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吳大爺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長
知識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學習思考,尋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一個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心靈,喜歡給人講知識講故事的男人。
“千年不掩,天地有常。”
中國文明有其獨特的軌跡,不同于西方國家以“國家建立年限”作為衡量文明的起點。
理解這條軌跡,有助于我們超越“落后被打”這一自我敘事,看到一個更完整、更有張力的中國。
![]()
一、中國:唯一“不中斷”的文明里
我們常聽“落后就要挨打”,也常被暗示:閉關鎖國 → 落后 → 被侵略。
這一套敘事根深蒂固。
但在《經緯華夏》里,作者以更深層的視角拆解: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依然保留原住民文明的國家,經歷幾千年持續的政治文明積淀,其政府形態,遠非“跟西方照鏡子”的那種制度映射。
西方當代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一直在強調“威脅”。
要么是你要威脅他們,要么你在被他們威脅。
但中國并無那個能力成為“對西方的威脅者”。
問題在于話語邏輯本身停留在冷戰時代意識形態投影中。
因此我們在教科書和主流話語里看到的“閉關鎖國”“落后挨打”,極可能是一種被強加的意識形態,而非客觀歷史全貌。
確實,近代以來的戰爭、侵略、屈辱,不可否認。
但它們不必然來源于“我們自身落后”的必然因果鏈條。
我們也要看到:這套敘事極可能是“勝者寫史”“話語強加”的結果,是將責任外化,把強盜行為撇清。
![]()
二、“均田免賦”:歷朝共識與當代延續
要看中國政府的本質,就要回到“開國之君都要給農民做的那件事”——“均田免賦”。
這里其實包含兩步:先“均田”(把土地分給農人),再“免賦”(減賦稅)。
凡能真正做到這兩步的朝代,通常能維持約兩百年的穩定周期。
1949年后,中國也在當時“先均田、后免賦”的傳統邏輯下走來:
1950年代: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給農民;
2006年: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免賦”(即農民不再負擔農業稅)。
雖然免賦的時間晚于均田半個世紀,但這在邏輯上延續了中國歷代王朝所追求的“國之根本在于農”的理念。
換句話說,這種“無限責任政府”在中國有其根基:
政府不能撂挑子,不能說“我發不出工資就不干了”;
不同于西方那種政府可被“停擺”、可被“叫停”的有限責任機制。
正是因為這種責任機制,中國政府在面對貧富差別、區域失衡時,具有一種歷史義務感,“平衡三大差別” 成為其投資目標、發展任務。
三、東亞模式與土地革命的擴散
不要把土地革命看作中國獨有的偶然歷史事件。
事實上,從中國出發,它在東亞地區引發連鎖效應:
韓國農民看見北方的同胞得了地,就問:
憑什么我們不分?
于是韓國也發生一次農民運動。
整個東亞,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無論制度形式如何變化,底層社會都經歷了土地分配、農民“財產下沉”的變革。
在日本,農協體系以一種制度化的形式,讓農民獲得了相對穩定的收益,長期以來農民的收入甚至跑贏城市居民。
相比之下,印度因為至今仍未完成大規模土改,加上種姓體系固化,農民武裝、毛派運動頻發,很難實現社會穩定。
在這條路徑里,中國先發動、先落地。中國的成功給東亞下層社會帶去了“財產底盤”的保障。
這也是為什么東亞能維持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
![]()
四、制度不是萬能,但全球金融化是一種競劣機制
有人說“制度比誰好誰強”,可在全球金融化環境下,這種說法有很大局限性。
全球資本流動、金融杠桿、債務危機、區域資源競爭……
這些結構性因素,往往比“誰的制度好”更具殺傷力。
我們觀察到:誰先爆發危機,別人就來抄底。制度優秀但陷入債務陷阱的例子不在少數。
所以當我們再去討論誰“做得對”“誰有理”,時常陷入無意義的爭論。
那些已逝的歷史現實,更多是由結構性矛盾與客觀制度變遷造成的,而非簡單的“制度優劣對抗”。
![]()
結語:做一個有遠見的思考者
“年輕的孩子們,要有超越主流的獨立思考能力。”
溫鐵軍、許倬云等學者都提醒我們:不要把被灌輸的歷史敘事當真,要有一種“尚未見”的遠見能力。
所以基于這些歷史與現實脈絡,我給自己,也給你,提出以下行動指引:
l去懷疑的“顯而易見”敘事,不要把“閉關鎖國”“落后挨打”視為理所當然。
l理解中國那種“無限責任政府”的歷史約束與可能性,以此為基準看待當下的公共政策、扶貧、區域發展。
l吸收東亞成功的經驗,但不盲目照搬:日本農協可以被借鑒,但農協體系也有利益扭曲的問題;日本水果天價,有其市場制度的扭曲。
l不要陷入“制度萬能論”的誤區。
即便是制度好,也要應對全球金融化、資本流動、結構性沖擊。
l培養“看見未見”的眼睛。
在迅速變化的時代,最寶貴的不是模仿別人成功的路徑,而是看見未來可能存在的路徑。
l從下層社會視角出發觀察社會:農民、勞動者、弱勢群體的財產與收入分布,是社會穩固與否的底盤;如果這個底盤搖晃,哪怕最高層制度多么光鮮,也可能走向失衡。
走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寫作、傳播、講故事。
你是公眾,也在構建話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是照搬別人給你的歷史版本,而是有責任打磨出一個真正立體的脈絡。
因為,理解是最好的力量。
愿你在文字里握住那條脈絡,也在思考里擁有那雙“看見未來”的眼睛。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我是吳大爺,夜風同學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