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是中國古代極具文化象征寓意的一種花卉,在中國古代文人看來,蘭花長于幽谷,潔身自好、青翠幽香,有君子之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蘭花就成為士大夫歌頌的對象。傳聞孔子周游列國19年而未得到重用,在返回魯國途中,孔子看到了雜草叢中的幽蘭,便感嘆道:“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外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孔子以蘭自比,自此蘭花便成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代表。
不過,孔子所歌頌的“蘭”其實是一種全株具有芳香氣味的香草,也被稱作蘭草。及至北宋中葉,于秋季開放的觀賞植物蘭花逐漸代替具有實用價值的草藥蘭草,并被人所熟知。又由于蘭花姿態優美,它開始出現在宋代繪畫中,現存北宋繪畫并未見蘭花形象,最早的蘭花見于南宋,是趙孟堅(字子固)所繪的《墨蘭圖》。趙孟堅是宋太祖第十一世孫,因仕途不順,這位學養深厚的貴族后裔具有典型文人的特征。《墨蘭圖》中,他以飄逸的筆法描繪了二叢蘭草、四朵蘭花,其中蘭葉舒展開放,蘭花清逸淡泊,盡顯堅韌風雅之姿。
故宮博物院藏南宋佚名畫家所繪《百花圖》卷中同時出現了春蘭和蕙蘭,畫卷中,畫家以極為寫實的筆法描繪了他對自然界花卉的觀察,而春蘭、蕙蘭與百花一起隨著季節流轉次第開放。對蘭花類似的描繪還可見于南宋馬麟的《蘭圖》,此幅畫作描繪蕙蘭一枝,畫家將蕙蘭的中萼片、側萼片、花瓣、唇瓣、柱頭、苞片都準確地呈現出來,這種科學精準的刻畫足以說明這幅畫作是畫家對照蘭花寫生創作而來。
隨著蘭花被大量繪入畫卷,南宋之后,蘭花逐漸成為畫家喜愛的繪畫主題,尤其是宋末元初許多文人以蘭花自喻,以此表達自己的人生理想。鄭思肖是由宋入元的遺民畫家,親歷國破家亡后,鄭思肖發誓永不為元朝效力,并改名為“思肖”,坐臥必向南,表示不忘宋室,自號“所南”。鄭思肖酷愛畫蘭,一生畫蘭無數,但每次畫完都會燒掉以示氣節。時至今日,我們僅能從寥寥數幅作品中窺見鄭思肖墨蘭的獨特之處。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墨蘭圖》中,鄭思肖的蘭花既沒有根部,也從不著土,這是獨屬于他的“露根蘭”“無土蘭”,這既是鄭思肖對“國土已被番人奪去,我豈肯著地”的控訴,也是他對故國的追思和熱愛。
元代趙孟頫把文人畫推向了一個重要的高度,他以書法入畫,畫蘭筆墨圓潤、蒼秀、高雅不俗。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為給好友王元章送行,趙孟頫創作了《蘭蕙圖》相贈,趙孟頫很少單獨畫蘭,而是將蘭花與蕙花、竹子、石頭等元素結合起來。黃庭堅在《修水記》中稱:“蘭似君子,蕙似士大夫。”趙孟頫將兩者結合,也是想表達他作為南宋皇室后裔雖被迫服務于異族統治者,但仍有文人的孤高情懷。
![]()
【南宋】趙孟堅?《墨蘭圖》?中國畫?34.5cm×90.2cm?故宮博物院藏
此外,元代僧人畫家普明(號雪窗)也是專擅墨蘭的畫家,當時他的蘭花廣受歡迎,有“家家恕齋字,戶戶雪窗蘭”的說法。元至正三年(1343),普明在蘇州虎丘云巖寺創作了《蘭竹圖》,描繪一叢旺盛生長的蘭花,旁邊還有低矮的新竹以及一叢荊棘。
![]()
【元】普明?《蘭圖》?中國畫 32.9cm×36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到了明代,墨蘭已成為專門的畫題,其中文徵明的蘭花筆墨精煉、細秀飄逸,有“文蘭”的美譽稱號。技法上,他主要學習趙孟堅和鄭思肖的風格,他晚年的作品《漪蘭竹石圖卷》中有段自題,詮釋了他所繪蘭花不同于兩人的地方。他的蘭花沒有懷才不遇的憤懣,也沒有痛失故土的悲哀,只有“空谷幽蘭”的畫意。
“蘭花”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的四君子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用蘭花來寄托情感,但還有一個畫蘭群體值得關注,即女畫家。例如明代畫家馬守真常以蘭花寄懷言志,表明自己雖身處青樓卻不失君子之風,其畫中蘭花雖長于荒坡野嶺,但仍顯示出不屈不撓的精神。此外,女子畫蘭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以此為媒介進入文人社交圈。上海博物館藏有一幅馬湘蘭57歲時所作的《蘭花圖卷》,畫卷右側有馬湘蘭親筆題記:“甲辰(1604)夏日,在松院仿趙子固畫蘭贈彥可兄,湘蘭馬守真。”“彥可”即文徵明的曾孫文從簡,對于贈送于他的禮物,馬湘蘭明確地指出自己仿效的是南宋畫家趙孟堅的風格,趙孟堅作為畫蘭史上宗師級人物,極受文人所推崇,在馬湘蘭看來,這樣的畫蘭風格應該更能被士大夫所接納。
明清之際,大多數畫家直接采用前人開創的寫蘭范式和口訣進行創作,幾乎脫離了對現實世界蘭花的觀察,他們的創作也越來越流于圖式和套路。但還是有一些畫家仍保持著對自然萬物的好奇心。清初的某一個秋天,惲壽平的好友從福建給他帶了一些蘭花枝,這讓愛蘭的惲壽平欣喜不已,于是他畫了一幅畫。惲壽平將這些花枝放在房中對臨寫生,畫面中最左側的兩枝花朵零落殆盡,僅剩三朵稀疏地掛在枝頭,右側三枝則花開正盛,中間一枝仍然滿是花苞。畫家這樣的安排似乎是想將蘭花開花的整個過程全然展現出來,讓畫面充滿生命力。
![]()
【清】惲壽平?《蘭花圖卷》?中國畫?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畫蘭名家鄭板橋也是一位注重寫生的畫家,為了更仔細地觀察蘭花的生長狀態,他曾自種蘭花數十盆,并在三春之后將他們移植到野外,觀察其自然之態下的純美氣質。鄭板橋的蘭花也主要分盆中之蘭和山野之蘭兩種,他做官期間創作的《盆蘭圖》,也暗喻被官場束縛的自己,這時鄭板橋已對為官產生了厭煩,并有了歸隱之意,而盆中飄逸瀟灑的蘭花也暗示出鄭板橋對自由的渴望。在鄭板橋看透官場黑暗,辭官歸隱后,他又創作了《荊棘叢蘭圖》,并題識:“滿幅皆君子,其后以荊棘終之,何也?……蓋君子能容納小人,無小人亦不能成君子,其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這一獨特的題款展現了鄭板橋的人生哲學,他把蘭竹、荊棘分別稱為“君子”“小人”,但畫面中并未對兩者區別表現,而是從容面對自己曾遇到過的小人,就像這山谷中的蘭花,因為有荊棘相伴,反而生長得更加茂盛。
![]()
【清】鄭板橋?《荊棘叢蘭圖》?中國畫?南京博物院藏
自古以來,中國蘭花繪畫始終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不同時代的創作者,無論是懷才不遇的文人、忠貞不渝的遺民,還是渴望認同的青樓女子,都通過蘭花這一意象,構建起超越花卉本身的精神對話。■
編輯 | 楊曉萌
制作 |殷鑠、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馬子雷
終審 | 陳 明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