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春節前,在全國開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動,突出重點行業領域,抓好隱患排查、矛盾化解、應急處置和標本兼治,全面糾治欠薪行為,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欠薪是個老問題,雖然建筑工程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實名制管理等制度的籬笆越扎越緊,但部分行業的欠薪現象仍然存在。欠薪問題關乎社會穩定,勞動者維權無門或門檻很高,往往導致糾紛升級。保障好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權益,讓討薪少走彎路、降低維權成本,為農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是應有之義。
近年來,隨著廣東政法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公眾對法律服務已不再陌生,廣東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也在維護農民工權益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據南都報道,近年廣東法律援助每年平均可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超24億元,其中為農民工追回血汗錢近11億元,通過這一數字就可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作用。
約3億的農民工是我國就業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背后是千千萬萬個家庭。面對如此龐大的基數,尊重、保護農民工的權益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涉及體制機制和法治建設的大問題。是以,治理欠薪問題不僅在于法律保障體系要行之有效,法律援助作為農民工依法維權的重要渠道,同樣需要深度融入農民工討薪維權的全過程。
對此,基層有關部門承擔著最直接的責任。此次通知提到,要強化基層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抓好矛盾化解和困難幫扶。今年年初,司法部部署開展法律援助“安心行動”,以此為契機,廣東各地進一步深化法律援助的便捷性和可及性,除了主動排查線索、提前化解欠薪糾紛,還有縣鎮因地制宜建立“邊界聯調+庭所共建”機制,協同發力讓化解機制常態化。
在治理欠薪問題中,法律援助不僅從個案發力,也在推動整個社會形成尊重勞動、保障權益的良好氛圍。上述“安心行動”中,就有不少法律援助機構在生產一線等農民工聚集的地方開展精準普法和針對性法律援助宣傳。此外,從廣東省三級法院援助機構的全面建成,再到疑難案件的線上申請審批也不超過3個工作日,法律援助已經從“家門口”走到了“指尖辦”“馬上辦”,為勞動者提供更普遍、更高效、更優質的法律“靠山”。
當然,治理欠薪問題,既要及時有效,更要標本兼治。接下來,要持續強化法律援助的兜底保障作用,也要完善源頭治理機制,通過加強勞動監察執法、規范企業用工管理、建立工資支付預警平臺等措施,構建起“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后救濟”的全鏈條治理體系。同時,還需進一步推動法律援助與勞動仲裁、司法訴訟機制有機銜接,形成化解欠薪糾紛的合力,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讓農民工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