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緊平衡下,一場礦難點燃了銅價暴漲的導火索。
10月9日,滬銅主力合約暴漲4.19%,收報8675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現貨市場同樣火爆,長江現貨1#銅均價達86000元/噸,單日上漲2860元。
這場暴漲背后,是印尼Grasberg銅礦停產引發的供應危機與新能源需求爆發的 雙重共振。全球顯性庫存持續下降,LME銅庫存已降至9.8萬噸,同比減少32%,而市場即將迎來傳統的“金九銀十”需求旺季。
一、行情回顧,銅價破位上行
國慶假期后,銅價迎來爆發式上漲。截至10月9日收盤,滬銅主力合約報86750元/噸,單日漲幅達4.19%。現貨市場方面,長江現貨1#銅均價86000元/噸,上漲2860元;廣東市場現貨1#銅價格85870元/噸,上漲2600元;上海市場現貨1#銅價格86040元/噸,上漲2800元。
與此同時,國際銅價也同步走強。LME三個月期銅報價10733.80美元/噸,上漲64.80美元,漲幅0.61%。內外盤聯動性顯著增強,反映出 全球銅供應緊張格局正在加劇。
有色金屬板塊全面飄紅,滬錫主力合約漲1.95%,滬鎳主力合約漲2.39%。A股市場銅概念股更是成為資金追捧熱點,銅概念板塊單日漲幅高達6.40%。
二、歷史周期,銅價波動的密碼
回顧近20年數據,銅價與經濟周期高度關聯。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量化寬松推動銅價從3000美元/噸飆升至2011年的10184美元/噸,隨后因中國需求放緩進入長達5年的熊市。
2020年疫情沖擊下,銅價一度跌至4371美元/噸,但新能源需求爆發疊加供應鏈中斷,推動其在2024年創下88940元/噸(滬銅)的歷史新高。
從季節性規律看, 9,10月份是銅價上漲概率最高的月份,歷史上漲概率達75%。這與銅的消費旺季一般在春秋兩個季度有關的特征相符。
當前銅價正處于“牛長熊短”的周期特征中。歷史周期啟示我們,銅價每一次深蹲都是為了更高跳躍。在綠色轉型與金融屬性博弈中,回調或是長期布局良機。
三、礦難沖擊,供應瓶頸加劇
本輪銅價暴漲的直接導火索是 供應端的重大擾動。9月下旬,美國礦業巨頭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宣布,其旗下印尼Grasberg銅礦因發生事故而停產。
作為全球第二大銅礦,Grasberg年產量穩定在70萬噸以上,占全球總供應量的3.2%。該礦停產直接打破了全球銅精礦供需的脆弱平衡,成為今年銅市最大的供應擾動事件。
據評估,2026年銅的折損產量將約為26萬噸,2025年的產量影響也可能在15萬噸左右。而且該銅礦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恢復到事故前的生產水平。
銅精礦加工費(TC/RC)已持續下滑至歷史低位,反映了供需失衡的加劇態勢。過去兩年礦山新增產能不足,且連續出現產量折損情況,而精煉銅產能卻在快速擴張,導致了 銅市場供給端出現極端的負值加工費情況。
四、新能源需求,結構性增長引擎
在傳統消費領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 新能源領域已成為銅需求的核心增長引擎。光伏、新能源車等碳中和產業以及AI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正持續拉動銅需求增長。
電力領域投資持續加碼,中國電網投資預計增長6%,光伏裝機全球超500GW。電動汽車的耗銅量較燃油車翻倍,進一步增加了銅的需求潛力。
2025年新能源用銅量或超400萬噸。這一數據凸顯了銅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地位。隨著全球綠色轉型加速,銅的 需求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來自新能源領域的增量需求正成為支撐銅價長期走勢的重要因子。
此外,中美制造業庫存處于低位,若下半年政策刺激與經濟復蘇共振,補庫需求或推動銅價二次沖高。
五、金融屬性,降息周期的助推器
金融屬性是影響銅價的重要變量。美聯儲降息周期的開啟,為銅市場提供了額外的金融助推力。9月,美聯儲啟動降息,引發金融市場連鎖反應。
市場預期2025年四季度美聯儲仍有50個基點的降息空間。在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下,市場的整體氛圍和風險偏好將持續回暖,美元指數也將進入弱勢周期,這為大宗商品尤其是金屬價格提供了良好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降息屬于 預防性降息,并非衰退式被動降息,這為銅市場提供了相對較好的消費支撐。預防式降息背景下銅價穩中小漲居多,這與當前經濟軟著陸的預期相符。
國內政策端也呈現積極信號。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政策利率調降以及房地產政策的優化調整,均為國內宏觀經濟帶來利好。國內外宏觀政策的共振,為銅價創造了良好的上行環境。
六、未來推演,銅價何去何從?
展望2026年,隨著銅市場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銅價有望突破歷史新高 。
短期來看,銅價將維持偏強運行態勢,滬銅期貨主力合約有望沖擊前高。若后續庫存持續回落或需求旺季超預期,銅價上行彈性將會進一步釋放。
從技術面看,價格突破85000元/噸關鍵阻力位后,已形成強勢上漲格局。短期目標指向90000元/噸,中期或挑戰100000元整數關口。
不過,也需要警惕市場風險。礦山突發事件對銅價的沖擊容易引發過度反應。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抑制需求,以及銅礦供給超預期釋放等因素也可能對銅價形成壓制。
七、結論,周期與成長的共振
2025年銅市正呈現“新舊動能切換、宏觀擾動加劇”的特征。在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銅作為關鍵工業金屬,其 供需格局正在重構。
礦難事件作為導火索,暴露了銅市供應的脆弱性。而新能源需求的結構性增長,則為銅價提供了長期支撐。疊加美聯儲降息周期的金融屬性助力,銅價迎來了多重因素的共振上漲。
投資者需關注三大信號:政策拐點(美聯儲降息時點、中國財政刺激力度)、庫存周期(中美制造業補庫節奏)以及供給彈性(南美礦山復產與非洲項目進展)。
在周期與成長的共振下,銅價有望延續強勢。但也需要警惕短期漲幅過大后的技術性回調風險。把握周期節奏,才能在銅市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聲明:以上分析基于公開數據與周期模型推演,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
關注我,投資路上多一雙眼睛,少幾道傷疤。若看到滿眼錯誤,是我錯了;若覺得都是對的,更是我錯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舍由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