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語出驚人:“要是中國愿意,菲律賓可以成為中國的一個省!”此言一出,即便在菲律賓國內也引發了軒然大波,不少人罵他昏聵愚蠢。那么,他當時為何會拋出如此驚人之語?難道他真的打心底里希望菲律賓并入中國嗎?
![]()
2018年的菲律賓政壇,猶如一鍋煮沸的濃湯,翻滾著各種復雜的聲音與情緒。而杜特爾特的一句話,恰似一顆投入沸湯的重石,瞬間讓整個國家炸開了鍋。在一次華人聚會上,他看似漫不經心地拋出那句“要是中國愿意,菲律賓就成它一個省吧”。
這話乍一聽,像是朋友間插科打諢的玩笑,可一經傳播,國內反對派瞬間如被踩了尾巴的貓,跳將起來,罵他腦子糊涂、賣國求榮。這番言論看似荒誕不經,但若結合杜特爾特一貫的執政風格,又似乎隱隱透著幾分道理。自他上臺后,便堅定不移地推行親中路線,在南海問題上,將從前的激烈對抗轉變為柔和的“和稀泥”策略,其背后,顯然是想從中國這里獲取實實在在的利益。
讓我們把時間回溯到杜特爾特上任之前。那時,阿基諾三世掌控著菲律賓的政局。南海仲裁案的“勝利”,讓菲律賓飄飄然起來,覺得自己在道義上占了上風。仗著有美國在背后撐腰,菲律賓在黃巖島、仁愛礁等地與中國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然而,現實卻給了它沉重的一擊。漁民出海捕魚,整日提心吊膽,生怕遭遇不測;經濟上,也并未因這種對抗姿態而獲得多大起色。基礎設施更是一塌糊涂,馬尼拉的交通擁堵不堪,車輛如蝸牛般緩緩挪動;農村的灌溉系統仿佛還停留在古老的年代,陳舊而落后。
![]()
2016年,杜特爾特當選總統,他高喊著“建橋修路,搞活經濟”的響亮口號走馬上任。他敏銳地察覺到,美國那套所謂的盟友關系,根本無法為菲律賓帶來實質性的幫助,而中國卻手握“錢袋子”,能提供一攬子的基建項目。他首次訪華,便簽下了高達240億美元的協議,鐵路、橋梁、港口等項目,無一不是菲律賓亟待發展的關鍵領域。
杜特爾特出身達沃市長,行事風格雷厲風行,在外交場合卻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喜歡直來直去。2016年10月訪華后,他竟公開罵奧巴馬是“人渣”,隨后宣布與美國“分手”,轉而緊緊抱住中國的大腿。
這其中的緣由其實很簡單,當時的菲律賓窮困潦倒,債務堆積如山,失業率居高不下。而中國承諾提供低息貸款,且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菲律賓可以用這些資金修路建廠,效果立竿見影。
2017年,中國的資金如汩汩清泉,注入棉蘭老島的農業項目,灌溉設備安裝完畢后,稻田產量如火箭般蹭蹭上漲。在貿易方面,菲律賓的香蕉、菠蘿大量出口到中國,換回了手機、機械等商品,失業率也隨之略有下降。杜特爾特自己也坦言,中國有錢,與中國合作能讓菲律賓民眾少挨些餓。
![]()
然而,杜特爾特推行的親中路線,在國內引發了強烈的反彈。反對派天天高呼,指責他出賣了國家主權,在南海問題上做出讓步,讓菲律賓丟了面子。民眾當中,也有不少人覺得難以接受。
時間來到2018年2月19日,一場華人商業俱樂部的周年活動正在低調舉行。杜特爾特現身此次活動,本意是想露個臉,拉拉投資。現場聚集了不少華人企業家,杜特爾特上臺后,先是不動聲色地重申了菲律賓在南海的主權,以免被人指責軟弱。
隨后,話題一轉,他開始對中國大加贊揚,末了,竟拋出了那句驚世駭俗的話:“如果你們愿意,就把我們變一個省,像福建那樣,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省”。其實,這并非他首次如此“口無遮攔”,之前訪華時,他也說過類似帶有調侃意味的話,逗得中方領導開懷大笑。總統府事后趕忙澄清,稱這不過是閑聊時的玩笑話,目的是活躍氣氛,打動在場的華人聽眾。畢竟,菲律賓的華人社區財力雄厚、勢力強大,在紡織、房地產等領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杜特爾特此舉,是想多拉些僑資,緩和南海談判的緊張氣氛,順便為克拉克機場的擴建項目掃除障礙。由此可見,他這番話并非真心希望菲律賓并入中國,而是一種外交手段,通過夸張的表述,換來實實在在的投資。北京方面也并未將此話當真,繼續追加對菲律賓的投資,卡拉巴松工業園很快便開工建設。
![]()
可國內對此的反應卻如火山爆發一般激烈。反對派議員在國會里暴跳如雷,媒體頭條紛紛刷屏,《每日詢問者報》更是直言不諱地稱其愚蠢至極。街頭抗議標語如雪花般滿天飛舞,人們罵他媚中賣國。杜特爾特回應時,依舊是那副滿不在乎的腔調: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抗,根本贏不了,中國在島礁上搞建設,是為了防范美國,并非針對菲律賓。他心里清楚,菲律賓軍力薄弱,依靠美國根本指望不上,而在經濟方面,中國卻是菲律賓的救星。
話說回來,他這番話真的就如此愚蠢嗎?對于身處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而言,左右逢源本就是常態。杜特爾特并非第一個采取這種策略的人,東盟不少國家都曾在親美時獲取援助,在親中時撈取項目。只是他這直來直去的風格,容易讓人覺得他毫無底線。反對派緊緊抓住這一點不放,半年后南海仲裁周年之際,街頭還掛著“菲律賓,中國省”的橫幅,以此諷刺他。
那么,杜特爾特真的愿意讓菲律賓歸入中國嗎?答案多半是否定的。杜特爾特骨子里是個民族主義者,在他擔任達沃市長期間,便以鐵腕手段治理城市,禁毒戰爭打得血雨腥風,從未有過出賣國家主權的念頭。他這人喜歡吹牛,演講時常常加入一些葷段子,以此拉近與聽眾的距離。
訪華時他說“如果中國是女人,我會追她”,也是同樣的套路。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獲取經濟實惠。從2016年到2022年,中國在菲律賓的投資超過170億美元,涵蓋了基建、農業、貿易等各個領域。在此期間,菲律賓的經濟增速一度達到6.7%,失業率也有所緩解。杜特爾特卸任前,還推動軍隊前往中國接受訓練,他此舉并非為了抗衡美國,而是想讓軍隊學習一些先進技術。
![]()
然而,杜特爾特卸任后,菲律賓的外交風向發生了轉變。2022年,小馬科斯上臺,外交政策又搖擺回親美路線。2023年,美菲協議開放四處軍事基地,其中巴丹群島的基地直接對著南海,大有針鋒相對之勢。巡邏船數量增多,菲律賓海軍與美國軍艦并肩航行,監視中國漁船。在經濟方面,美國加大了對菲律賓的援助力度,但南海摩擦也隨之升級,漁民的生計變得更加艱難。
而杜特爾特呢?2025年3月,他在家中被捕,隨后被移交海牙,這是他當年禁毒戰留下的后遺癥。菲律賓這種搖擺不定的外交態度,活脫脫就是一個“兩面派”,親中時為了撈取經濟利益,親美時則是為了尋求安全保障。可結果如何呢?在大國之間的拉鋸戰中,小國往往成為犧牲品。杜特爾特那句看似荒誕的玩笑話,如今看來格外諷刺,當年他靠這句話換來了投資,如今卻換來了更多的摩擦。
總體而言,杜特爾特那句“中國一省”的言論,雖然聽起來荒誕不經,但實際上卻十分接地氣。對于身處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而言,用夸張的言辭換取實際利益,總比一味地硬扛要明智得多。反對派罵他愚蠢,可他們能拿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嗎?
歷史早已證明,他們并沒有。菲律賓從西班牙殖民統治到美國殖民統治,再到最終獨立,其外交政策始終在各種力量之間尋求平衡。杜特爾特不過是加速了這一進程,通過親中政策撈取了一筆利益,至于后續的問題,就只能留給后人去處理了。
![]()
如今,南海局勢波濤洶涌,菲律賓的漁船數量減少,經濟增速放緩,這些教訓就擺在眼前。在大國博弈的舞臺上,小國還是應該聰明一些,學會務實,不要總是空喊口號。杜特爾特這個人,雖然嘴上愛說些驚人之語,但內心卻十分實在。菲律賓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欠了他一份人情,但同時也必須牢記,國家主權這條底線絕不能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