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大爺今年65歲,被查出糖尿病已有八年。這些年,他一直當“管控血糖”的乖學生,飲食清淡、按時吃藥,唯獨一件事,他總割舍不下——每天兩根煙。他常說,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哪怕家人醫生再三勸他戒煙,他總是一笑了之。
直到最近的一次體檢,他的心、腎、眼都陸續出現了問題。面對檢查報告,醫生神色凝重:“你的血糖還行,但煙抽得越多,危險可能比血糖未控還大!”這句話讓趙大爺猛然驚出一身冷汗:難道自己堅持抽煙,是在“火上澆油”嗎?
![]()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忌口、降糖藥、運動,但卻忽視了另一個殺手——香煙。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而長期吸煙者的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較未吸煙者高出近50%。
更可怕的是,吸煙對糖尿病的破壞不僅僅是血糖波動那么簡單,還會讓身體的3個器官提早“報廢”。想知道這3個器官是哪幾個?很多人以為最先受影響的是肺,其實恰恰相反!
吸煙本身對健康的危害為人熟知,但當它遇上糖尿病,就不僅僅是“疊加”,而是危險成倍放大。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戒煙,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腎功能衰竭、視網膜病變、高度致殘更是一觸即發。
![]()
美國糖尿病學會在2023年發布的循證指南曾明確指出:“吸煙是一切已知糖尿病并發癥的催化劑和加速劑”。
為什么說吸煙是糖尿病的大敵?吸煙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強,影響血糖穩定;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損傷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硬化;尼古丁等會促進體內慢性炎癥,令傷口更難愈合;能夠激活交感神經,升高血壓,增加心臟負擔。
這意味著,即使血糖控制再好,吸煙也可能讓糖尿病患者提前步入并發癥高發區。
不少人天真地以為,抽煙不過是“肺受累”。但對糖尿病人而言,真正最脆弱的,往往不是肺,而是心臟、腎臟和眼底。這些器官,一旦受損很難逆轉。
![]()
心臟:糖尿病本身就讓心血管變脆弱,而吸煙會讓這種風險直線拉升。國內有研究跟蹤3000多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吸煙的人心梗和腦梗風險提升了約2.7倍。香煙中的有害物質,會讓血液更黏稠、血管更易堵,從而加速腦卒中、冠心病的發生。
腎臟:腎是糖尿病人常常“最早損傷”的器官之一。吸煙會顯著提升腎小球濾過的壓力,損傷腎血管。據中華內分泌學會數據,持續吸煙的糖尿病人,5年內出現蛋白尿的比例高達36.4%,明顯高于未吸煙者。腎功能一旦滑坡,慢性腎衰、透析,甚至尿毒癥的風險驟增。
眼底:很多糖友反應“突然看東西模糊”,其實往往是視網膜病變在悄悄惡化。吸煙會損傷眼底微血管,促進新生血管異常生長,從而加速失明。數據顯示,吸煙糖尿病患者發展為中重度視網膜病變的幾率高出未吸煙者近2倍。而且,眼睛一受損,恢復起來極難。
![]()
既然明知吸煙“禍害”,那為什么還有許多糖友抱有僥幸心理?有的覺得“一兩根沒關系”,有的擔心“戒煙反而焦慮”,更有的說“反正年紀大了,隨意點”。殊不知,每一口煙,都是對自己健康的透支。
醫學界一致認為:糖尿病患者戒煙的獲益,遠超任何一種藥物。不論多晚,馬上行動都不遲:
血糖波動風險降低,戒煙三個月后,血糖日間波動區間縮小12%-17%;心梗卒中風險大降,戒煙一年,心梗風險可下降約52%;五年后幾乎恢復到健康人群水準;腎功能惡化延緩,戒煙半年,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平均下降8%左右;視力受損概率降低,及時戒煙的人,發生重度視網膜病變的概率下降接近一半。
![]()
怎么戒更科學?調整生活習慣:找替代品(如嚼口香糖),多喝水、運動解乏;家庭支持:家人提醒、共同監督,往往比單打獨斗更有效;求助專業門診:現在很多醫院都設有戒煙門診,戒煙藥物或心理干預都能大大提升成功率;設定目標:逐步減少到完全戒斷,別急于求成。
有人問,已經多年吸煙,現在還來得及嗎?答案是:只要現在戒起,每一天都是新開始!身體的自愈力超乎想象,就怕一拖再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