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歲數,身體偶感發沉、傷口愈合遲緩,不少人會以“年老使然”寬慰自己。然而,這些或許是血糖發出的隱晦警示。莫掉以輕心,及時測血糖并讓醫生評估,方為穩妥之舉。
這 3 個信號出現,別先歸為 “老了”,可能是血糖在報警
中老年人遇到下面這些情況,別先默認是年齡問題,不妨先測測血糖更放心。
![]()
白天總覺得沒力氣,歇夠了也緩不過來: 平時買菜做飯累了,睡一覺基本能緩,但如果周末歇一整天還渾身沒勁兒,連下樓散步的力氣都沒有,或是以前爬三層樓不費勁,現在爬一層就喘著想歇 —— 這種 “怎么歇都緩不過來” 的累,可能不只是年紀大,要考慮測血糖。
小傷口愈合變慢,還容易發紅: 生活里磕磕碰碰很正常,比如切菜切到手、走路蹭破皮,以前三四天就能結痂,現在過了一周還紅紅的,沒碰水感染卻好得慢,就要多上心。血糖居高不下時,身體內“修復傷口的幫手”——各類修復機制的效能會顯著降低。如此一來,傷口的愈合進程便會受阻,自然難以較快痊愈。
看東西突然模糊,不是老花眼: 不少中老年人有老花鏡,但如果平時戴老花鏡看報紙很清楚,突然字變虛了,換度數更高的也沒用,或是看東西像蒙了層霧,休息半小時也沒改善 —— 這種突然的視力模糊,可能和血糖波動有關,別只當眼睛老化。
![]()
測血糖不只是查 “空腹”,這兩個時間點更關鍵
很多中老年人覺得測血糖只查早上空腹就行,其實不夠全面,下面兩個時間點測了,才能更清楚血糖情況。
餐后 2 小時測血糖: 吃了飯血糖會慢慢升高,正常情況下 2 小時后會降下來,要是餐后 2 小時血糖偏高,說明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可能有問題。需留意,“餐后 2 小時” 的計時起始為進食第一口飯,而非用餐完畢。如此計時,方能確保時間界定精準,避免因計時方式有誤影響后續相關判斷。
睡前測血糖(尤其適合這兩類人): 要是晚上經常餓、心慌,或是半夜容易醒,睡前 1-2 小時(比如晚上 8 點左右)測次血糖很必要。數值太低可能半夜低血糖,吃一小把堅果或半塊全麥面包能緩解;數值偏高也能讓醫生更全面了解情況。
![]()
控血糖不用 “餓肚子”,中老年人這樣吃更舒服
一提控血糖,很多人覺得 “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其實不用這么極端,中老年人控血糖,關鍵是吃得舒服、吃得穩,不用刻意餓肚子。
主食 “摻著吃”,不用完全不吃白米飯: 控血糖不是不能吃主食,主食能提供力氣,完全不吃會沒精神。可以把主食 “摻著來”,比如做米飯時加 1/3 的燕麥、糙米或玉米糝,吃饅頭選雜糧的而非純白面的,這樣血糖不會升太快,也能吃飽。
調整吃飯順序,先吃菜再吃主食: 試試改變吃飯順序:先吃蔬菜,再吃魚肉、雞蛋,最后吃主食。比如晚餐先吃半碗炒青菜,再吃一塊清蒸魚,最后吃小半碗雜糧飯。先以蔬菜與蛋白質“填滿”腸胃,可延緩主食中糖分的吸收進程,使血糖平穩升高。此進食方式毫無負擔,讓人盡享自在愜意之感。
![]()
中老年人關注血糖,不是要找 “大問題”,而是早發現、早調整,讓身體更舒服。要是出現上面說的 3 個信號,別拖著,先測個血糖,再讓醫生評估,不用太緊張,很多時候稍微調整飲食、作息,血糖就能慢慢穩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