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硅谷傳來一個重磅消息。
OpenAI,這家兩年前還在為幾十億美元融資奔波的AI公司,剛剛完成了一筆讓全球科技圈震驚的交易——公司估值直接飆升到5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56萬億。
什么概念?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馬斯克的全部身價。要知道,這位全球首富身價10月1日剛剛短暫突破5000億美元,凈資產約45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2萬億元)。
![]()
全球十大富豪榜
更夸張的是,這個估值已經把SpaceX(2.84萬億人民幣)、字節跳動(2.35萬億人民幣)遠遠甩在身后。就連同為AI賽道明星選手的Anthropic,1.3萬億的估值在OpenAI面前也顯得有些寒酸。
1. 一場66億美元的“內部分贓”
這次讓OpenAI估值暴漲的,其實是一場員工股份的二級轉售。
說白了,就是OpenAI的現任和前員工們,把手里的股票賣給了一幫財大氣粗的投資機構。軟銀、Thrive Capital這些大佬們,掏出了66億美元真金白銀,就為了從員工手里買點股份。
有意思的是,OpenAI原本批準了超過100億美元的股份可以出售,但最終成交額卻沒達到這個數。
為啥?因為還有不少員工選擇繼續持股。畢竟,誰都看得出來,這家公司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就在幾個月前,軟銀主導的那輪融資里,OpenAI的估值還“只有”3000億美元。短短幾個月,估值就漲了2000億美元。這種漲幅,連最瘋狂的加密貨幣都要自愧不如。
![]()
2. 營收暴漲但還在虧損
別看估值這么高,OpenAI其實還在虧錢。
2025年上半年,OpenAI的營收達到了43億美元,約合306億人民幣。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024年全年收入的16%。按這個增速,今年營收破百億美元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問題是,AI這個賽道太燒錢了。訓練一個大模型的成本動輒幾千萬美元,還不算那些天價的AI人才薪資。
說到人才,Meta最近正在瘋狂挖角OpenAI的研究員。據說有些AI專家的薪資總包已經達到了九位數美元——沒錯,就是7.1億人民幣起步。
這種薪資水平,讓華爾街的投行精英們都要羨慕得流口水。
OpenAI正在醞釀一個大動作——從“有限盈利的公益公司”轉型為傳統的營利性公司。
這個轉變意味深長。當初OpenAI成立時,打的旗號是“為全人類開發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現在看來,在資本的推動下,賺錢似乎變成了更緊迫的任務。
![]()
不過OpenAI也留了一手,據說重組后的非營利母體仍將保留對公司方向的控制權。這算是給自己的“初心”留了個位置。
與此同時,OpenAI和微軟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兩家公司正在商討重組架構的細節,這背后的博弈恐怕比表面看起來要復雜得多。
3. 3.5萬億估值背后的隱憂
在資本游戲之外,OpenAI的產品迭代速度依然驚人。
8月份剛推出旗艦大模型GPT-5,10月1日凌晨又發布了視頻與音頻生成模型Sora 2。這種更新頻率,讓競爭對手們壓力山大。
黃仁勛上周在播客里預測,OpenAI將成為下一個萬億美元公司。按照目前的增速,這個預言實現的時間可能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
表面上看,OpenAI已經站在了全球科技公司的巔峰。但仔細想想,這個3.5萬億的估值里,藏著不少隱憂。
首先是盈利問題。營收增長再快,不賺錢終究是個問題。AI基礎設施的投入是個無底洞,光靠融資總有燒完的一天。
其次是競爭加劇。Meta、Anthropic、xAI這些對手都在加速追趕。特別是馬斯克的xAI,據說估值也可能達到2000億美元。這場AI軍備競賽,誰都輸不起。
最要命的是人才流失。當其他公司開出九位數薪資挖人時,即便是估值3.5萬億的OpenAI,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
![]()
4.寫在最后
OpenAI的故事,像極了一部硅谷版的《速度與激情》。
兩年時間,從默默無聞到全球最貴獨角獸,這種增長速度讓所有人都看傻了眼。但越是在高處,越要小心腳下的路。
3.5萬億的估值是榮耀,更是壓力。市場給了OpenAI如此高的期待,接下來就看Sam Altman和他的團隊,能否繼續創造奇跡了。
畢竟在AI這條賽道上,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太多步……可能就成先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