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兩軍大量使用無人機作戰的背景下,相應的無人機戰術也不斷發展,以至于五花八門。
比如將無人機裝在卡車、無人艇內,然后抵達預定目標附近后,再集中放飛,給予對方重大打擊。
還有將無人機預伏在敵軍的必經之路上,待目標出現時再突然襲擊。
![]()
最近,烏克蘭國民衛隊的拉薩爾部隊,又開發出了新的無人機玩法。
(注:拉薩爾部隊是隸屬于烏克蘭國民衛隊第27旅的一支無人機作戰部隊,最早由于志愿者在2022年組建,隨后不斷擴充建制,成為烏軍著名的無人機單位之一,目前的指揮官為帕夫洛·拉扎爾·葉利扎羅夫上校)
![]()
該部的一架無人機在發現俄軍的山毛櫸防空導彈車隊后,直接停在了一輛車的車頂。
![]()
![]()
隨后以山毛櫸防空導彈車為“坐騎”,一直前進了約15公里,抵達了俄軍防空部隊的臨時陣地。
![]()
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俄軍士兵都沒有發現這架無人機的存在。
直到終于有人注意到這架“不速之客”,一群俄軍士兵才圍了上來。
![]()
![]()
可能是以為這架無人機是出現故障后,才被架在車頂的,俄軍士兵們最初倒沒覺得如何危險,反倒都覺得有意思,紛紛拿出手機來拍照圍觀。
甚至還有名俄軍士兵拿根棍子上來杵的,真也沒太當回事。
但實際上這架無人機還是“活的”,所以將圍觀的俄軍士兵行為都拍了下來回傳到后方。
![]()
按照烏軍方面的說法,這架無人機后來自爆,俄軍士兵四散奔逃。
不過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在俄軍士兵奔逃時,無人機視角的鏡頭并無抖動;如果真是自曝的話,那么不會從容拍到俄軍奔逃的畫面,這無人機上的攝像頭肯定也隨著爆炸毀掉了。
所以也有相關媒體解釋稱,烏軍可能還有另外一架無人機,是另外的無人機爆炸引發了俄軍的奔逃。
不過如果有另外的無人機存在,那么這架無人機的視角肯定也會公布,但并沒有。
![]()
因此,又有解釋稱,可能是因為烏軍當時已經使用別的無人機和炮彈/導彈襲擊了這里,所以俄軍四散奔逃。
當然具體的毀傷情況,現在確實是沒有畫面,所以烏軍的說法權且當個參考。
不過烏軍無人機停在俄軍的防空導彈車上,并“搭便車”一直開到了俄軍陣地,這是確實無誤的。
之所以不在發現俄軍防空導彈時就發動攻擊,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烏軍無人機本身是偵察型,實際并未攜帶爆炸物;
第二:烏軍想要跟著俄軍的車隊抵達其駐地,因為駐地的俄軍車輛更多,目標更有價值;此時再發動集中打擊的話,戰果無疑會很大。
![]()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拉薩爾部隊在9月初時,就曾使用類似的作戰方式摧毀過俄軍的防空導彈。
當時的情況也是有無人機蹲在俄軍防空導彈的車頂,然后待其開回駐地后,再使用別的無人機投彈發動打擊。
那次并沒有拍到俄軍士兵圍觀的畫面,但有無人機打擊得手后的爆炸畫面。
所以這次烏軍沒有公布相應的爆炸畫面,很可能是在協同方面出了些問題,沒能拍到相應的戰果毀傷情況,或者說連毀傷也不存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無人機的戰法使用,本身還是很有意義的。
![]()
而且“搭便車”這種行為,既省去了自己的能耗,又確實能跟著俄軍車輛摸清其運動路線,以及發現更有價值的目標。
這套戰術如果使用精煉,尤其是在夜間使用,各系統在配合熟練的話,取得大戰果的可能性非常高。
幾乎可以肯定,此類戰術會在未來進一步得到推廣,而且俄軍那邊肯定也會“如法炮制”;各種車隊的駕駛員和護衛兵除了要時刻警惕即時爆炸的無人機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車頂上是不是有搭車的來了。
一旦發現的話,就要想辦法解決掉,可別傻乎乎開回營地再合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