁彈射測試中,成功完成殲 - 35 隱身艦載戰斗機、空警 - 600 預警機等多種機型的彈射起飛,彈射器能量調節范圍覆蓋 20 噸 - 45 噸,可適配不同重量的艦載機。
![]()
據中國船舶集團發布的技術資料,中國自主研發的電磁彈射器采用中壓直流供電技術,相較于 “福特” 級采用的中壓交流技術,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故障率低、維護成本低等優勢。
福建艦海試期間,電磁彈射器連續工作 48 小時無故障,而 “福特” 級在服役初期曾因電磁彈射器故障導致艦載機無法正常起降,最長修復時間達 72 小時。新航母配備 4 條電磁彈射器,不僅提升出動效率,還能在部分彈射器維護時,保障航母仍具備較強的作戰能力。
![]()
11 萬噸的滿載排水量意味著新航母將具備更強的續航能力與載荷攜帶量。根據航母設計規律,噸位每增加 1 萬噸,可多攜帶約 800 噸燃油、500 噸彈藥與 300 噸物資,續航里程可提升約 1500 海里。軍事專家推測,新航母將采用核動力推進系統,這是支撐 11 萬噸噸位與持續高航速的關鍵 —— 核動力裝置無需頻繁補充燃油,可使航母在海上持續部署 6-8 個月,航速保持在 30 節以上,而常規動力航母受燃油攜帶量限制,持續部署時間通常不超過 3 個月,航速在滿載狀態下難以長期維持 30 節。
若新航母采用核動力,將成為中國首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填補中國在該領域的空白,與美國 “福特” 級、“尼米茲” 級共同躋身核動力航母行列。
艦載機配置方面,新航母有望搭載更先進的機型組合。印媒報道稱,該航母將主要搭載殲 - 35 隱身艦載戰斗機、空警 - 600 改進型預警機、直 - 20 反潛直升機,以及正在測試的無人艦載攻擊機。殲 - 35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艦載戰斗機,最大作戰半徑約 1200 公里,具備隱身突防、超視距作戰能力,目前已在福建艦完成起降測試,未來將逐步取代殲 - 15 成為新航母的主力艦載戰斗機。
![]()
空警 - 600 改進型預警機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雷達探測距離與數據處理能力,可同時跟蹤 60 個空中目標與 40 個海上目標,為航母戰斗群提供更遠的預警范圍。
無人艦載攻擊機則可執行偵察、電子干擾、對地攻擊等危險任務,減少有人機傷亡風險,進一步拓展航母的作戰范圍。
航母的配套保障體系也在同步推進。中國已在南海、東海等海域建成多個大型航母母港,母港內配備可容納 10 萬噸級以上航母的碼頭、大型干船塢、艦載機維護廠房等設施,能為新航母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
![]()
同時,中國海軍正在加速組建新的航母戰斗群,配套的 055 型萬噸驅逐艦、052DL 型驅逐艦、093A 型攻擊核潛艇等護航艦艇已批量服役,這些艦艇具備強大的防空、反導、反潛、反艦能力,可與新航母形成協同作戰體系。
根據公開數據,中國海軍目前已擁有 3 個航母戰斗群,若新航母服役,將組建第 4 個航母戰斗群,進一步增強中國海軍的遠海作戰能力。
![]()
對于印媒的報道,中國官方尚未作出明確回應。中國國防部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堅持防御性的國防政策,發展武器裝備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軍事專家指出,航母建造周期較長,從分段建造到下水海試通常需要 3-5 年時間,新航母若目前處于分段拼接階段,預計 2028 年前后可完成下水,2030 年左右正式服役。
![]()
屆時,中國海軍將形成以核動力航母為核心、常規動力航母為補充的多層次海上作戰力量,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國際安全環境。
從福建艦到新航母,中國航母建造技術的進步不僅體現在噸位與彈射器數量的增加,更反映在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
從艦載機到電磁彈射器,從動力系統到配套裝備,中國已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航母產業鏈,擺脫對外部技術的依賴。這種技術突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國船舶工業、航空工業、電子工業等多個領域長期積累的結果,為后續航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